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公共場合“示威性”地尖叫,父母很尷尬,如何改掉這個毛病

今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新冠肺炎首先在中國爆發,從過年開始大家就被迫在家裡還是自我封閉,到了3月份,眼看國內疫情有所好轉,國外又開始爆發,就像接力賽一樣一棒接一棒地不得消停。

家裡大人還沒事,孩子被關在家裡幾個月不能出門對於天性愛玩愛鬧的熊孩子們來說完全是一場災難。不能出去玩了,心裡憋著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性子急躁的孩子就容易炸毛。120分貝以上的驚聲尖叫那是常有的事。

孩子在公共場合“示威性”地尖叫,父母很尷尬,如何改掉這個毛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孩子在家裡尖叫倒還好,大人哄哄就沒事了,但有時候在外面公共場合出現這種情況就比較尷尬了。

前兩天有位朋友給我講述一個他家熊孩子的故事。

他家孩子今年4歲,在上幼兒園,平時就是個脾氣暴躁的小傢伙,在家裡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家裡的老人都慣著,哄著。去年11月份的時候的時候,國內疫情還沒爆發,朋友帶上孩子去城郊玩耍,乘坐地鐵,恰值週末出遊高峰期,地鐵上人相當多,朋友帶著孩子好不容易擠上地鐵,卻發現沒有一個人主動給帶著孩子的自己讓座。朋友也只好拉著孩子站在一邊,其實朋友要坐的路程也沒有兩站,朋友想站站也就過去了,可孩子就不樂意了,開始嚷嚷要坐位子,朋友怎麼哄都不聽,並且開始拉高嗓子尖叫,搞得一車廂的人,尤其是坐著位子的人特別尷尬,朋友也覺得很不好意思。最後還是一箇中年人讓了位子孩子才得以消停。

孩子在公共場合“示威性”地尖叫,父母很尷尬,如何改掉這個毛病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通過這個事情,朋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雖說在公共場合乘坐交通工具我們提倡給帶小孩的婦女讓座,但這並不是硬性規定的,別人也沒有一定要給你讓座的義務,現在大部分人都明白了這個道理,但小孩子不懂啊,長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享受別人給讓的座讓小朋友有了依賴的潛意識,讓他們以為在公交車上就一定會有人給他們讓座位。一旦事有不順心就大哭大鬧,還高聲尖叫,殊不知這個在家屢試屢爽的辦法在外面只能引起別人的反感。同時也讓家長非常尷尬。

意識到這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以後,朋友就開始針對性的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在公共場合“示威性”地尖叫,父母很尷尬,如何改掉這個毛病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改善。

第一:讓孩子從老人那裡搬出來和自己一起生活,這樣,孩子就失去了最大的保護傘,在每次犯錯的時候“大哭大鬧,示威性的尖叫”也就失去了作用。

第二:有意識地給孩子灌輸“禮貌待人”。“在公共場合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教育。讓孩子有個良好的是非觀念。

第三:朋友給孩子報了個書法班,讓孩子在書法寫作中學會平心靜氣,慢慢改善孩子急躁的毛病。

第四:明確獎懲,而不是僅限於口頭上。做對了就表揚,做錯了就批評或懲罰,且說了的獎勵和懲罰就一定要落實。讓孩子不但有期望,還有畏懼,畏懼一旦做錯事情所要承擔的後果。

經過一年時間,朋友的孩子的這個毛病已經大為改善了,基本上沒有“驚聲尖叫”的現象出現,且急躁的脾氣也改善了很多。

其實在作者看來,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或沉穩,或急躁,或大方,或自私,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好的毛病。我們不一定能夠讓他們改掉這些毛病,但是可以通過針對性的教育讓他們明白這些毛病是“錯的”,“不好的”,學會自我控制,減少這些毛病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