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生和死皆為人生大事,在古代死甚至比生更為重要,為何這麼說?有不少人即使是生前過的很平常,但是死也要很體面,就算是平常百姓之家,在陪葬方面也是傾盡了全力的,沒有金銀珠寶,也要埋上一些銅錢衣物。而對於達官顯貴更是講究的了,很多皇親國戚將軍重臣死後會將自己生前最珍愛的財寶玩物作為重要的陪葬品,希望在另外一個世界裡可以繼續享用。
注重風水和易學的古人,認為財寶具有一些無法描述的魔力,為此追求厚葬的有錢人對其樂此不疲。
因為厚葬的原因造就了另外的一個群體,這就是盜墓賊,就算封建迷信對鬼神的描述再有多麼的恐怖依然阻擋不了這個群體的生根發芽壯大。特別到了亂世或者是饑荒之年,各地盜掘者會愈加瘋狂,為了錢財他們也是豁出去了性命。
由於盜墓賊的存在所以古代很多達官顯貴王公貴族的墓穴一般都有防盜的措施,比如設置機關,比如避開顯眼的地方迷惑盜墓賊,如秦始皇墓陵傳說被修建的如銅牆鐵壁般堅硬,同時還買有地下水銀河流,並密佈著各種難以破解的機關。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為了死後求得安寧,將自己的墓陵埋在了廣袤無垠的草原之上,至今無法找到等等。
而就算是你將墓穴修建的多麼的牢固終歸會遭到盜墓賊的光顧,為此歷代王朝皇帝陵寢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簡直如鳳毛麟角般珍貴。就在很多人犯愁如何加固墓穴的同時,卻有這麼一小部分聰明人卻利用了心理學,把聰明絕頂的盜墓賊給騙了,而這種方法很簡單即“哭窮”,將墓地修建的破破爛爛,以此迷惑盜墓賊。
這其中有一個人自認為做的已經天衣無縫了,並且將“哭窮”之法做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卻最終給了我們一個出人意外的結果。
此人就是南北朝時期的魏徵南將軍張詹了,根據史料《荊州記》記載,當年名噪一時的大將軍張詹為了一改前人墓穴遭盜的經驗,想到了這個奇妙的“哭窮”方法。
他在臨終前叮囑家人,將自己的墓穴修建的其貌不揚,要求將這麼一段話立在碑文上:“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意思說我的墓地用了最低劣的白楸製作成棺槨,身穿容易腐爛的便宜衣服,陪葬器皿都沒有,希望後人不要挖墳傷我。
那麼他這樣“哭窮”到底有沒效果呢?答案是很明確的,確實起了效果,而且在他死後的200年間,墓穴一直沒有遭到盜掘。就算是周邊的陵墓都被洗劫的一空了,張詹的陵墓依然屹立不倒,因為人們知道那裡面沒有錢。
而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公元429年元嘉六年,當時爆發了曠日持久的大饑荒,很多人都餓死了,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亂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流民為了生活不得不盜掘墳墓洗劫錢財為生,這個時候,因為張詹周邊的墳墓全部都被盜空了,所以盜墓賊左看右看還是以試一試的態度來挖掘了張詹墓。
而這一挖可不要緊,原來外面破爛不堪的墳頭裡面卻是非常嚴實,掘地三尺後,發現張詹墓裡存有大量的金銀珠寶,史書記載“墓冢中金、銀、錫、銅之器燦然畢備”,甚至連棺槨上的釘子都是金子的,極盡奢華,可見張詹是如此的能忽悠。所以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之策騙過了一時卻沒有騙得了一世,如果說當時墓地中沒有陪葬這麼多的金銀珠寶,估計盜墓賊一剖土也就停止行動了,如此下場其實也是自己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