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

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

輕兵器愛好者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愛沙尼亞的抗擊,戰爭的旋渦難以撫平

現如今的電影市場上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題材影片數不勝數,其中有許多經典都讓軍迷朋友們津津樂道,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一部愛沙尼亞電影相對來說接觸的就比較少。

這樣一部講述蘇德戰場上“配角”的影片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二戰蘇德戰場的殘酷和身處戰爭漩渦中的愛沙尼亞年輕人心中的痛苦與掙扎。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電影正式海報

故事背景

1944年德軍與蘇聯列寧格勒方面軍為爭奪納爾瓦地峽進行了一連串戰鬥。7月,蘇軍攻佔了納爾瓦,這座古城九百年來一直是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線。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納爾瓦身後的坦能堡防線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最後防線,一群20歲出頭的愛沙尼亞青年人志願加入武裝黨衛軍親衛隊第20師,開始在東線迎頭痛擊蘇軍裝甲部隊。

為反抗蘇聯的佔領而戰。這不是愛沙尼亞第一次淪為東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戰的戰場。從楚德湖的冰上大戰算起,這一戰鬥已持續了七百多年,夾在中間的愛沙尼亞人也不可避免地被雙方裹挾其中,成為歷史的犧牲品。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蘇軍的進攻重點在坦能堡防線上的三處高地左翼為孤兒院山,由黨衛軍第4警察師的一個戰鬥群防守;中間為愛沙尼亞黨衛軍第20師,即影片主角駐守的擲彈兵山;南部右翼的城堡山,則由黨衛軍第11北歐(Nordland)師防守。影片中的戰鬥應該是蘇軍發起進攻幾天以後,因為在德軍陣地上已經沒有幾個人了。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主角所在的47團在戰鬥中已經傷亡慘重

影片一開始的戰鬥表現的就是發生在“擲彈兵山”的戰鬥。片中德軍陣地上出現了兩種反坦克炮分別是PAK36和PAK38,這兩種反坦克炮都不怎麼出名,而且到了1944年,口徑不大的兩位均不能很好地擊穿蘇軍主力坦克的裝甲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兩門炮最後都被T34-85一發入魂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PAK36小水管

相比寒酸的反坦克炮,愛沙尼亞黨衛師的單兵輕武器可謂陣容強大,雖然說影片中的火力支柱MG42只出現了一挺(應該不止一挺好歹是一個排的編制)但是士兵手裡的自動武器還是很搶眼的。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愛沙尼亞士兵使用SVT40狙擊步槍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配備了STG44和波波沙41的雙人陣地

STG44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大量裝備部隊的實用型突擊步槍,在戰術運用合理的德軍部隊能夠發揮相當強悍的戰鬥力;而波波沙衝鋒槍憑藉其極快的射速和大容量彈鼓成為蘇德雙方均十分喜愛的作戰武器。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作為德軍營連級重要的支援火力,Gr.W.34型80毫米迫擊炮在二戰同級別的迫擊炮中擁有相當的優勢,憑藉著其優異的射程和精度,訓練有素的士兵可以發揮出極強的威力。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蘇軍士兵逼近陣地後,德軍機槍手使用M24型木柄手榴彈還擊(主角提彈藥去了)這種木柄手榴彈作為著名的進攻型手榴彈被德軍大量裝備,影片中一箱一箱的手榴彈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和兩門不靠譜的反坦克炮比起來,鐵拳60(30)雖然使用起來有生命危險但是效率高多了。。。這名愛沙尼亞士兵用的是鐵拳30,長了個60的腦袋但是使用的依然是30的標尺和瞄具。

到了1944年,面對蘇軍的鋼鐵洪流德軍不得已大規模裝備這種便於生產但是性能較差的一次性武器。雖然同時期有88毫米裝甲噩夢這種反坦克火箭筒,但是裝備數量太少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德軍士兵不得不等待蘇軍坦克接近己方陣地以後伺機將其擊毀。

《1944》的特別視角

作為一部戰爭影片,《1944》的角度比較特別,蘇德陣線的鋼鐵廝殺下隱藏的是愛沙尼亞士兵對和平的渴望和對自己國家的熱愛。身為黨衛軍的愛沙尼亞人用自己手中的高性能武器守衛著北方集團軍群的防線。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一面對來陣地慰問的當地官員嗤之以鼻,還把作為獎勵發給他們的希特勒照片當做“廁紙”。而加入了蘇軍的愛沙尼亞人在陣地上聽到自己熟悉的語言的時候斷然選擇停火放走德軍並掩埋同胞的屍體。

他們不是為了某一方勢力作戰而是為了自己的妻兒;為了自己被迫害得家人;為了自己闊別已久的祖國;為了象徵著愛沙尼亞的藍黑白三色旗再一次飄揚在塔林的上空。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毫無疑問,愛沙尼亞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一系列堪稱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造成約十萬人的犧牲,蘇軍在坦能堡防線前損失了超過一百五十輛坦克。德意志和蘇維埃的大國博弈之中,渺小的愛沙尼亞人淪為了歷史的犧牲品。

後來,隨著芬蘭與蘇聯停戰協定的簽署。九月份,芬蘭正式退出戰爭,為了避免被包圍的命運,德軍撤出愛沙尼亞,蘇軍佔領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僅僅四天,愛沙尼亞國旗便被蘇聯的紅旗所取代。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

​大規模的戰事在十一月終結,但是和平還遙遙無期,戰爭依然摧殘著這個小小的國家,給這裡的人民帶來深遠的創傷。

這就是愛沙尼亞的《1944》。一家人被送到西伯利亞挖土豆,怪不得要加入德軍。。。

原創內容,文字著作權屬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