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問手 | 老家那些地市級電視臺你還在看嗎,出路又在哪裡?

傳媒問手 | 老家那些地市級電視臺你還在看嗎,出路又在哪裡?


標題 | 老家的那些地市級電視臺你還在看嗎,他們的出路又在哪裡?

作者 | 胡瀚中 媒體研究原創文章 第005篇

首發 | 虎嗅

鏈接 | http://www.huxiu.com/article/179776.html

時間 | 2017-1-30


地市級媒體的生存狀態已經類似於小賣家,其出路也可以參照小賣家。


| 你連找個機會讓人損一損的機會都沒有


初一,一個微信營銷大牛在朋友圈感慨:“無論你在其他平臺有多牛,春晚,你都是城鄉結合部。”央視春晚和阿里雙十一,是現象級的無法撼動的行業事實存在。無論你事後如何吐槽,除夕當晚,你一年中最大的幸福都可能是陪著父母和8億群眾一起看春晚(前提是你辛辛苦苦地,終於買到了火車票,能夠回家過年)—— 我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卻不得不和我一同建設中國特色春節聯歡的樣子!


小時候,聽爺爺說,以前老家的村子,全都一個姓,最富裕的地主、教私塾的先生以及最窮的佃農,都是一個姓。那個時候,大家春節時一起拜年,在同一個祠堂拜祭同一個先祖,只不過,地主家的糧倉是不是堆滿了,和你年夜飯能不能多吃一枚雞蛋,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極少數個案,並不能夠證明整個行業真實的興盛與衰敗。電視人沒有必要因為各種春晚梗而感到驕傲或者是有很強的存在感,央視主持人說: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那是賣萌是網紅,“原來你是醬紫的央視”,你這麼說,卻僅僅只是哀鳴與抱怨。 儘管所有的媒體人都知道,春節加班是常態。


現在大多數的地市電視臺,走上了不同的逐漸衰敗的下行通道。有些地市臺被省臺代管,有些千方百計地重新吃回了財政飯,有些曾經跨入億級臺的電視臺逐漸品嚐到了虧損的滋味。許多因為聯營而被納入省臺生態體系的地市電視臺或者頻道,他們的從業人員,在經歷了短暫的休息之後,就又得從家鄉搭火車去一兩百公里外的省城上班,只能每隔一兩週,在週末搭火車回家看看老人、孩子,曾經多年報道外出務工的農民,現在,他們自己也成了往返省城與家鄉的新聞民工……當央視春晚面對各種各樣吐槽的時候,地市級電視臺其實連舉辦一個類似的活動來招罵的機會都沒有……


| 地市臺的窘迫和小賣家的窘迫是完全一樣的


首先是衛星電視的普及,然後是村村通工作的推進,現在,哪怕是最偏遠的農村,也能比以前方便得多地看到央視以及各個省級衛視的節目。


這就將地市級電視臺以及各種地面頻道,直接拉到了與央視以及省級衛視同樣的競技場,觀眾在拋棄了有線電視,拋棄了衛星天線之後,使用各種電視盒以及智能電視打開電視的時候,面臨的將是幾百個電視臺的選擇。這就好比淘寶買家打開淘寶搜索框搜索,任何一個品類的節目,面對的都像是同質化的標品競爭,地市級電視臺的節目,已經越來越像是排在搜索頁十頁之外的小賣家,被看到的機會微乎其微。


整個市場的容量,其實只需要那麼幾家電視臺,但是,前些年成長起來的地市級電視臺卻已經普及到了縣,這些同質化的節目,和千千萬萬擠在淘寶搜索框裡的小賣家的生存狀態又怎麼可能會有根本的區別呢?結果就只能是資本、資源與資金向有限的幾個一線衛視臺集中。是湖南衛視一年110億的營收和地市電視臺的入不敷出。


每個行業都會經歷從野蠻生長到殘酷洗牌的過程,在別人經歷過千團大戰,經歷過各種行業購併的激烈競爭後,為什麼電視行業就一定可以例外,可以倖免呢?


| 那些沒有前途的學習與克隆那些曾經有用的成功路徑


地市臺首先要明白或者最應該明白的事情是:這個世界是有限的有勢力範圍有邊界的,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


收視率標準本來就是一種異化了的畸形的流量思維,而拚流量,地市電視臺和小賣家一樣,根本就拼不贏一線衛視。和小賣家一樣,地市電視臺也很難打造真正的爆款。地市電視臺的痛苦和小賣家的痛苦是一樣的。首先在於對於痛點的把握和解決能力沒有一線電視臺強。


- 1.人們對綜藝節目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地市臺根本就沒有操作這種節目的實力


現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人們在職場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在業餘時間,人們會更多希望通過綜藝節目來達到精神放鬆情緒重啟的目的。所以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應運而生。


但是地市級電視臺在這個領域很少有發力的空間。以前地市級媒體常用的一個招數就是學習或者克隆節目,你有非誠勿擾,我就有某某地方版的非誠勿擾。抄不了衛視的,就抄各個省的地面頻道的。


但是,這樣的克隆其實是死路一條,地市級媒體沒有那麼好的IP創意資源,沒有資金實力,也根本籠絡不到好的嘉賓。你的笑點沒有別人高,你的舞美沒有別人好,你的嘉賓沒有明星的顏值,你又怎麼可能要求觀眾成為你的忠實粉絲呢?人們通過電視盒子能夠收到海量的電視節目,那些沒有上星的地面頻道,有很多也已經被電視盒子收錄進來,你又怎麼可能能夠拿山寨版本去跟正版拚呢?


- 2.曾經是法寶的民生節目,再也祭不起玲瓏寶塔


民生節目曾經是各個地市級電視臺的法寶,維權類的欄目,幫忙性質的節目曾經非常受歡迎。


一個方面,人們隨著生存壓力的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傷痛與失落已經夠多了,在難得的業餘時間,其實很不願意再拿別人的傷心故事來影響自己,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輕鬆的能夠舒緩自己壓力的節目,民生節目已經越來越缺乏收視動力。


另一方面,隨著法制的越來越健全,政府職能部門流程越來越透明,媒體參與或者不參與,所能夠發生作用的彈性越來越小,除非是歷史遺留問題,許多事情,有媒體參與或者沒有媒體參與,辦的結果其實完全是一樣的,民生節目的功能性作用下降。


還有一方面,並且能夠靜下心來邊吃飯邊看你的家長裡短的民生節目的那部分人群,往往不是高消費或者高頻次消費的人群。所以即便是這樣的節目有一定的收視率,他的廣告附著力也是有限的。有價值的收視群體並不過多看民生節目,甚至於那些被維權的對象,平時也不看。所以有些民生欄目的境遇已經淪落到了有點像姨媽巾,有需要的時候,當事人會很著急要找到你,但一旦事情結束,她更希望的是不要再看見你。


- 3.服務型的節目,使用頻次又存在問題


很多地市臺已經成功地將打工以及找工作等等服務項目變成了節目,並且,開辦了相對應的服務性公司。


這樣的節目以及這樣的服務,又存在一個使用頻次的問題,一旦農民工朋友找到了工作,或者工作穩定了,他也就不再需要你這樣的節目或者服務了。


| 唱衰看好不重要,如何被需要才重要


這些年來,各種各樣的唱衰或者是依然看好的文章很多,無法改變的一個事實是生產過量,市場需求有限,獲得信息以及獲得各種滿足的渠道變多,地市級電視臺的生存狀態整體下滑。


如何被恰如其分的需要,其實對於很多的地市級電視臺來說,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所能夠影響的範圍,所需要影響的範圍僅僅只是一個小的區域,其實走社區服務以及採用社群的工作辦法是更為有效的辦法。


學習小賣家利用社群來維繫生存的辦法,是一條可以參照的好思路,只和相對熟悉的人交往交易,為他們服務。不求爆款,只求建立良好的關係,做差異化本地化的調整,很難操作,對於地市電視臺來講,首先應該忘掉收視率,忘掉中國新聞獎。


學習中世紀教會的操作辦法,更為恰如其分,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中世紀的時候,相隔不遠的地區就會有一個教堂,那些在那裡佈道的牧師,他們有講新的內容嗎?他們有真的創新嗎?創造了一種新的教派或者教義嗎?他們僅僅只是把周邊的人凝結在一起,關心他們的疾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組織好當地的資源,為大家的互助提供服務。


| 地市臺,忘記節目評獎忘記原創衝動,把自己的定位變成一個滿足小範圍內人群的精神以及物質需求的聚散地,生存其實更有出路的。


他其實根本就不必要強調什麼創新,只要能夠提高政府以及民眾的效率,成為為大家所需要的身邊朋友。現在許多省份都在推行網格化,而與網格化相結合的節目,如果說它能夠減少老百姓找政府的難度,降低溝通成本和摩擦力,提高問題解決的速度,那麼,他對於政府以及老百姓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橋樑,這樣的節目往往是沒有太多的新聞價值,很難評上某某新聞獎,但是卻真的有效有用。


和網格化以及網格中的便民店結合起來,還可以更有效地組織團購,這樣的節目能夠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所以對於商家來說,它也就形成了一種新的渠道。家裝團購會在許多城市都很火,而最為有力的組織者參與者往往是地市級電視臺。


這樣的思路,就是讓自己成為老百姓身邊的教堂,讓自己在影響力所及範圍內的,成為一個對大家有幫助的實體。這就能夠創造一種被需要的價值。


被人恰如其分的需要,其實是一種小概率事件。作為地市級媒體,如果說能夠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到這方面來,也許是求生更好的一條通路。所以,沒有太多的必要派人去某某知名電視臺學習,沒有必要太多的照貓畫虎,這就象是抄得來賣得最好的店鋪的裝修,你弄不來人家的流量,做那一切,不是白費嗎?一個人想靜靜,從需求的本原想…… (hubei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