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喬布斯想當馬雲的“羅永浩們”為什麼都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創業呢,有兩種講法,一種講法呢就是心靈雞湯,就是成功學,對吧,大家紛紛上臺講,當年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這種講法一般害人很深,

因為很多人都是在正確的時間,無意中做了正確的事情,其實它有很多,有命運在裡面。並不完全說,光是個人努力,但是你過了這個時間點,比如說,你今天再把某一個重金鐵鏈拉出來,說再重新再做一個,其實真的是很難。

創業當中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所以我就想了一個建議,就是說,其實每個人應該做好一個定位,就是說,有的人,是能夠從0到1,去創業的,這樣的人可能是極少數,就是說他能無中生有地開創一件事,但是有的人呢,他未必是從0到1,我覺得這樣的人更多,就是說他很善於比方說從1做到10,當然還有更牛的人呢,他能夠從10做到100,做到1000。

學喬布斯想當馬雲的“羅永浩們”為什麼都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周鴻禕:聽了我這番話,你還敢創業嗎?

沒有喬布斯就沒有蘋果,但是沒有Tim Cook,也不會有今天的蘋果。你比如說,大家都覺得喬布斯很牛,可是你如果真的研究他的歷史,你會發現他自己從蘋果出來,他創業的公司叫NeXT,NeXT做的就很失敗,因為喬布斯是一個天才,這種天才的人往往就情商比較低,所以很多人就很難以跟他相處和合作,我們很多人學喬布斯,優點沒學到,這種跟人難以相處的缺點都學到了。所以呢,後來喬布斯他重新回蘋果,他就吸收了一個經驗教訓呢,實際上你就會發現他組建了一個很強大的團隊,所以Tim Cook呢,實際上是他很好的一個搭檔,如果我們這樣來看,喬布斯是一個從0到1的人,但是沒有Tim Cook,蘋果不可能達到今天的高度,但是說你如果非要把他們倆割裂,說喬布斯在那去世之後,不是一度有很多人在攻擊Tim Cook,說Tim Cook這比喬布斯差遠啦,Tim Cook就沒有創新能力,問題是,Tim Cook如果是這樣的喬布斯,他倆就一定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他們倆早就打分家了,但Tim Cook呢,就很好地在喬布斯開創了基礎之上,把比如說,把供應鏈,把生產,把這很多的細節,這可能都是喬布斯沒有耐心去幹的事情做得很好,所以才有了蘋果的延續。

以馬雲舉例,不懂技術和產品,但是很會團結人。那我講這個什麼意思呢?我就希望大家能不能廣義地去理解創業,不要被那些成功的故事一蠱惑呢,好像一說到創業,每個人都要去當馬雲,那你看看馬雲是團隊選出來的代表,馬雲很成功,但是,我跟馬雲算很熟,但是如果沒有他背後的團隊,構成一個完整的隊伍,那麼光靠馬雲一個人,對吧,他是挺能忽悠,但是得有人把他忽悠的事做出來,比如說他可能不太懂技術,而且他以不懂技術為榮,對吧,黃明生,對吧,他也,其實也不太懂產品,但是馬雲很善於團結,就是說,他團結了很多產品和技術高手。

學喬布斯想當馬雲的“羅永浩們”為什麼都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周鴻禕:聽了我這番話,你還敢創業嗎?

都想當馬雲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加入馬雲團隊,去輔佐馬雲

所以,我就覺得,今天各位如果,用這樣一種角度去衡量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要去做馬雲,去做馬化騰,我覺得這個路呢,一定是千軍萬馬獨木橋,一定很窄,從概率來說,歷史幾千年,你說像扎克伯格、像比爾蓋茨,包括像馬雲、馬化騰這種人,一千年可能也就出了這麼幾個,肯定這個概率比你買彩票中五百萬的概率肯定還要更小,如果大家都奔著這個目標去,我覺得那創業的結果大部分一定很悲催。但是如果說你能夠有一種開放的胸懷,就是說,我不一定是來此主導創業,但是我能夠願意去加入一個創業團隊,我在創業團隊裡扮演一個從1到2,或從從2到10這樣一個角色,那麼,我覺得你也是在參與創業,所以我們過去的價值觀呢,我一直覺得有個問題,就是太窄了,或者說太一元了,因為宣傳的時候,一個企業,主要是宣傳他的從0到1的那個人,為什麼,因為這個人承擔了最大的風險,他是開創者,所以他可能也承擔最大的榮譽,但是畢竟,這樣的概率比較小,所以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那麼說希望你不要走極端,我們很多同學就是說,要麼我就自己創辦一個企業,我成為下一個馬雲,那這個概率很低,要麼我就去趕快報個公務員,趕快找一個國企,拿一個、做一個鐵飯碗,為什麼在這個中間,就沒有一箇中間路線呢?

重新定義創業,加入創業公司也是在創業,不是說當個CEO才叫創業

所以我自己覺得,很多同學,如果能夠在自己創業的時候,你能夠把這個創業重新定義,就是說你去參與創業,它也是創業,那麼我覺得創業之路,可能就寬闊了很多,我覺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那有人說,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個從0到1,萬一我是馬雲呢,對,這個我覺得是這樣,是騾子是馬,我們拉出來溜一溜。所以我一直認為,就是,學習創業,也是創業的一部分。創業不是過家家,風險和難度都很大。為了減少風險可以加入創業公司,並找到自己的定位。 所以我一直力主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哪,應該去創業,但是不應該從把它等同於自己辦公司,辦公司很容易,對吧,辦個公司,印盒名片,我經常開個玩笑說,我上鋪的兄弟做CTO,我的女朋友做CFO,對吧,她學財務的,然後我再找幾個哥們同學,當年很多大學生創業吃虧,都吃虧在這個方面,就是說太低估了創業的這種風險和難度,但是如果你今天,比如你加入一個初創公司,哪怕這些初創公司它風險再大,你現在是交別人的學費,用別人的錢在交學費,然後培養你對創業的理解。創業成了,你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分享成績;創業敗了,你不花錢,花了點時間,你可以積累創業的經驗教訓,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會完成自己對自己的一個定位,說我是知道我是能幹從0到1的,而且我學到了一些技能,也有的人因此呢,終於認清楚了,就是說,其實我不是那塊料,我特別適合輔佐別人去打天下。

學喬布斯想當馬雲的“羅永浩們”為什麼都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周鴻禕:聽了我這番話,你還敢創業嗎?

去創業公司最好去小一點的創業公司,而不是BAT

我覺得人貴有自知之明,找清楚自己的定位, 所以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所以,如果有人再問我說,我剛畢業,我要不要去創業,我的答案就是說,應該去創業,應該去加入一些看起來今天有風險的公司,

很多人說我就去BAT,其實現在去BAT,也許能學到一些技巧,但是它畢竟已經大了,大了之後它不再具備那種創業公司的文化,有的創業公司的規模,和這種創業的能力,它是真的成反比的,公司大了,必然靠的不是這種創新的能力,而是靠的資本的能力、資源的能力,誰弄大了我把誰給買了,所以我反而覺得大家有點風險的意識,去加入一些初創的公司,加入一些別人的創業公司,這是我的一個建議。

少談點主義,多一些實踐

第二點呢,我分享一點,就是說,創業,這個,其實我覺得家國情懷,偶爾想一想就可以了,但是不要經常去想,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真正的創業者,再偉大的事業,我自己總結,都是從很不起眼的一些小事開始做起的

目前的很多創業者都太浮躁

我看過很多年輕的創業者,因為他缺乏實踐經驗,他往往是被很多互聯網公司的PR做蠱惑,

馬上O2O時代要來了,對吧,馬上這個什麼,什麼知識閱讀、知識分享的時代要來了,所以這個,最近我說,人工智能時代要來了,然後大家就覺得,活著就要改變世界,所以很多人就覺得我不創業就怎麼樣。 我看到很多商業計劃書呢,我自己感覺呢,就是概念相對比較多,宏觀的東西多,我要做一個什麼模式,我要做一個B2CX什麼模式,我要做一個什麼這樣的一個概念,但是,我往往問他們,我說,你的商業計劃書,看了半天,你個人的稱述我也聽了半天,都是在講家國、情懷,都是在講自己。

學喬布斯想當馬雲的“羅永浩們”為什麼都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周鴻禕:聽了我這番話,你還敢創業嗎?

創業要回歸商業的本質,是解決了誰的什麼問題,還是給誰創造了什麼價值

很多創業者給我發現一個誤區啊,就以為你們站在臺上聲淚俱下,抒發自己的情懷,好像特別有感情就能打動投資人,這都是一個誤解,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不創業簡直就是,要怎麼怎麼樣了,其實現實很殘酷,就是說,我覺得最後就問他,我說,你究竟做了一個什麼樣的產品或者服務,你解決了什麼需求,你解決了什麼痛點,你給什麼樣的用戶創造了什麼樣的價值,很多人往往回答不出來,我說的很坦率,就是說或者說,有人說美國流行這個模式,對吧,我們就把它抄過來了,對吧,然後呢有人說,你看這個張三公司、李四公司都已經做了滿大街放自行車了,我也打算做自行車,我就很嚴肅地說,現在主要問題是顏色不夠用了。

市場是檢驗商業的唯一角鬥場

所以說,這是我,包括我們自己做產品也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說,當你有很多偉大的、宏偉的想法之後呢,你最後脫離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說這個市場不會因為你的宏偉想法而買單,市場很現實,你的用戶、你的老百姓,永遠問你說,我為啥要用你的東西呢,你給我什麼價值呢?對吧,所以,你如果你不能回答這個問題,那麼你的創業,上面所有設想的這種情懷也好、改變世界也好,所有的這種豪言壯語、所有的偉大設想,都會是空中樓閣,對吧,所以我給你講,很多人在初次創業的時候,不一定要追求這事寫得特別大,很多人覺得我寫得不夠宏偉投資人就不會給我融資,錯了,你如果沒有打開市場最關鍵的一環,你寫得再宏偉,有些人家投資人就說到,你第一步都幹不出來,對吧,很多人就說,當我有了一千萬用戶之後,我將會開展如何如何的收費,我會每天有多少的收入,還畫了個曲線,問題是,你如何你拿到不說是一千萬,你如何拿到你的第一萬個用戶,你如何拿到你的第100萬個用戶,很多人就醉了,就回答不出來。

我們的文化教育可能有點推崇”高大上“,但是脫離實際

所以這樣可能,我現在覺得,跟我們的文化教育也有關係,我記得,我上研究生的時候,我是碩士畢業的,碩士畢業比較簡單,寫論文,好像混一混就通過了,當時我的導師還帶著一些博士,當時我忘了,好像就是有一個說法,就是說,你看美國人寫博士論文,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的獲獎者,他們獲獎,很多他們都是用微觀的角度,說中國學管理、學經濟的,我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樣,我那時候是這樣,寫得跟政府報告似的,都特別宏觀,就好像標題不大,詞不大,對吧,所以,行業裡有一段,最近有些公司也是經常喜歡用大詞,我一聽到什麼生態化反就暈菜了,因為記者問我說你知道啥意思嗎,我說我真的不懂是啥意思。

學喬布斯想當馬雲的“羅永浩們”為什麼都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周鴻禕:聽了我這番話,你還敢創業嗎?

說得再好聽,不好用的話,用戶也不要。要滿足核心需求

事實證明光說大詞嚇唬人對做宣傳有點幫助,但是對用戶用你的產品,毫無幫助,你比如我今天中午10點到旁邊一個麵館吃什麼biangbiang面、肉夾饃,量雖然小,但是我在那排隊等了20分鐘,差點遲到,對吧,這個,很簡單,因為它說味道好,對吧,那肉夾饃肉分量足,我們會選擇一個飯店說,喔~~,這個飯店很不得了,這個老闆利用O2O、大數據、人工智能計算,他定義了下一代餐飲的新標準,利用了生態化反,對吧,你可能就覺得它這裡頭不說人話,你肯定就不會進這個飯店。

學喬布斯想當馬雲的“羅永浩們”為什麼都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周鴻禕:聽了我這番話,你還敢創業嗎?

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從服務用戶出發找到一個切入點

在過去幾年裡頭,有很多傳統企業家,想轉型,但是成功的例子,確實有限,對吧。我認為他們轉型互聯網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他們的財力也是足夠雄厚的,但是很多人轉型互聯網,反而不成功,我認為也是在這件事上摔了跟頭,就因為他們太有錢了,所以他們想一步在互聯網上,去做一個宏偉的規劃,就是佈一個戰略的佈局,而忘了在互聯網裡,因為它是個to消費者的市場,永遠是要找到一個撬動點和切入點,所以我就說,最後舉兩個例子吧。

你比如說,很多人在講Facebook,有一段時間Facebook成了全世界創新的代表,對吧,這個,但是我就問了,我說,Facebook上市的時候已經很牛了,他寫了一封很裝、裝、裝、裝的信,我們的使命是連接人類,所以很多人去創業,就學扎克伯格,說我要連接人類,我說,你連自己都連接不了,你還連接人類,我說你去看看扎克伯格那部電影就《社交網絡》,那麼去看他的黑歷史啊,Facebook最早在美國是幹什麼的呢?最早是在哈佛,在哈佛幹什麼呢?樊登,你最早用Facebook為啥?實際上,

最早是哈佛男生為了泡女生,對吧,所以把這些女生、女同學的照片,所以你如果說起來,用今天的眼光看,Facebook是啥,不就一泡妞網站嗎?而且,這領導一聽泡妞網站,封!對吧,但是呢,人家從泡妞慢慢地積累了,這是人的剛需啊

我就經常這個例子跟很多人講,偉大的公司都是從一件小事。很多人拿喬布斯做例子,我覺得喬布斯也被過度神話了,就好像他說的每件事都對,其實喬布斯從來,就是說,我們找他的歷史,一定要追溯一件事,蘋果他回去之後的成功,不是Iphone,是Ipod,Ipod今天很成功,這是馬後炮了,在當年的時候,那不就是一個大容量的mp3播放器嗎?實際上蘋果,當時電腦做不過DELL,就是PC,操作系統做不過微軟,最後就做了一個mp3播放器,在當時,這是兩個真事,一個是Michael Dell,Michael Dell當時是賣電腦,Michael Dell很惋惜地說,我要是喬布斯,我就把錢退給股東,把公司關了,回家洗洗睡了。然後比爾蓋茨就特別英雄疼英雄,比爾蓋茨就覺得要再不拉喬布斯一把,喬布斯就該死了,所以微軟投了蘋果兩個億,他挽救了蘋果一把,當時沒有人看好一個放音樂的mp3播放器,最後在全世界賣了幾億部,變成了新的時尚,然後從mp3播放器,再加了一個屏幕,然後才走向了Iphone。

所以我想舉這兩個例子來證明呢,就是說今天你無論多麼有家國情懷,哪怕你想改變宇宙,但今天在互聯網上創業,能不能你先回到一個點,就是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在你周邊,你觀察到了消費者的行為裡面,有什麼問題,讓人覺得很痛,就像眼中釘、肉中刺一樣不能忍受,或者還有什麼剛性需求,對吧,不能被滿足。

腳踏實地,得用戶者得天下,做一個實幹家

我就是舉個例子,所以我就是說,萬里長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把眼下的第一步做好,撈到了用戶,有用戶的基礎,往後的牌,就是胡打胡有理,但是第一步做不到,這個所有的東西都是紙上談兵,謝謝大家。

“走到谷底”的一個教訓是,做的太多太雜,過於分散,不專注

人呢,都有峰頂和谷底,生活本來就存在這樣的現象,所以處在谷底也很正常。但我可以總結一下,我自己覺得,前幾年,我們企業做得比較順風順雨之後呢,我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過於分散,不專注。就是我覺得做事情要聚焦,

當你同時試圖在太多的戰線上同時各方位、全方位出擊的時候呢,所以說肯定是有,就像,比如說,最近在手機這個領域,對吧,有家手機廠商很專注,對吧,所以就後來才慢慢居上,有家手機廠商呢,又做電飯煲,所以呢我以前就犯過類似的錯誤。

學喬布斯想當馬雲的“羅永浩們”為什麼都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周鴻禕:聽了我這番話,你還敢創業嗎?

用戶不會因為你的戰略買單

還有一個最後呢,剛才我已經講到的,當我是一個小公司的時候呢,我會從很微觀的角度,但當自己有點錢之後呢,往往,有錢就開始騷包了,就開始講佈局,講戰略,講宏觀,講生態,所以就是怎麼說呢,我們做有些事情的時候,光有宏觀跟策略,但是忽視了細節的時候,我們有戰略決定方向,大方向肯定是對的,比如說我們應該電影, 我們應該做智能硬件,但是最後還是,用戶不會因為你的戰略買單,用戶不是管理學院上戰略課的,對吧,用戶只關注你的產品具體的實用性。

那之後你的執行不好,戰略沒有到位,然後完了你作為一個CEO,你可能反過來很迷惑,究竟是這個戰略不對呢,還是沒執行好? 這時候,如果企業不大,又聚焦,那就很簡單,我就一劍插到底,我就知道執行上什麼問題。但當你不聚焦之後呢給股東出彙報的時候,這時候你覺會得到一個錯誤的判斷,這個戰略可能不對,戰略不對幹什麼,我們就要請諮詢公司,來幫我們做戰略,這時候我們學校管理學院學戰略的就派上用場了,然後就開始折騰,這種折騰又帶來了更多的,所以我是說,最近我們退市回來,其實本身除了說要解決一個我們的一個身份問題之外,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重新聚焦到,可能以安全、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有些業務該放棄就放棄,做不好就不做。

所以我認為聚焦跟細節的執行還是比較重要的。

如果您覺得本文對你有價值,請動一下您發財的小手轉發出去,讓更多企業創業者受益學習瞭解資本,給小編作者點一個贊。做為給小編鼓勵,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