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心若固城,固守一生,終成《泡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詩壇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現代詩派——朦朧派。

朦朧派主張表達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其中代表人物有舒婷(《致橡樹》被選入高中教材)、北島江河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被選入高中教材)等等,小詩文今天要說道的顧城也是此派鼎鼎有名的重要代表人物。

顧城:心若固城,固守一生,終成《泡影》

被稱為當代“唯靈浪漫主義”詩人的顧城,出生於1956年的北京。顧城從小不愛說話,不喜歡湊熱鬧,在同學中也是一個很孤僻的人。顧城從小喜歡講故事,但又不喜歡別人圍著他,他便講給自己的姐姐顧鄉聽,姐姐顧鄉沒空聽他講故事時,他就對著牆講。

12歲時的顧城就輟學在家養豬,13歲時便跟隨父親顧工到山東一處的農場打工。在這期間顧城沒有上學,是他父親親自教育的他。顧城17歲便開始了寫作生涯,31歲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32歲隱居新西蘭激流島,37歲在其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在一棵樹上吊頸而死,妻子也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顧城:心若固城,固守一生,終成《泡影》

關於他為什麼砍死妻子再自殺這件事,外界對此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者,是一個偏執狂,最後釀成的悲劇是他的性格使然;也有人說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活不了了,死在謝燁前面又擔心她難過,於是便先殺妻子再自殺;還有一種說法是他的妻子謝燁愛上了“大魚”。

人們試圖從他的詩作、親人甚至心理與精神分析方面去探尋,但是仍然未尋找出確切的答案。關於他殺妻的原因在紀錄片《從迷戀到迷失》中也有講到,給出的原因是她妻子選擇與“大魚”在一起,從而徹底刺激到了顧城,令顧城作出了震驚世人的舉動。

顧城:心若固城,固守一生,終成《泡影》

縱觀顧城的一生,他極端、孤僻、自閉、任性得像個瘋子,而他的詩作風格卻明麗純淨,充滿了童真與夢幻的悲劇美。

《泡影》當·顧城

兩個自由的水泡

從夢海深處升起

朦朦朧朧的銀霧

在微風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樣

緊拉住漸漸模糊的你

徒勞的要把泡影

帶回現實的陸地

《泡影》是顧城在1980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是他創作中期的作品。此時的顧城正處於風格轉變的時期,相比於前期創作的作品,在保

有濃郁的童話色彩的同時,增加了現實與理想的衝突,內心的矛盾和衝突在詩作中更加明顯。全詩整體透著失落、憂鬱,讀來有一種朦朧美和無奈之感。

顧城:心若固城,固守一生,終成《泡影》

一、意象的呈現

這首詩中顧城選擇了大自然中常見的幾個意象:水泡、夢海、霧、微風,簡單自然的意象,豐富了詩的內涵,增加了詩的想象空間,營造了一幅具有海上空靈美感的畫面。

開頭的兩句“兩個自由的水泡,從夢海深處升起”霧氣繚繞的海面上,有兩個水泡由遠及近緩緩地漂來,微風吹過後霧氣慢慢消散。前四句用幾個意象營造了一片靜謐、遠離喧囂的海上意境,為下文進一步地感情融入與昇華做了環境描寫的鋪墊與渲染。

顧城:心若固城,固守一生,終成《泡影》

二、象徵和隱喻的表現手法

這首詩中的“水泡”是詩人美好理想或者快樂童真的代指,用自由來修飾水泡,可以看出詩人對無拘無束的理想生活的嚮往,對童年簡單純粹生活的追求。顧城的詩總是充滿夢幻色彩,就像本詩第二句寫到的“夢海”,水泡從夢海深處升起,帶著一種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的感覺,預示著自由水泡終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存在。

朦朧的銀霧在微風的吹動下散去,繚繞的霧氣在這裡造成一種距離感,代表著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美的事物在霧的面紗揭開之後,不是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而是漸漸模糊遠去。

顧城:心若固城,固守一生,終成《泡影》

三、童真中帶著憂傷,夢幻中有著無奈

在此詩的後四句中,詩人將自己當作孩子,“你”在這裡代表著美的幻想、純真的童心,詩人想要極力抓住,但“你”卻漸漸模糊遠去,表達出了詩人的無奈之情。

最後兩句詩人將“水泡”和“你”帶到現實的陸地,但是水泡怎麼能上岸呢?理想中的美好事物,在現實的面前,只會像登不上岸的水泡那樣破滅,詩人所暢想的美好終是一場徒勞。

當封閉已久的心城被打破

滿是跳騷的現實爬上心中的淨土

美與期待在痛苦中破滅

生命便終結了。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