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2019年,龍巖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提出

“五基地六產業七景區”的產業發展佈局

全市旅遊將重點打造“七景區”:

上杭古田紅色文化旅遊區

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長汀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區

連城冠豸山綠色生態旅遊區

新羅龍巖洞文化旅遊區

漳平臺創園休閒農業旅遊區

武平梁野山生態旅遊區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熊糾糾722

第一站帶大家認識了

龍巖古田紅色文化旅遊區

(戳↑回顧精彩)

這一站,編輯將帶您走進

藏在福建的“小圍城”

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

有“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的美稱,

是國家5A級景區。

2008年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這裡獨特的建築被大家熟知,

《金剛王》、《下南洋》、《一步之遙》等影視作品

都是在此取景拍攝,

大熱的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

也選擇其作為主要場景元素。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這片土地上有著“家”文化完整保留的底蘊,在天地之間,人們搭建起福建土樓。這裡既凝結著“金木水火土”的古老智慧,也在柴米油鹽、鍋碗瓢盆之中,顯現出大家族的團結與回家的溫暖。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永定客家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往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行攝行舞

土樓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有限的建築材料來建造,雖然歷經風雨,但依然經久耐用。土樓既有堅固、防禦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大智大慧。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陳軍

如夢如幻的土樓仙境

每一座土樓都藏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等待著向四方旅人訴說

↓↓↓

“福建土樓王”-承啟樓

永定是土樓之鄉,承啟樓是著名的那一座,從明崇禎年間奠基,到清康熙年間竣工。承啟樓的建造歷時三代,耗時近80年。因夯築該樓外環土牆時,天公作美,凡是夯牆時間均為晴天,直到下牆枋出水後,天才下雨,承啟樓人有感於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啟樓稱作“天助樓”。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水煮長江

“土樓王子”-振成樓

它坐落在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鴻超兄弟等人於民國元年(1912年)建造。俗稱八卦樓,以富麗堂皇、內部空間設計精緻多變而著稱。其局部建築風格及大門、內牆、祖堂、花牆等所用的顏色,大膽採用了西方建築美學所強調的多樣統一原則,達到了極高的審美境界,堪稱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築的傑作。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熊糾糾722

“土樓公主”-振福樓

振福樓坐落在湖坑鎮西片村,1913年由經營條絲煙成為富翁的蘇振太動工興建。同振成樓一樣,是20世紀初期客家土樓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築藝木和中國園林藝術的傑作之一。“鳳起丹山秀,蛟騰碧水環”,這幅門聯相當準確地描述了振福樓和周圍環境和諧構成的一幅山鄉風景圖。振福樓的大門面對著嘩嘩而來的南溪。溪面寬闊平緩,河裡大石橫臥。兩岸河堤高築,厚實堅固。橋下不遠處,深潭碧水,古榕蔥蘢,如傘如蓋。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陸軍

福裕樓

福裕樓是永定五鳳樓的傑出代表。公元1880年開始興建,經歷3年時間才建成。福裕樓依山面水,院門外大門出於對風水的考慮採用旋轉角度斜對著水流。在風水學上,水代表財,這意思是財源滾滾流進來。外門橫聯:昭滋來許,對聯:安堵豈雲高百尺,愛廬唯幸避三弓。告誡家人要明白謙遜的道理。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熊糾糾722

環極樓

“環極”,意思是眾星拱繞北極而旋轉。環極樓坐落在北壬子向丙午之位,因此而得名。同時圓“環”是吉詞,“環極”也有祝願吉祥(圓好)之意在內,寄託了客家人的美好祝願。 環極樓的中心環沒有設置祠堂,而是空曠的院落,這在永定眾多土樓中是絕無僅有的。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陳軍

如升樓

如升樓因為樓體袖珍,好似客家人量米用的“米升”而得名,也有許多遊客給它起了個親切的暱稱“袖珍圓土樓”。其實“如升”還有著更深的一層含義在內:如日東昇,光明萬年。如升樓內住6戶人家,內院直徑只有5米,別看空間不大,但內裡依然家居聚湊,井然有序。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陳軍

集慶樓

集慶樓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600多年,2環,高4層,外徑66米。以年代久遠、結構特殊著稱。建樓之初,樓裡至下而上用72道樓梯把整座圓樓分割成72個獨立的單元,亦扣合了“九宮八卦”的倍數(9乘以8等於72),象徵著宇宙萬物,大吉大利。集慶樓的房間與樓梯、隔牆用杉木連接,全部用木隼頭緊密銜接起來,沒有用一枚鐵釘,牢固美觀,為樓梯最多的土樓,讓世人歎為觀止。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除此之外,到土樓還能體驗驚險刺激的漂流——福建土樓溝漂流!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福建土樓溝漂流位於十里土樓長城——福建土樓溝景區,是閩粵贛三省目前融客家山區土樓歷險、探幽、獵奇、拾趣、觀光為一體的漂流好去處。其中第一期“激情奇石橡皮艇漂”(含親水平臺)長3.8公里,漂流遊程約90分鐘。沿岸分佈著世遺振福樓、衍香樓在內的100多座具有較強觀賞性的土樓,可謂是“人在水中漂,樓在兩岸走”。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張耀輝

紅色旅遊資源

客家家訓館

全國首家客家家訓館,位於土樓王子——振成樓旁,開館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讚譽。客家家訓館內容包括客家源流、祖訓家規、客家廳堂、客傢俬塾、楹聯匾額、家訓故事、客家俗語、家庭美德八個部分組成。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客家家風樓

“客家家風樓”位於世界文化遺產本體樓、有“土樓公主”美稱的振福樓內。“客家家風樓”以“客家家風世代傳”為主題,共有10個展室,由厚德篇、忠孝篇、耕讀篇、勤儉篇和清廉篇等5個部分組成,通過展板、影像、匾額等形式進行展陳,集中展現了土樓客家名人、客家山歌、俗語、諺語、民俗等41個家風故事。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悠享靜謐好時光

天子溫泉

在天子溫泉,整個身心是屬於自然的。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與自然的對話。在這裡可以暢快呼吸純淨的空氣,沐浴自然的氣息。獨具匠心的溫泉設施,讓您遠離塵囂,全身心投入自然懷抱。躺在溫暖的池水中,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是難得的放鬆,也是久違的享受。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客都溫泉

客都(國際)溫泉度假村是一家以“溫泉養生、休閒度假”為主題的綜合型旅遊度假村,地處永定縣下洋鎮(203省道旁),度假村依山而建,周圍群山如黛,山溪蜿蜒流過,宛如玉帶環繞;置身其中,恍若仙境,令人神往、流連忘返。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留住鄉愁

篳路藍縷南遷路,客家先民們在永定不僅營建了令人讚歎的客家土樓,還傳承下源自古代中原又紮根於閩西獨具特色的客家民俗。

湖坑作大福

湖坑李姓三年一番作大福,遠近聞名。作大福的日期定在重陽節後農曆9月11至16日。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陳軍

高頭舞龍燈

高頭龍燈有悠久歷史。高頭五個村近萬人口,幾乎都是同宗共祖的江姓人。每年祖祠鬧元宵,最有特色的是舞龍燈,俗稱“迎龍”。如今,它已演化為一樁民俗文化娛樂盛事。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熊糾糾722

中川胡氏迎花燈

中川元宵迎花燈,是著名僑鄉下洋一年中最大型的民俗文娛活動。中川的花燈,相傳是清代從蘇州杭州一帶學回,經本鄉巧手匠心獨運改造而成。“迎燈”客話與“迎丁”諧音,含有人丁興旺的吉兆,所以中川人對迎花燈情有獨鍾。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胡劍文

來到永定除了看土樓泡溫泉,品嚐一下全牛宴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謂的全牛宴是從牛頭部的舌頭開始,到內臟的百葉、牛肝、牛心、牛肚以及牛筋、牛鞭、牛尾、牛血,最後還有一道牛雜湯,全牛宴的每一道菜都會選用牛身上的不同部位。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喻添舊

曾有人說過,

土樓像一個句號,

卻打開了許多引號,問號和感嘆號。

那麼這些美到驚豔的建築,

又會給旅行到此的你留下怎樣的觀感呢?

只有親自到了來到這裡,

才會知道答案~

龍巖旅遊“七景區”強勢來襲!第二站: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

△圖@熊糾糾722

圍繞“七景區”目標定位,下一步永定客家土樓文化旅遊區將發揮永定土樓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品牌優勢,大力實施土樓景區5A級提升工程,做大做強“東樓西湖”旅遊板塊,以客家土樓旅遊、紅色旅遊、溫泉居養、研學旅行為著力點,整合優質資源推動旅遊企業加快上市,將永定打造成中國國際歷史文化旅遊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