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隨著華為P40系列國內價格的公佈,國內5G手機市場再次被點燃。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激動的不光有廣大消費者,更有小米、OV、一加等諸多手機廠商。所不同的是,消費者激動的是華為P40更上一層樓的拍照水平和水漲船高的售價;而各大廠商激動的則是要跟華為P40一較高下。

鑑於華為今年採用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配置,因此作為入門機型的P40難免會成為各大廠商及媒體重點攻擊的對象。

銷售數據看,P40 Pro近兩倍於P40的銷量,似乎也印證了很多人的預測:P40誠意不足。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然而,根據以往華為P系列的銷售情況看,前期普遍是Pro領先,但到了後半程,P開始發力,並逐漸實現反超,這在P30系列的銷量上可見一斑。

因此,對於目前P40 Pro銷量大幅領先於P40的現狀,我們不妨持謹慎的態度進行觀望。

但不管怎樣,P40配置上與P40 Pro及P40 Pro+的差距,在競爭對手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難免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尤其是手持5000元以下預算,對性價比又十分看重的觀望者。

實話說,5000元以下檔位的5G手機選擇太多。目前從各項參數看,P40的競爭力顯然不太樂觀。

而隨著蘋果iPhone SE二代以攪局者姿態的殺入,也無意間將戰火蔓延。A13仿生芯片、3200元超低售價,一經上市便引爆輿論。儘管普遍看衰,但京東超42萬的預約量多少打臉了很多媒體的預判,並讓國內諸多手機廠商猝不及防。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對華為而言,可謂前有勁敵,後有追兵。大家難免為華為捏一把汗。

這時,援兵來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親弟弟——榮耀。

榮耀來的正是時候。

然而,當大家都以為,榮耀依舊會作為華為的補充,肩負起阻擊外敵,好讓老大哥繼續迎難而上的時候,榮耀卻槍頭一轉,對準了自己的老大哥華為。

以往華為、榮耀都是高低搭配壓著打,這次卻有所不同。本以為榮耀會給老大哥留點情面,起碼配置上不能太過,結果卻是配置和價格雙跨越。不光配置和P40系列不相上下,價格上也向P系列看齊。大有和老大哥一爭高下的架勢。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大家不免詫異:這是唱的哪一齣?榮耀30Pro和30Pro+對標華為P40和P40Pro,這是華為的策略失誤,還是要內戰的節奏?

一時間,媒體眾說紛紜。


在我看來,出現這樣的局面,其實是完全合理的。這不僅不是華為的失誤,反而是華為的高明之處。

何以見得呢?我們不妨拆解一番。


1.產品矩陣下的品牌向上

每一個品牌誕生之初,都有一個高端夢,華為也不例外。

如今,華為已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然而這還不是華為的目標。華為的目標是全球第一,擺在眼前的還有蘋果和三星兩座大山。

如果沒有美國的處處忌憚、多次打壓,相信今年華為手機的銷量會再上新臺階。

對於華為這家充滿狼性文化的企業,"愈挫愈勇"似乎是寫在基因裡的。即便處境如此艱難,華為仍舊拿出了再次讓外界驚豔的P40系列。DxOMark的評分榜不出意外地再度刷新,華為手機的拍照水平已經將蘋果和三星遠遠甩在身後。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然而,即便已經如此驚豔,仍有很多人吐糟P40系列價格太貴。對此,餘承東都免不了要解釋一番:"P40 Pro僅相機部分成本就超過了100美元,遠超過行業成本,因此利潤較低。"說這話時,還不忘順帶踩一腳蘋果:"蘋果低成本的東西,賣得卻很貴,華為成本非常高的東西,賣的非常便宜了。"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蘋果的溢價高,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然而仍有許多消費者趨之若騖。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華為品牌要想全面超越蘋果、三星等競爭對手,任重而道遠。

今年華為手機的售價再創新高,除了受整體行業的影響,還有自身高端夢的進化。而高端化的結果,也不可避免地會留下真空地帶,這部分真空地帶需要其他品牌進行填補。

作為雙品牌戰略的中流砥柱——榮耀的發展,我們有目共睹。這幾年我們也看到榮耀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華為高端化之後留下的真空地帶的填補任務。

"高低搭配、雙雄出擊"的配合戰,固然可以確保流量都留在華為自己的城池裡,但從品牌角度來看,其實榮耀的存在感和地位是偏弱的。因為凡事都比老大哥矮一頭,C位永遠是華為,榮耀永遠是配角。久而久之,難免不利於榮耀的長遠發展。

或許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榮耀逐漸脫離華為的桎梏,在羽翼漸豐之下,選擇探索自己的一方天空,榮耀30系列或許便是這種局面的開始。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同華為一樣,榮耀也在逐漸走向高端,但並沒有華為系列那麼決絕,而是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步步為營。今年連續發佈Play 4T、30s、30系列等多款新機,低中高三擋通殺,充分照顧了各類消費者。

當然衝擊高端,便難免會誤傷自己的老大哥華為。而對於這個問題,榮耀總裁趙明表示,公司決定雙品牌戰略時,在消費者層面自然而然地形成選擇上的競爭,公司是樂見其成的,因為給消費者多了一種選擇。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其實這種左右互搏,看似有些"自殘"的行為,在很多行業並不鮮見。拿小米來說,由於配置類似,售價接近,紅米K30 Pro和小米10也難免被人拿來比較。大家都熟悉的微信和QQ,又何嘗不是彼此互相侵入對方領地的典型呢。

汽車行業更是如此,針對一款車型(SUV、轎車等),一家企業往往會投入多款價格和配置互有交差的產品,以期全方位覆蓋。

外人看來覺得產品線很亂,但某種程度上看,這無疑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風的牆。消費者只要留在企業的圍牆裡,選擇哪個產品都無所謂。儘管有資源浪費之嫌,但長期來看,企業始終是受益的。

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是"飽和式攻擊"的另類翻版。


2.協同作戰下的攻守兼備

繼華為P40 Pro榮獲DxOMark拍照第一名之後,華為P40Pro也不負眾望地勇奪京東手機銷售榜日榜冠軍,把一眾競爭對手紛紛斬落馬下。

當初,小米10 Pro在DxOMark拍照榜首位置時的驕傲還歷歷在目。在華為P40發佈之際,還不忘以一條小米10 Pro 9:1完勝華為P40的微博,進行嘲諷;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在海外,小米也在小米10的外包裝盒上赫然寫著"支持谷歌全家桶"的宣傳字樣,對華為展開赤裸裸的挑釁。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然而小米只是勁敵之一,其他像OPPO Find X2、VIVO NEX3S、一加8系列等紛紛將槍頭瞄準華為,誓要跟華為爭個高下。

而華為這邊,顯然沒把這些競爭對手放在眼裡。餘承東曾說,華為的競爭對手是蘋果和三星。然而當華為的國際業務頻頻受阻,轉而寄希望於國內市場增長的時候,小米、OV等一眾玩家的日子便不好過了。

國內市場的蛋糕就這麼大,華為拿大頭,其他廠商自然不樂意。這也就怪不得別人不團結,不一致對外,而處處針對華為了。

這時,華為其實承受了更多壓力。對手輪番攻擊,華為有些勢單力薄。而僅憑一年兩部Mate和P系列旗艦機型的慢節奏,顯然難於招架國內對手的猛烈炮火。

以往,榮耀都是以華為中低端機的形象存在,榮耀也是專為狙擊小米等主打性價比的廠商而生的。因此,在產品配置上,勢必要照顧老大哥華為的高端旗艦形象,而不能太出格。

如今,小米拿出紅米對戰榮耀,小米數字機型則開始頻頻挑戰華為;OV也分別能拿出自己的高端機型對標華為。

這幾年,華為在媒體公關層面頻頻被黑,恐怕也少不了競爭對手的煽風點火和添油加醋。

最近,榮耀和小米的口頭交鋒越發頻繁,雙方你來我往,互掐得好不熱鬧。榮耀屢屢被小米懟,相信趙明心裡也憋著一股勁。

華為多面受敵,這時急需一個盟友幫自己分擔一部分戰火。而表面獨立,實際不分家的榮耀無疑成為最堅實、最可靠的後盾。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這種狀況下,榮耀走向高端,啟用與P40不相上下的配置,同時保持較低售價,與競爭對手直面對抗,便情有可原了。

一方面,華為老大哥給榮耀小弟揚眉吐氣、叫板對手的底氣;一方面形成內部聯合,一致對外。雖然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內部競爭,但長期看,這種競爭也是好事。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便有朝一日,榮耀的影響力超過了華為,那也是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好事。

另外還有一點,榮耀30系列用上P40系列的技術,其實也是共享華為創新成果的結果。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華為創新的價值,從而為日後更好的技術迭代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資源浪費。

面對技術迭代速度加快和美國技術封鎖的現狀,華為必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有可能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保持華為的持續領先競爭力。

如今,華為旗下也孵化了麥芒、暢享、榮耀、nova等子品牌。但能獨當一面的,肯定還是榮耀。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榮耀完全有能力抗衡小米、OV等品牌。而要想完全制衡對手,華為也必須給榮耀儘可能多的授權。


3.消費者的退路是品牌的後路

也許是為了給P40pro+讓路的緣故,華為P40被一些人吐槽為"閹割過多,性價比過低"。甚至有評論說,購買P40是交智商稅。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或許也是華為故意為之的營銷策略。

為什麼這麼說呢?

華為雖然發佈了三款新機,但是最高配版的P40 Pro+,要到6月份才開賣。目前來看,最具性價比的當屬P40 Pro,銷量上也可見一斑。然而,5988元的售價也著實會勸退很多消費者。P40性價比過低,而P40 Pro價格過高,這樣難免會使消費者轉而考慮其他品牌的機型。儘管這樣的價格策略,可能也有去庫存的考量(P30 Pro的售價已降價到4488元,幾乎是P40的水平),但從"買新不買舊"的角度考慮,很多消費者仍可能會考慮其他品牌的手機,尤其是5G手機逐漸大行其道的情況下,這種定價策略,難免會陷入"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境地。

這種情況下,華為便需要Plan B以應對不確定性。這時候出場的榮耀30系列,或許便是華為的B計劃。

榮耀品牌向上,不小心誤傷華為老大哥?

配置和價格來看,榮耀30 Pro顯然比華為P40更具性價比,也更值得入手。相信也有不少消費者在猶豫要不要買華為P40的時候,看到榮耀30 Pro的配置和價格,會果斷入手。

因為從品牌層面,雖然華為名氣更大,但是內部看,華為和榮耀的技術、供應鏈及服務其實是共享的。買了榮耀等同於買了華為,所以斷然不會再考慮其他品牌了。這樣,便確保用戶留在了華為的圍牆裡。

同樣,由於榮耀採取了和華為一樣的"中杯""大杯""超大杯"策略,入門級的榮耀30也難免被人說是雞肋版。但即便真如此,或許你也可以考慮榮耀V30。總之,不論你是怎樣的用戶,你都能在華為的產品矩陣裡找到自己認為合適的機型。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榮耀30和華為P40一樣,可能也並非榮耀30系列的主力軍,從銷量看,相信榮耀賣的最多的機型也是30 Pro。

華為和榮耀往高處走的時候,其實都留下了各自的後路,不至於讓一些老用戶和普通用戶望而卻步,從而保證用戶繼續留在華為系的池塘裡。

如此來看,榮耀30和華為P40為了保持較低的手機,而閹割一些功能的做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小結

以上可知,榮耀30 Pro之所以比華為P40看起來更香,其實是華為品牌發展的必然結果。至於實際體驗上,是不是確實真香,便要見仁見智了。

如果看重華為品牌,不妨繼續買華為;如果看重性價比,不妨考慮一下榮耀。但不論消費者怎麼選擇,華為都是受益的。


說實話,如今手機配置已經足夠用,很多微小的提升,其實在消費者體驗層面來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大多是心理因素在作祟罷了。

如今,手機行業的產品創新面臨瓶頸,如iPhone 4一般的顛覆性產品,蹤影難再尋覓。與其揪住諸如"120Hz刷新率""8K分辨率""一億像素"等噱頭大於實際用途的創新,進行唇槍舌戰,倒不如想想如何在消費者體驗和服務層面,多做一些創新,讓消費者對品牌的喜愛大於對產品本身的喜愛。對急於向上走的品牌來說,這或許才是最有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