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的變局已至,樓市該如何接招?

最近樓市又有大動作了,以網籤備案數據為基礎的樓市監測體系要來了。那麼,很多人都掛念著的房產稅或許也要來了。

4月13日晚間,住建部發布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提升房屋網籤備案服務效能的意見》,表示將推進房地產領域“放管服”改革,提高房屋交易管理服務效能,明確提到“市、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全面採集樓盤信息,按照規定建立健全覆蓋所轄行政區域的各類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的樓盤表”。


房產稅的變局已至,樓市該如何接招?

說白了,就是全面採集樓盤信息,網籤及時備案,推進全國一張網建設的同時,也防止有人在裡面渾水摸魚。

01 試圖摸底的樓市

樓市的水向來深不可測,瓜葛糾紛太多,動起來也很麻煩。

從房地產在我國市場化以來,關於樓市的整體調控就沒停過,風風雨雨也有四十來年的歷史了。早些年間,講究的都是“一刀切”,切得狠了再放一放;最近幾年就和緩不少了,開始講究起了“因城施策”,按照各地自己的情況來辦事。

尤其是在最近這段時間,因城施策的苗頭愈發旺盛了,不少地方都開始偷偷地鬆了綁。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樓市在1月至2月陷入了停滯,不少城市的交易量甚至直接以零計算,所以關於樓市的“救市良藥”也是一劑接著一劑地下,藥味太重,就連看客都嗅著了苗頭。


房產稅的變局已至,樓市該如何接招?


自2月以來,已經有駐馬店、廣州、海寧、濟南、寶雞、青島這六城的樓市鬆綁政策相繼被撤回,鬆綁的方向各有不同,組合到一起就是全面鬆綁。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樓市鬆綁的行列,也有專家預測,在兩會後全國各地購房政策會有放鬆或者刺激的可能性。

有些道理,看破不說破。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復工復產有序展開,原本停滯了近兩個月的樓市得以重新開始運轉,1月至2月積壓的庫存相繼入市。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在4月17日發佈的《中國百城庫存報告》顯示,3月份,100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即庫存去化週期)為12.5個月,而在過去的46個月中,百城庫存去化週期均低於12個月。

總而言之,甭管房產中介跟你說現在市場有多火熱,豪宅的銷售量有多好,但大數據就是在說房子最近不好賣了,很多高價可能只是擺擺樣子而已。在短時間內,

樓市很難恢復到疫情前的態勢。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最近大家口袋裡面的錢都變少了。根據國家統計局在4月17日發佈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561元,比2019年同期名義增長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9%。

平均折算下來,每個月收入2853.7塊錢。這還是平均值,要是按中位數計算,2020年一季度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7109元,攤下來每個月2369.7元。除去衣食住行,真正落到口袋裡面的錢,也就沒多少了。

想要在這段時間買房的,不是真勇士,就是真有錢。

大傢伙的錢包都被掏空了,也就造成了現下樓市的一個怪象——地方有意鬆綁樓市,開發商打出“將要漲價”的口號,而有意向購房的群體卻冷靜地摁住自己癟癟的錢包,可謂“三方天地各不同”。

在這樣的形勢下,住建部直接給房地產行業砸下一記重磅,要求新房、二手房、金融服務以後都要在各自的辦公場所現場網籤備案,杜絕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而網籤現場備案,將直接推動房源全國聯網,實現個人不動產透明化——個人名下擁有幾套房,從此一目瞭然。

也難怪有人說,房產稅徵收在即了。

02 愛恨兩難的房產稅

在房價高漲的年代裡,很多人都把房產稅當成了“終極法寶”,認為此計一出,必將救樓市於水深火熱之中,從此房價大定,所有人都老老實實守著自己名下那一畝三分地,不再想著炒房一事。

房產稅在我國也算是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而在房產稅的徵收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條政策是國務院在1986年9月15日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明文提到“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產,免納房產稅”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城鎮的人均居住面積為4.4㎡,1989年,《北京日報》感慨房價之高,百姓望樓興嘆,“上海新房2300元/㎡,北京新房1900元/㎡,誰能買得起商品房”。可以說,在那個年代,遑論個人擁有非營業用的房產,能有得住就不錯了。


房產稅的變局已至,樓市該如何接招?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房產稅跟咱們普通老百姓都是絕緣的。在2011年,房產稅迎來了新的轉機,上海、重慶開始試點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

兩個城市的政策略有不同,上海的徵收標準是“在本市擁有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人均超過60平方米的,對新屬住房超過部分的面積,徵收房產稅”。

而重慶實施的房產稅徵收標準要複雜一點,主要分成兩類,一種是對“房”徵收,房價過高的(超過重慶主城前兩年商品房均價之和)房子,以及個人擁有的獨棟商品房,需要繳納房產稅;而另一種則是對“人”徵收的,在重慶無工作、無戶口、無企業的人,購房後需要繳納房產稅。

這樣的徵收標準,結果自然收效甚微,無論是重慶還是上海,徵收的用戶群體主要是以“豪宅業主”為主,涉及到的範圍面太小了。以上海為例,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得擁有二套房屋且房屋總面積超過180㎡,才有資格繳納房產稅。

按照上海的房價,連著買兩套90㎡以上房子的人沒那麼多。而重慶在徵收房產稅時,表現得更“毒辣”,還得買貨真價實的豪宅。

被大眾寄予厚望的房產稅,因為下手的力度實在太輕,所以最後只能是小打小鬧了。

除此之外,房產稅還面臨著最核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全國房屋數據不互通,徵收的標準只是基於本地區擁有的房產,而炒房團往往是遍地開花。

隨著房價的上揚,房產稅自然也成了一個讓人愛恨兩難的存在,如同梗在嗓子裡的一口痰,不吐不快。

說到底,還是上海、重慶試點的房產稅浮於表面,沒有動到根本上。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全國樓盤聯網,全國一張網,像管理戶籍一樣管房子,所有的條目都能一清二楚。到那時,上海、重慶的“豪宅稅”,自然也就變成了房產稅。

其間的利害關係,自然也不用站長多說了,要不然全國聯網的工作也不用推動這麼多年才有進展了。

這麼多年突然有了新的進展,可以說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房產稅不排除今年出現新動作。2月26日,財政部對外公佈了2020年立法工作安排,涉及到增值稅法、消費稅法、關稅法等多種稅法的起草工作。據財新網報道,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將被整合成新開徵的房地產稅,由人大預工委和財政部共同組織起草。


房產稅的變局已至,樓市該如何接招?

房產稅的變局已至,就看樓市如何接招了。

03 結語

其實從2020年的形勢來看,房地產行業肯定是要有大動作了,尤其是將“新基建”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之後,房地產行業的處境就變得尷尬了起來。

今天,2020年一季度GDP數據出爐,同比下降6.8%,看得讓人肝兒顫。從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考慮到疫情造成經濟停擺那麼長時間,這個數據其實沒有那麼可怕,後面肯定能追回來。

但生產好追,民眾的消費能力恢復卻需要更多時間,畢竟前文也說了,老百姓口袋裡面的錢變少了,哪怕是被大數據平均了,它也還是少了。

最近發消費券購物的城市逐漸多了起來,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認為,“推動經濟平穩運行,在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的同時,一定要擴大內需”。他對直播帶貨等互聯網新興消費形式表示了肯定,認為它們在拉動內需的表現更為強勁。

而2020年一季度的數據也的確在證明這一點,直播帶貨熾手可熱,羅永浩直播首秀銷售額達到1.1億。一哥李佳琦還立於不敗之地,同李佳琦勢均力敵的一姐薇婭卻因為直播間賣房遭遇“慘敗”。

4月15日晚間,湖南衛視主持人李湘再現直播間,千萬人觀看,最後成功賣出一套房和20張99元優惠券……呃,可喜可賀吧。

房企們為了在艱難時期促銷售想出了各種辦法,但目前來看直播帶貨還帶不起房子。在疫情疊加償債高峰期的今年,房企們太難了。如果再推出房產稅,某種程度上可能會遏制購房者的置業需求,那房企就更得“裸泳”了。

而對於購房群體來說,網籤現場備案就等於所有的樓盤信息被建成了一個大數據庫,所有房源的買賣情況、房屋面積、價格等情況都能一覽無遺,可以讓房價更加透明。以前因為網籤進展過慢,耗時過長導致銀行不放貸、貸款利率提升的情況,也會迎刃而解。

很多人談房產稅就為之色變,擔心持有房子會變成長期向外掏錢?其實這個擔憂沒必要,按照之前政策的表態,自住剛需並不會受到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