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上萬條“小魚”養在三峽,如今它們怎樣了,看完我服氣了

三峽大壩是我國一項成功的水力發電工程項目。在建成之時,曾往三峽裡投入了上萬條魚,很多人對此舉動產生了懷疑,認為三峽的水流如此湍急,在此投魚就是一個愚蠢的行為,今天就來講講這些魚兒變成什麼模樣。

我國將上萬條“小魚”養在三峽,如今它們怎樣了,看完我服氣了

三峽大壩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庫全長60多萬米。而當時投入三峽的那些小魚苗已變成了一條條大魚,平均每條魚有10來斤左右,魚群總量與剛建成之時相比,已翻上好幾十倍。

我國將上萬條“小魚”養在三峽,如今它們怎樣了,看完我服氣了

三峽大壩的生存環境讓很多人都難以理解魚兒是如何存活下來的。根據建設該項目的工程師表示,這個大壩的建造,會將原本魚兒的生活習性打亂,對魚兒的生存造成一些影響。為了解決魚兒洄游產卵問題,專家在三峽大壩上建立了一條專用通道。

等到魚兒洄游的季節,專家便會在這條專用通道上放入餌料,讓需要洄游的魚兒游到特定的區域中,等到魚兒達到一定數量後,再用設計好的升降裝置將水位抬升到上游水平線,使魚兒來到上游地區,這樣既能解決產卵的需求,也能讓魚兒更好的生存下來。

我國將上萬條“小魚”養在三峽,如今它們怎樣了,看完我服氣了

除此之外,在三峽中放入上萬條魚,還可以及時檢測水質問題。如果這些對水質有要求的魚,在三峽也能順利生存下來,也就能夠證明三峽水庫中的水沒有遭受汙染。


我國將上萬條“小魚”養在三峽,如今它們怎樣了,看完我服氣了

三峽大壩豐富的資源和設計,讓這些魚兒能夠充分地攝取到不同成分的營養,從而養得十分肥美,因此帶動了周邊地區海鮮產業上的發展。

大壩的建立,不僅保護了自然環境,還能節約能源,到目前為止,已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5.5億噸,煤炭2億噸。而建立三峽水電站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防洪還能發電。

我國將上萬條“小魚”養在三峽,如今它們怎樣了,看完我服氣了

如果當時沒有三峽工程,就如今的全國用電需求量來說,根本不夠全國人民使用。現在,三峽一年的發電量可達1000億度,僅僅一天的發電量就可以滿足1.4億人的用電需求。而三峽工程的成功,其實離不開周邊數十萬決定移居的人們,這裡要為他們無私的決定表示敬意。

截止到2019年年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佔全球總量1/4,穩居在世界前列並在世界各地發展了起來,總共承接了十幾個國家的水電工程項目,十分令人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