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藝術 刺血為墨所繕寫的血經

佛教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的。佛教的傳入和佛教造像的盛行,極大促進了中國雕塑、建築、繪畫藝術的發展。

其中,尤以雕塑領域更為突出。存世作品中,佛教造像不僅數量眾多,更有著令世人矚目的藝術價值。如果沒有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等眾多石窟中數以千萬計的佛教造像,沒有巍峨梵宇中的諸佛菩薩,雕塑藝術寶庫將減少一半以上的珍藏,中國雕塑史也決不會象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麼豐厚、那麼有份量。

佛教與藝術 刺血為墨所繕寫的血經

【潮州開元寺·金漆木雕千佛塔(明)】

而存世的古建築中,也有相當部分是寺廟建築。如現存最早的兩座唐代古建,均為佛寺殿堂,即南禪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至於古塔,基本都是佛教建築。尤其是那些經典之作,如嵩山嵩嶽寺塔、山西應縣木塔、大理崇聖寺三塔、蘇州雲巖寺塔等等,雖然風格造型各異,但都是清一色的佛塔。俗話說,“天下名山僧佔多”。名山,既因自然景觀而名,亦因人文景觀而勝,而佛教名勝正是人文景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佛教與藝術 刺血為墨所繕寫的血經

【血經,是我國佛教文化史上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物,也是我國書籍抄寫本中難得的文化瑰寶。刺血為墨所繕寫的經文,俗稱血經。舌血經,是名《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為潮州開元寺智誠老和尚於1937年在潮安縣庵埠鎮靈和寺(又名觀音堂)閉關時刺舌血所書。始於民國二十六年丁丑(1937)農曆四月初八日,畢於民國二十八年己卯(1939)農曆二月十九日。共八十一冊,宣紙線裝。每冊長33公分,寬22公分。每半頁七行,每行十二字,計七十萬餘字。】


中國的繪畫、書法作品,同樣離不開佛教題材。山水畫中,有古寺梵剎、阿蘭若處;人物畫中,則有諸佛菩薩、金剛羅漢、高僧大德。而各個朝代抄寫的經書,則在弘揚佛法的同時,為我們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書法作品。其中,書法大家的抄經名作便不勝枚舉,如王羲之書《遺教經》、張旭書《心經》、柳公權書《金剛經》、蘇軾書《圓覺經》等等。

在這些作品中,不僅直接以佛教相關題材乃至佛教經文為創作內容,更蘊涵著佛法的境界和精神。我們知道,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方式與西畫截然不同。西畫重視寫實,而國畫重視寫意,逸筆草草,直抒胸臆。“意”就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作品的品位有多高,主要取決於創作者的思想境界。如果沒有相當的文化和宗教素養,作品如何能有空靈深邃的境界呢?正所謂“功夫在畫外”。相應的,如果我們不具備佛學修養,也很難追隨創作者的創作心路,進入那種意境之中。現代人的心如此浮躁,若不瞭解作品之後的背景,如何穿越百千年的時空,領略那番禪意、體會那份超然呢?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迴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佛教與藝術 刺血為墨所繕寫的血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