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弱復甦”中國靠什麼“取勝”

◎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曹萌


進入12月,2020年接近尾聲。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一度陷入衰退。但伴隨著疫情形勢好轉、下半年各行業積極復工復產,以及史無前例的紓困政策發揮作用,全球經濟開始觸底回升。但是,今年世界經貿格局正在發生變化,2021年全球能否走出疫情陰霾,中國經濟是否能保持經濟快速復甦,成為關注焦點。

全球經濟進入“弱復甦”


2020年上半年,疫情相繼在東亞、歐美、拉美、非洲等地區蔓延,各經濟體採取的防控措施阻斷了人員、資本、貨物、技術、服務等自由流動,致使全球經濟大幅下行,今年一、二季度GDP增速分別下降10.9%和18.9%。


今年下半年,部分國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全球經濟開始逐漸回暖。供給方面,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指數顯示,自7月以來已連續四個月位於榮枯線上方;需求方面,部分國家國內商旅等出行需求增加,

10月亞洲、北美航班恢復率分別回升至60%和40%以上,中國航班恢復率則達到96%。


隨著四季度疫情有所反彈,部分經濟體消費、出口已顯示出放緩跡象。據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預測,2020年三、四季度全球GDP增速將分別為29.5%和-5.3%,全年GDP增速或為-4.9%,同比下降7.4個百分點。


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預計,疫情影響至少將持續至2021年上半年,主要經濟體將維持目前寬鬆財政和貨幣政策。如果疫苗在2021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得到推廣,全球經濟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真正走向復甦,全年GDP增速預計達到4.5%。


中國經濟指標持續改善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實現恢復性增長

,前三季度GDP增長由負轉正,增速為0.7%,較上半年上升2.3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增長2.1%左右。


具體來看,此前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前3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分別下降8.4%、5.2%,投資、消費分別下降16.1%、19%,均創下改革開放以來歷史新低。之後,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系列復工復產政策推進,中國主要經濟指標都在持續改善


首先,工業生產能力率先加快恢復。3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除湖北外)復工率均已超過90%;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開始轉負為正,上升到3.9%;7月後增速開始高於上年同期水平。其次,服務業、消費、投資等指標也逐步好轉。服務業生產指數5月開始轉負為正,消費月度增速自8月開始轉負為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自9月開始轉負為正。雖然外部環境壓力不減,但得益於中國完整產業體系、強大生產組織能力,出口表現出強大韌性,7-10月份平均增長9.5%,遠好於市場預期


陳衛東認為,2021年是中國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政府將持續推動擴大內需、支持創新發展、改善營商環境,加上低基數因素,經濟增速很可能恢復至正常增長水平以上,預計2021年GDP增長7.5%左右。


投資+消費或成“主要抓手”


展望2021年,報告認為,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推動經濟持續恢復。2021年,在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的帶動下,投資增速繼續加快,成為2021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其中,交通、能源、水利等基建投資,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資都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房地產投資方面,由於2021年房地產需求總體穩定以及低基數效應,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將保持穩定。


此外,製造業投資在需求回升、盈利改善的帶動下,也將繼續恢復並轉負為正。綜合來看,預計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6.5%左右。


另外,報告指出,受到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領域,在2021年由於持續恢復疊加基數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或將明顯提高。在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情況下,居民收入將較2020年有所提高。同時,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更多促消費政策將實施。以上這些因素,都將有利於促進居民消費持續恢復和升級。


經濟增長動力中不確定性較大的當屬外貿。2020年9月底以來,歐美疫情急劇反彈,消費等經濟活動均受到較大影響。由於中美經貿摩擦等事件,給中國外貿發展帶來了較大不確定性。不過報告認為,從長期來看,由於中國近日剛剛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此舉將減少貿易壁壘和交易成本,有利於增加對區域內各國的出口,推動進口多元化,擴大對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的進口,促進中國外貿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