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比率,怎麼用?

我們在文章《開始了!誰都能看懂財務報表分析》中扯下了財務報表分析的神秘面紗,發現它也並非如我們想象地一樣深不可測。

對於投資人、債權人來說,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是要在不同行業之間、在同一個行業內部尋找機會,發現風險。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則是通過一系列財務比率,來綜合評價一家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發展前景。

所以,財務分析的核心部分,無疑是財務比率,以及對財務指標所表達的經濟含義的理解。

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有關財務比率的事情。

平行分析體系和杜邦分析體系

談到財務比率,最常見的無疑是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的劃分方法。

我們不妨給他起一個名字,叫做“平行分析體系”(這個名字純瞎編,轉述慎用……)。


財務比率,怎麼用?

圖 平行分析體系示例

平行分析體系設計靈活,便於理解,應用也很廣泛。我們在形形色色的炒股軟件中都能見到他,很多財務分析也基本遵循了這個模式。

但平行分析體系有個問題——比率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割裂的。

一般來說,如果一家企業營運能力強、資產週轉快,那麼它的盈利能力也會比較好。但平行分析體系則無法解釋這其中的聯繫。

於是人們開始探索更加系統化的財務分析方法,最著名的是美國的杜邦公司。他們將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結合起來,形成了“杜邦分析體系”。

杜邦分析體系認為,最能力綜合體現一家企業經營績效的指標是“淨資產收益率”,而淨資產收益率則可以分解為多項財務比率的乘積。

具體的推導過程如下: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淨利潤/營業收入)X(營業收入/總資產)X(總資產/淨資產)

其中,淨利潤/營業收入就是銷售淨利率,他代表著產品直接創造利潤的能力,是反映盈利能力最核心的指標。營業收入/總資產即為總資產週轉率,他代表著企業資產週轉的速度,是反映營運能力最核心的指標。而總資產/淨資產即是權益乘數,他代表著企業的槓桿水平,是反映償債能力最核心的指標。


財務比率,怎麼用?

圖 杜邦分析體系示例(美的集團)

如果一家企業“淨資產收益率”比另一家企業要高,我們就可以利用“杜邦分析體系”體系來了解差距究竟是產品利潤率更高導致的,還是資產週轉更快導致的,亦或是採用了更高的槓桿。

杜邦分析體系的進步是建立了不同財務比率之間的關係,但他也有幾個明顯的缺陷。

首先是杜邦分析體系以淨資產收益率為終點但淨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只反映了企業經營的收益特徵,並沒有反映風險特徵。有的企業雖然淨資產收益率很高,但經營風險也很大,“杜邦分析體系”卻不能發現這種情況。

其次杜邦分析體系忽略了現金流因素。在《五分鐘,看懂現金流量表》中我們提到過,企業現金流量信息由於造價難度很高,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財務信息。這也使得杜邦分析體系刻畫企業財務狀況的“質量”大打折扣。

基於上述理解,我們可以對杜邦分析體系進行一些“改造”,使得他更加全面、深刻。

財務分析體系

DIY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具體要如何“改造”,也並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模板,但核心是分析體系的可解釋性可操作性

可解釋性指的是財務分析體系的邏輯架構要清晰,層次要分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數字背後的經濟含義。

除了可解釋性,可操作性也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我們當然可以讓指標體系儘可能細緻,但過分細緻也意味著過於複雜,太複雜的體系所表達的觀點就不太清晰;又或者我們根本無法從公開渠道中(比如公司年報)獲得足夠的信息,來把數都填上。

好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既要有良好的可解釋性,又要簡便易操作。

不能只說不練。這裡,時鐘也DIY了一個感覺還差不多的財務分析體系,供大家參考。

當我們拿到一家企業的財務報表,要關注啥?——掙不掙錢,風險大不大。

所以,我們的分析體系也應該有兩個方面,一是盈利維度,二是風險維度。

先看盈利維度。想想什麼樣的企業才算“能賺錢”呢?我們又該用哪些財務比率來刻畫企業掙錢的能力?

1、市場空間大,產品供不應求的企業能掙錢。由於產品好賣,這樣的企業一般都處於收入高速增長的狀態,所以過去若干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就是個有用的財務比率。

2、產品附加值高,利潤空間大的企業能掙錢。最有代表性的財務比率無疑是“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率

”。“銷售淨利率”與“銷售毛利率”的區別,是他還反映了“期間費用”對利潤率的影響,所以“淨利率”是一個更全面的指標。

3、在單位時間內,產品賣的快,經營週期短的企業能掙錢。狹義的經營週期是指企業的營業收入在多久時間能覆蓋日常經營佔用的流動資金,而廣義的經營週期除了考慮流動資金,還要把長期投資的資金佔用也考慮在內。衡量經營週期的有效指標為“經營資產週轉率”和“總資產週轉率”。

上述2、3點也可以結合起來考慮,淨利率X總資產週轉率就是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我們知道,企業資產反映的是企業所有者(股東、債權人)投入到企業裡的資源,總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投資也越值當。

4、收入創造現金能力強的企業能掙錢。企業賬面的收入並不一定代表收到了錢,也有可能代表未來能收的錢;但早收錢肯定比晚收錢要好,收錢的能力反映的就是盈利的質量。一般可以用“

收現比”(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和“淨現比”(經營性淨現金流量/淨利潤)兩個比率來衡量。

把上述1-4點總結一下,“市場空間”、“資產回報(利潤空間、週轉速度)”和“盈利質量”是“盈利維度”的3個細分維度。

看完了盈利維度,再來看風險維度。如果說盈利維度關注的是企業掙多少錢的問題,風險維度關注的就是能不能“持續”掙錢的問題。

1、營業收入不穩定的企業風險高。營業收入是企業的命根子,這一點就不多解釋了。衡量營業收入的穩定性除了可以直接分析近幾年的“營業收入波動率”之外,還可以通過“客戶集中度”等指標來間接分析。

2、固定成本佔比高的企業風險高。企業的營業成本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二者的區別在於是否能夠隨著營業收入靈活變化。由於固定成本性子很“剛”,意味著固定成本過高,即便收入小幅下降,也可能出現鉅額虧損。

固定成本比率不能直接在財務報表中找到,可以利用公式“(折舊與攤銷+期間費用)/營業收入”來近似計算。

3、資產負債率高的企業風險高。企業資產負債率很高的時候,說明相對於企業經營規模其股東投入可能不夠;如果出現虧損,股東的權益將急劇減少,債權人利益也可能受到損害。

上述1-3點可以結合起來看——營商環境的變化會對企業淨資產造成不利影響,這個“不利影響”的可能性越高、越嚴重,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這一類風險我們給他個總稱,叫做——“資不抵債風險”。

4、流動性覆蓋不足的企業風險高。這個覆蓋不足有兩個方面的理解,一是能夠快速變現的資產覆蓋不了一年以內的負債了;二是貨幣資金不足以償還短期的金融債務。

第一個方面不多解釋。重點財務比率是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

速動比率(扣除預付款和存貨的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由於預付款和存貨的確不太容易變成錢,因此速動比率通常也更可靠一些。

這裡重點說一下貨幣資金對金融負債覆蓋問題。

企業的債務分為“經營性負債”(如應付賬款、應付職工薪酬等)和“金融負債”(如短期借款、應付債券等);經營性負債的債主通常是供應商和企業員工,彈性相對大一點;金融負債的債主是金融機構,要是出現逾期後果會嚴重得多。

很多因為現金流斷裂而破產,都是從金融負債違約開始的。

所以我們評價企業是否會出現重大流動性風險,一個有效的方法是看貨幣資金能否對金融負債有效地覆蓋。如果靜態地分析,可以用“現金債務比率”指標,計算公式是(貨幣資金+金融資產)/(短期債務+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動態地分析,可以在上述公式的分母中加上經營性現金淨流量。

另外多說一點,類似於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有息負債-貨幣資金)/所有者權益)等與資本結構相關的比率,他們並不直接衡量企業短期的流動性壓力,但即便是長期債務,也終有一天會轉化為短期債務,因此在分析時也不能完全不管不問。

5、融資更難的企業風險更高。即便企業的現金流緊張,他還可以靠對外融資來“補血”;而如果連融資也很困難了,說明持續經營的壓力就非常大了。衡量企業的融資難度可以利用“綜合融資成本”(利息支出/帶息債務)等比率。

上述4-5都反映了企業不能按時還債而導致的風險,我們也給他一個總稱——“流動性風險”。

總結&展望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比較完整地構建了一個財務分析體系,用一張邏輯結構圖來表達,他會長成下面的樣子。


財務比率,怎麼用?

圖 財務分析框架時鐘1.0版

從可解釋性的角度來說,從盈利和風險兩個維度剖析企業經營狀況符合專業認知,有充分的經濟含義;而從可操作性的角度來說,這個體系涉及的指標並不太多,也易於獲取。

按照前面的計劃,我們接下來將對多個行業及公司進行財務報表分析。在此過程中,我們會反覆用到今天的內容。


p.s

最近事情實在多,所以文章寫的慢了點,請大家諒解哈。

沒辦法,時鐘也是跟大家一樣的上班族,還是要搬磚掙工資的。

但時鐘還是很用心的在寫。對於每一篇文章,我都不希望幾千字看過就算了,而是希望它能夠讓你清晰地感受到——那前進的一小步,踩在了哪裡。

這個時代信息變得廉價,值錢的卻是系統性思考的方法。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投資私募內刊,解讀最新消息,分析板塊投資邏輯,提示機會提醒風險,歡迎加入私募內刊圈子


投資思維1剖析牛市熊市轉換規律,揭秘股價漲跌影響因素,更多內容歡迎點擊左下角《投資思維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