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他們走下“神壇”

醫生只能安於清貧嗎?

因為疫情一直出現在人們眼前,被奉為全民偶像的鐘南山院士,近日在一檔節目中展示了他的日常生活。他與普通醫生相似的狹小診室,家裡並不寬敞的房間、簡樸的傢俱裝飾,以及只留下一個被當作果盤的獎盃,大家好似習以為常,只感慨一句真是為國為民。

然而其子採訪中本來只是分享小時候被父親教育的趣事,但一條愛馬仕腰帶卻把鍾院士又帶上了熱搜。

請讓他們走下“神壇”| 醫生也只是一種職業

評論區一片片的“不樸素、好扎眼、肯定是領導,諸如此類的評論,讓人不禁疑惑。一位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多次獲獎的優秀人才,憑什麼不能帶一條千元的腰帶?

難道醫生就只能安於清貧嗎?他們不應該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收入和獎勵嗎?

醫生應該懸壺濟世嗎?

陶勇醫生在被砍傷後,只在醫學圈內引起了震動。真正引起普通人關注的,是他超高的醫術、學術地位,以及對病人的照顧和一家住在60平米出租屋的清貧。

這種讓人驚訝的優秀、付出和善良,讓他備受關注。

記得之前還有一個關於醫生的熱搜,一位老人在飛機上突然發病,無法排尿。在沒有設備的緊急情況下,兩位醫生自制設備,用嘴吸出了老人約800毫升的尿液,使得老人轉危為安。

異於常人的付出,讓他們上了熱搜,還獲得了嘉獎。

請讓他們走下“神壇”| 醫生也只是一種職業

可是,我朋友圈裡的很多醫生卻說,並不想看到這樣的熱搜,也不能確保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如此的地步。他們不是好醫生嗎?

醫生的付出與收穫對等嗎?

在我看來,他們都是絕好的醫生。

先不說成為一個醫生需要付出多少的時間、精力,上學的時候就比別人花費的更久,上班之後還需要無數的培訓和學習。

平時的工作異常辛苦,每次值班24小時+時有發生,碰到急病不能按時下班更是家常便飯。如果碰到困難的病人,也會積極的想辦法為他們減少醫藥費用。

這次的疫情中,他們也都主動申請去抗疫一線,因為擔心傳染他人,有些人甚至已經三四十天沒有回家了。

可是每年的惡性傷醫事件層出不窮,這還不算什麼。關鍵是每次事件下的評論都讓人心涼。什麼一個巴掌拍不響、活該、砍得好這種言論層出不窮。

請讓他們走下“神壇”| 醫生也只是一種職業

傷人者有理?

醫生不應該被神話

有些人會說國外的醫生為什麼很少這種惡性傷醫事件?這跟目前國內的醫療方式有很大關係,在國外醫療分級診療制度,目前國內還沒有。

大量的輕症病人湧入三甲醫院,以至於醫生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可以想象一下,一天門診量一兩百人,醫生連喝水去廁所的時間都很少,只能簡化問診中一些不必要的問候。

這時還要求醫生一天都要面帶笑容、溫和有禮、問候寒暄,是不是也有些強人所難呢?

請讓他們走下“神壇”| 醫生也只是一種職業

這是春運嗎?不,這是醫院。


醫生也只是一種職業

像鍾南山院士這種為國為民者,像陶勇醫生這種安於清貧者,像不顧自身安危也要救助他人的醫生們,我們可以歌頌、我們可以宣傳、我們可以心生欽佩,向他們學習。

但高於職業道德標準的醫生不應成為日常行為的標準,醫生也只是一種職業,而非供在“神壇”的聖人。

醫生應該像其他職業一樣,如果有人願意做到極致,我們可以尊稱他一聲“匠人”,我們也應該接受普通人作為醫生,只要他認真工作、符合職業道德,就可以被稱為“好醫生”。

請讓他們走下“神壇”| 醫生也只是一種職業

醫生只是一種職業

如今,中國的醫生越來越難,每年大量的醫學生不願意進入醫院工作。醫生中甚至還有這樣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只有讓醫生迴歸職業,才能讓更多的普通人,願意從事這樣一種普通的職業,而非被道德綁架的“聖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