錦鯉大典:他走遍世界,蒐集資深錦鯉愛好者的傳奇故事

不知從何時起,大家開始熱衷於轉發一些“錦鯉”的圖片,希望能保佑自己實現什麼願望。知道錦鯉有吉祥之意的人很多,但把錦鯉當愛好,甚至當夢想的人可不多。


華叔今天就為你們介紹一位資深錦鯉愛好家危智敏先生,看看他與他的錦鯉故事。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危智敏懷著熱愛和好奇,去全世界看錦鯉,採訪了數十位錦鯉愛好者,深挖他們與錦鯉的故事,並把所見、所聞、所感記錄在《錦鯉大典》中,他期望當人們聊起錦鯉時,腦海中不僅有錦鯉吉祥如意的形象,還有一個個錦鯉與人的情緣故事……


世界錦鯉遊


“我們這一年多所做的事情,不為科普錦鯉養殖知識,那些事日本專業錦鯉雜誌已經做了50多年,我在國內也做了10多年。”危智敏,錦鯉雜誌主編、錦鯉協會秘書長,他在開始計劃時就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想把錦鯉的故事化為一種力量,傳遞給每一個喜歡錦鯉的人。”


錦鯉大典:他走遍世界,蒐集資深錦鯉愛好者的傳奇故事

這條名叫S-傳說的紅白錦鯉,在2018年10日,拍出2.03億日元的天價,創世界之最


於是在2018年6月,危智敏帶領記者、攝影師、翻譯等人開始了世界錦鯉遊。他們去了祖國各地,也去了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美國,還有南非等十幾個國家進行採訪。他笑著說:“這一年,我有一大半時間都在採訪和去採訪的路上。”


採訪對象的選定,讓這位有著十幾年從業經驗的媒體人著實為難了一番。“世界優秀的錦鯉愛好家太多,甄選起來確實不太容易。我們邀請各國錦鯉協會推薦,也成立了評審委員會,做全面的評選後才確定人選。”


好不容易確定了入選對象,預約採訪又是個大難題。實際上,很多受訪者在當地是知名醫生、律師、企業家,甚至是皇室成員,平時事務繁忙,“最頭痛的是,我們無法將每個國家或地區的人統一在一個時段採訪,有時一個地方要去三四次。”


雖然經歷了波折,但錦鯉愛好者的配合讓一行人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一位泰國知名金融分析師親自驅車4小時到曼谷,接受了危智敏的4小時採訪,結束後又匆忙返回公司。“他們都是百忙之中配合我們的採訪,面對面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有的甚至是十個小時。你想,若不是真誠的熱愛,他們圖什麼呢?”


錦鯉是隱藏著驚喜的夢想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錦鯉買方市場,同時也是養殖錦鯉總數最多的國家。


“錦鯉的原始品種為紅鯉魚,起源於我國。後傳入日本,最終在日本變異成身上有花色的鯉魚,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錦鯉。”危智敏解釋說,“儘管錦鯉源於中國,卻在日本發展了近200年,並走向世界,直到1983年錦鯉才重回國內。”


30多年彈指一揮間,沒想到近幾年在國內卻掀起了一陣“錦鯉熱”,它伴隨著“膜拜”等詞彙一路躥紅。


危智敏說,與其說這股熱潮是對錦鯉的“膜拜”,不如說是鯉魚文化在國人心中的植根。“從中國漢化石像記載來看,在東漢,賞鯉魚就成為達官貴人家中的高雅生活方式,如今,我們說到過年,就想到有道菜叫“年年有魚”;說到年畫,就想到胖娃娃抱鯉魚;說到夢想,就想到鯉魚跳龍門,中國人對鯉魚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


錦鯉大典:他走遍世界,蒐集資深錦鯉愛好者的傳奇故事

水池中漂亮的錦鯉們


錦鯉是觀賞魚中的佼佼者,其花紋美麗多變,線條飽滿流暢,成年錦鯉短則六七十公分,長則一米多,其溫和的性情,籠絡了眾多追隨者,甚至“死忠粉兒”。


一米多長的魚,吃食的時候總是從容不迫,溫文儒雅,也不會為了獲得更多食物而相互撕咬,欺負同伴,這與其粗壯的體形形成巨大反差——錦鯉就是這樣安安靜靜,不爭不搶。


與世無爭的平和是撫平繁雜的良藥,這在很多錦鯉愛好者的身上得到驗證,他們對鯉魚的喜歡也大多源於此。


一個美國愛好家曾向危智敏說,他身邊許多成功人士會不經意沾染一些危險的愛好,最後落得家破人亡的也大有人在,但是進了錦鯉圈之後就彷彿脫去了嘈雜的浮華。拿他來說,不抽菸,節制喝酒,坐在魚池邊,看著靠攏自己的一條條色彩豔麗又溫和的錦鯉,就覺得舒適又放鬆。


祥和而平靜,錦鯉的祥瑞之意恐怕就是來源於此。


但是,擲一把飼料,坐等魚變美,就能吸引錦鯉愛好者“為斯傾狂、夜不能寐”嗎?其實錦鯉真正的魅力在於它的多變性——錦鯉的花紋會隨著年齡、水質、水溫而發生變化,你很難猜到它下一刻的模樣。


危智敏從日本一些專業培育者那裡得知,他們在培育某一條錦鯉時,都會研究它的族譜和基因,因為即便被喂著最好的飼料、長在最舒適的魚池中,錦鯉也可能並不會按著你的想象,甚至不按自己爹媽的樣子去生長。


比如一個愛好者買了幾條錦鯉,等到它們長到兩三歲,就能看出好壞苗頭,其中會產生能打比賽的“種子魚”。然而,到了六七歲,可能那條“種子魚”的身形就變得不美了,而起初某條並不起眼的魚忽然長出幾條美麗的花紋,就“豔壓群芳”了,對此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也正是這種特性,讓“一切皆有可能”成為現實——即便你的魚當下表現不優秀,未來也可能成為錦鯉比賽場上的佼佼者。因為未知,錦鯉為錦鯉愛好者編織了一個個關於奪冠的夢想。


採訪中聽聞的一件事讓危智敏印象深刻。一個東南亞愛好者養了一條漂亮的錦鯉,雖然被寄予厚望卻始終沒有拿獎。


之後,這條錦鯉產下了幾十萬條小魚,這位愛好家精選了500條小魚,一年後再從500條小魚中精選了3條,經過3年的觀察後又從中精選了1條重點培育,之後這條魚就奪得了世界冠軍,而且一發不可收,在三年中共獲得4次世界冠軍!創下世界錦鯉史上至今無魚能及的神話。


從魚媽媽到孩子,歷經十幾年,這條魚奪冠的那一刻,對於這位愛好家來說,難道不是夢想的實現嗎?


錦鯉是否能奪冠,不到最後一刻永遠都充滿了變數,因為錦鯉在緊張狀態下會有很多應急反應,輕則全身充血,重則斷掉尾巴,甚至暴斃。“在一次世界大賽上,所有專家都看好一條魚能奪冠,結果它在大賽前一天晚上猝死了,魚主人多年來鑄就的奪冠夢一夜之間化為泡影!”危智敏總結說,“錦鯉雖說像藝術品,但是它的未知性總會讓錦鯉愛好者‘一眼天堂,一眼地獄’。”


同中有異也阻擋不了熱愛


錦鯉是所有人都可以養的觀賞魚,但是愛好者之間技術有參差,各國發展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錦鯉的多變性決定了它對生存環境的依賴,為創造出適宜的養殖環境,心力、花費,一個都不能少。


危智敏的這次長途,看過庭院、漁場,或是魚缸等各種環境下的錦鯉,體會更深:“比如說,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水平和我們國家的就有差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它們的氣候也不佔優勢,但是那裡的愛好者很願意花費心思去彌補不足。常年30多攝氏度的氣溫讓錦鯉的狀態表現不佳,他們就嘗試用各種工具和設備讓魚池恆溫在20多攝氏度。”危智敏覺得,其實,他們比很多國內的錦鯉愛好者都講究。


錦鯉大典:他走遍世界,蒐集資深錦鯉愛好者的傳奇故事

錦鯉與庭院的融合,給生活帶來無限愜意


國內有一個錦鯉愛好者在業界很出名,是危智敏採訪對象之一。危智敏說:“這個人身上有一種很珍貴的品質。他做任何事就是要做到極致,亦如他養錦鯉。從細微處著手,他不放過任何可以提升錦鯉品質的細節,他的錦鯉在國內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後來他的魚拿到了幾次世界冠軍,從行業標準來說應該是極致了吧,但還沒達到他的目標,他還想做得更多、更好,於是他開始辦錦鯉協會,傳播錦鯉文化,繁育錦鯉,成了國內錦鯉界的一位精神領袖。”


亞洲之外,危智敏也去了歐美一些國家,但是他們整體的養殖技術和環境要低亞洲一大截。他認為,這可能是文化差異所致。亞洲人養魚會帶著不一樣的感情,說是養,總是帶著些強烈的心理期待,歐美人則不是。“歐美人養魚和養貓狗一樣,都是養寵物,很多時候覺得能養下來就可以了。他們在錦鯉養殖上趨向陪伴的意願,而亞洲人則有所期待,更像是在精心雕琢一個作品。”


危智敏做了個對比:生物基本上都會有所謂的生長期,生長期之後,錦鯉身形和色彩會發生變化,歐美大部分愛好家對此的反應也就是:“哦,魚又長出一點黑色花紋。”亞洲的愛好家則不是,他們會覺得這點花紋影響了整體美觀,這條魚的前途就此葬送了。


“從歐美與亞洲的比較來說,似乎人們會覺得歐美的錦鯉養殖更有溫情,但我認為不能這麼比,亞洲人對錦鯉那份根深蒂固的情是歐美人所不具備的,他們將魚上升到崇拜和信仰的高度,也是歐美人無法理解的。”危智敏強調說。


雖不是跋山涉水,也是穿越千里,危智敏和團隊在整理一路來的資料後才有所感觸,透過錦鯉也可以講人生。雜陳百味的錦鯉人生,有付出也有收穫,有幸運也有坎坷……儘管跨越國家,跨越民族,但在暢談錦鯉之時,他與所有受訪者之間並沒有障礙。而這些人的故事、熱情與配合,也總能讓他心生驚喜。


危智敏最後說:“同時我也非常感謝自己的祖國,受訪者在得知我是中國人後,都展現出了充分的友善和信任,這是祖國給我的底氣。”


注:本文由正華年原創,多謝關注!圖片於採訪時拍攝。

自信人生不畏老,華叔陪你正華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