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權威發佈“城市更新”白皮書

仲量聯行發佈《重構社群關係,激活城市動能》城市更新白皮書

"納入整體化思維"和"引領社群需求"是城市更新兩大關鍵趨勢

仲量聯行今日發佈《重構社群關係,激活城市動能》城市更新白皮書,剖析中國城市更新的兩大關鍵趨勢,並創新性地提出了"城市拼圖"理論和 "都市再發展"指數研究模型。仲量聯行中國區戰略顧問部總監徐岱雄指出:"城市更新"肩負著新時代下城市空間盤活、人文記憶再生、社交活力重塑的歷史使命,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引擎。"

仲量聯行權威發佈“城市更新”白皮書

本次城市更新白皮書從中觀社群兩大視角提出了"城市拼圖"理論,並通過 "都市再發展"指數模型的構建,為城市更新決策的制定提供了系統化的診斷方案和分析支撐。從城市片區層面的中觀視角切人,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出發點。在社群視角下,城市不再是單一、靜態的物質環境集合,而是多維度、動態的社群空間網絡,助力城市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城市更新兩大關鍵趨勢

《重構社群關係,激活城市動能》指出,'從碎片化思維到整體化思維'以及'從把握個體化需求到引領社群需求'是當前城市更新的兩大關鍵趨勢。

比起新區,城市現有區域的發展策略制定更為複雜,成片可再利用空間愈加稀少。與此同時,城市規劃和管理成本的大幅提升,主流的城市更新訴求將更多呈現出"空間上的散點分佈特徵"以及"執行時序上的非連貫性"兩大特徵。

徐岱雄認為,跳出針對單體項目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來考量其"拆與留"的決策,站在片區整體化發展層面考量,從碎片化思維到整體化思維視角轉變,是傳承和孕育城市精神的關鍵基礎。

城市更新也更加關注對城市居民需求更深層次的挖掘和引導,因為城市空間的活力離不開個體的互動與連結。不同於個體需求,社群擁有更為完整的功能需求與更趨勢化的演變邏輯。在滿足需求的基礎上如何創造需求、引領需求也成為片區型城市更新操盤者的核心策略。比如,作為上海文化傳媒產業發展引領區域之一的徐匯濱江,圍繞著"文創"主題下的設施、活動、產業等多元的要素配置,滿足了公眾對"遊覽-娛樂-成長"等一系列需求,更通過打造主題化的文化氛圍,聚集了一批擁有價值共享網絡、形成內在互相連結的人群——社群。

"城市拼圖"理論及其數字化應用

白皮書在傳統地圖的基礎上納入了"社群"概念,以對城市進行動態而全面地觀察與分析。研究社群活動實際上深度挖掘了城市中各板塊的真實互動情況,是一種多維度衡量的 "城市地圖"。通過"傳統地圖+社群分析",仲量聯行在白皮書中提出了"城市拼圖"理論。

以倫敦為例,通過描繪情侶、文藝愛好者等社群在城市中的活動軌跡,仲量聯行發現,一些空間上離散的城市板塊卻呈現了體驗上的緊密聯繫。如倫敦核心區的考文特花園、海德公園與倫敦市區外的格林威治天文臺,雖然相距甚遠但都是文藝愛好者們必去的城市文藝地標。通過社群視角,這些因社群活動而建立起超越物理空間聯繫的城市板塊,展現了城市一個極具社群屬性和特色的切面。

"城市拼圖"的主要意義在於將對社群活動的觀察融入城市物理空間,將城市劃為更為細分的子板塊。城市也成為由多塊擁有內在聯繫的"拼圖"(子版塊)所組成,"拼圖"既詮釋了不同城市板塊的獨特屬性,也體現了城市功能的整體性。

如今,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技發展在城市再發展進程中舉足輕重。一方面,高科技設備的應用正在逐步掃除"城市盲點",大幅提升城市執行效率;另一方面,保證城市和社區的規劃始終以最新前瞻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鞏固與延展城市社群的交流邊界,實現規劃與需求的契合。

"都市再發展"指數模型

仲量聯行認為,在診斷城市發展進程中特定區域的各項表現時,擁有一套普適有效並系統性的研究平臺十分關鍵。白皮書特別圍繞4大維度、12個目標和60項指標及項下的上百個數據端口,提出了"都市再發展"指數研究模型來評估城市發展中城市供應與人群需求的"匹配度"。指數旨在通過城市數據的集成化處理,在城市供應與人群需求間探尋城市成長機會點,為城市決策的制定提供系統化的、結合現狀與趨勢的診斷方案和分析支撐。4大維度分別為:城市建成環境、城市規劃與發展策略、社區特質與社區氛圍以及市場與經濟。

仲量聯行權威發佈“城市更新”白皮書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仲量聯行見證並深度參與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徐岱雄表示:"在仲量聯行參與的一系列城市更新案例中,構建複合空間激活產業動能以及文化傳承和創新是我們的三大關注重點。立足區域資源稟賦,明晰核心撬動點才能建立貫穿全生命週期的整體化開發方案,從而引領城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