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農大學子服務西部鄉村振興 調研農村水利設施

文字|才特草

圖片|袁寧宇 才特草

三下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赴大荔調研服務隊

在黃、洛、渭三河匯流地區有一處風景宜人的縣城——大荔。乍聽“大荔”這名,不禁叫人浮想聯翩:道路兩旁栽滿香氣撲鼻的荔枝樹,紅彤彤的荔枝誘人駐足……然而“大荔”似乎與荔枝無關,反倒是這裡的冬棗非常有名,是聞名遐邇的冬棗之鄉。8月22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赴大荔調研服務隊一行人來到這裡,開展旨在探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管護效與農民農業收入之間的互動效應關係的調研活動。

由於在調研前期做了充分準備,隊員們剛下車便迫不及待奔赴大荔縣水務局向工作人員諮詢關於各個村鎮農田水利設施使用的情況。經工作人員耐心講解,三下鄉小分隊最終決定去以機井灌溉為主的官池鎮和以水渠灌溉為主的許莊鎮。

此次調研主要以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在官池鎮調研期間,隊員通過與村民交談了解到:由於這裡地處沙苑腹地,土壤多為沙土,再加上距河流遠,因此只能採取機井灌溉。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限制導致農戶的收入並不高,年輕人大多不願種地,都選擇去城裡打工,所以村裡以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只有為數不多的農民依舊倔強的靠土地為生,種植少量的黃花菜、冬棗或紅薯。隊員們發現機井建設主要以私人開發為主,農民使用機井灌溉後向其交付電費,一度電大約1.5元。一年下來,對他們來說是一比不小的開銷,雖有怨言也無法看著乾裂的土地一點點萎縮。

許莊鎮似乎就幸運多了,以洛河惠民而得名的洛惠渠滋養了這裡的一代又一代農民。但據農民口述和資料顯示,洛惠渠灌區管理仍存在很多問題:“維修投資長期不足,工程設施老化嚴重;渠道險段多,輸水用水損失大;基層兩費標準偏低,澆水費用不夠。”在許莊村調研期間,常聽農民講的話是:“今年霜凍,幾乎沒有什麼收成……”“水費太高了,澆不起水呀……”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對農民的生產活動有著重要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管好、護好、運營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更好地發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對農民農業收入的支撐作用,是鄉村振興戰略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管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過本次調研,隊員們發現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管護存在管護不利、管護意識薄弱、管護機制不健全不成熟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農戶的生產活動。從農戶的角度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管護績效對農民農業收入有較大的影響,農業收入提高也是農田水利基礎設的管護績效提高的關鍵。因此,需要增強農戶管護意識,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管護效率,從而提高農民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西部地區的鄉村振興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西農副校長冷暢儉說“作為農業高等教育的國家隊,我校有責任、有義務擔負起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立足西北主戰場,構建西北地區鄉村類型基礎信息數據庫系統,編制調查報告,服務國家鄉村戰略的頂層設計。”

“在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中收穫了平常在課堂內無法學習到的知識,瞭解了真實的轉型中的鄉土中國。同時作為西農學子,踐行了母校服務國家鄉村振興的承諾,非常幸運能參與其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隊長李甜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