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上風電或開啟“東電西送”通道

記者 | 席菁華

“這一波海上風電投產潮結束後,中國海上風電還將迎來不短於30年的長期發展高潮期”。

12月5日,在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會長蔡紹寬作出上述表述。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中國海上風電產業步入蓬勃期,投資成本也逐步下降。

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生校在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已投產或完成決算的海上風電項目平均造價在1.4萬元-1.8萬元/千瓦,海上風電投資成本降幅在15-20%左右。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風電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作為海上風電開發熱省,廣東省的規劃裝機規模將再度增加。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畢亞雄在會上稱,廣東省近期進行了進一步摸查,預計在此前規劃基礎上,還可新增海上風電裝機規劃約1560萬千瓦。

據《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年)》,廣東省將建設海上風電場23個,規劃總裝機容量6685萬千瓦。

以此計算,到2030年廣東省海上風電規劃總裝機容量達8245萬千瓦。這是目前全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的十倍多。

截至2019年底,中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593萬千瓦,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成為僅次於英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海上風電國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達到750萬千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表示,海上風電發展起來後,將開創“東電西送”,廣東省海上風電大規模建設後,還能實現“南電北送”。

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饒宏對此認為,廣東省海上風電季節特性顯著,春、冬季節風速高,夏、秋季節低,與“西電東送”曲線具有較好的互補特性,可實現跨區域風、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利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原校長劉吉臻指出,中國工程院《我國未來電網格局研究(2020年)諮詢意見》顯示,隨著中國西部產業發展和東部清潔能源的開發,東部和西部源荷不平衡程度將降低,“西電東送”規模會出現拐點。未來中東部電力負荷供應將形成“西電東送+海電西送+本地傳統能源+就地分佈式新能源”四足鼎立的局面。

中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與歐洲海上風電發展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行業發展仍有痛點。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長、國家海洋局原黨組成員周茂平稱,隨著中國海上風電快速發展,海上風電產業出現了技術不適應的新難題,比如勘察設計技術、水文觀測分析、施工技術等,這需要政府、開發商、施工方、設備製造方協同創新。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助理郭辰表示,中國海上風電工程勘察、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維等技術標準體系不夠健全,技術培育尚不充分,深遠海風電規模化高效開發技術仍不成熟。

劉吉臻也提及,中國海上風電亟需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快IGBT、主軸承、國產化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提高設備國產化率。

海上風電發展還面臨降本壓力,距離平價有較大距離。

2022年及以後,新增海上風電項目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圍。因中國海上風電資源與歐洲相比較差,建設條件更為複雜,行業普遍認為,目前尚需五年時間,才能夠逐步實現平價。

畢亞雄表示,隨著未來新核准的海上風電逐步退補,只有降低成本,具備與傳統燃煤標杆電網相應的價格競爭力,才能保證海上風電開發收益率和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郭辰認為,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是進一步降低風電成本的關鍵,需在重點區域打造千瓦千瓦級大基地。

劉吉臻也提出,“十四五”期間,需支持東部沿海地區加快形成海上風電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化滾動開發態勢。

趙生校演示的數據顯示,100萬千瓦以上海上風電項目的規模化開發,可以降低項目投資3%-5%,項目上網電價可以降低0.02-0.03元/千瓦時。

受2019年“5·24”風電電價新政影響,中國大批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提速,並集中計劃在2021年底前併網,較原規劃投產時間整體提前了2-3年,開發商搶裝併網時間與電網標準建設週期難以匹配,這給併網帶來挑戰。

畢亞雄稱,海上風電出力的波動性、間接性顯著,同時具有顯著的反調峰特性,將給電網的調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海上風電的送出和消納將面臨較大挑戰。

他建議,應科學合理設置海上風電上網電價與補貼退坡的節奏與機制,並開展海上風電開發利用的總體規劃,統籌建設海上風電輸電通道。

此外,電網企業需介入海上風電開發,統籌考慮電網格局和電網安全影響,統一負責外送電力設施的規劃和建設。

多位與會人士還提出,海上風電輸電設施成本,應計入電力系統過網費,歸口電網公司承擔,而不應納入上網電價,計入海上風電上網成本。

國資委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楊亞表示,在英國的海上風電招標機制中,海上風電的送出併網工程由開發商統一建設,不納入上網電價,兩年以內向電網移交,按成本加成的原則核定海上輸電的價格,單獨計價。

他認為,這一點很值得中國借鑑,“否則海上風電的成本很難與光伏競爭。”

畢亞雄則表示,需推動以“海上升壓站/換流站”為劃界的投資運營模式,實現發電側和電網側的產權劃分和資源整合,實現邊際效益的最大化,“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降本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