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人民日報點贊直播帶貨模式,這透露出什麼信號?

俗話說:天道酬勤。可現實是勤奮並不一定成功。

曾仕強曾經說過:“如果勤奮可以成功的話,那麼中國人每個人都能成功,因為中國人都很勤奮。”

一般能夠賺到錢的都是對某個行業充分了解的人,而那些能夠賺到大錢的則是對政策動向能夠充分掌握的人。

今日,人民日報發佈評論文章《“直播帶貨”創新消費方式》,正面評價了直播帶貨的這個行業。

重磅!人民日報點贊直播帶貨模式,這透露出什麼信號?

我知道聰明的你已經感覺出了政策的最新動向!

1

直播帶貨在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我國第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數值為206504億元,同比下降6.8%。

單從下降幅度上來看似乎並不大,但是我們需要用動態眼光看問題。

因為我國的GDP多年來一直維持在6%以上的增速。這一來一去,相當於我國一季度GDP損失在12.8%左右,折算下來損失在26432億左右。

重磅!人民日報點贊直播帶貨模式,這透露出什麼信號?

一般情況下,經濟下滑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增加出口,二是拉動內需

目前雖然國內疫情有所控制,但是海外多個國家仍然還在高速增長中,增加出口這條路基本上是沒戲了。那麼,我們也就剩下了拉動內需這一條路。

除了人民日報外,《新聞聯播》也多次提到六個字:擴內需、促消費

不出意外的話,這六個詞將會貫穿2020年一整年,這也是基本政策之一。

隨著國內各行各業全面復工,社會各界一直在期待著一件事情,那就是:報復性消費

然而令大家失望的是,由於疫情的餘威仍在線下實體店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如期而至。反而在營業額上可能還會有少許下降。

線下失速之後,線上也就成了人們滿懷信心的一件事。

尤其是直播帶貨已經成了當前最大的風口,不管是員工還是企業老闆,亦或是縣長、市長都在直播帶貨領域忙著。

雖然大家目的各不相同,但都在做著同樣一件事,那就是擴內需,促消費。

就在4月15日當天,僅僅湖北省就有30個縣長在直播間吶喊“為湖北拼個單”。

重磅!人民日報點贊直播帶貨模式,這透露出什麼信號?

人民日報認為,之所以直播帶貨可以興起,一是因為直播經濟蓄力已久,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模式;二是因為由於疫情影響,消費者足不出戶推動了“宅經濟”的發展,這也促使線下客源稀少的商家向電子商務進發。

而且人民日報對於直播電商的定調是:直播經濟的火熱,可謂順勢而成。

由此可見,直播電商已經被提高到了空前的位置上。

因此,當下正是直播電商最好的時代!

2

直播電商同樣問題多多

人民日報在肯定了直播電商的同時,也同樣指出了直播電商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比如說:虛假宣傳、貨不對板、假冒偽劣、售後維權等問題

最近,有不少粉絲在平臺上反映,某位擁有1000萬以上粉絲的某哥在直播間賣假鞋,150元兩雙阿迪達斯,結果很多人穿了兩天就已經開膠斷線了。

還有一位內蒙姑娘騙人不少,口口聲聲說著自己家的牛肉粒源自內蒙,結果網友買回家才發現發貨地是在福建。因此有人調侃道:從內蒙騎馬到福建得一個月吧?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期發佈的報告顯示,高達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不過只有13.6%的人進行了投訴。

對此,人民日報表示,不講誠信也許一時走的很快,但是肯定走不遠。網絡直播並非法律盲區,監管者也需要儘快完善制度,暢通投訴渠道,共同打造一個良好的直播生態。

重磅!人民日報點贊直播帶貨模式,這透露出什麼信號?

通過人民日報的擔憂我們可知,直播電商雖然得到了認可,但是未來必定是走向更加正規化的過程。

當然,在正規化之前,我們需要搞清楚為什麼會有超過1/3的消費者會被騙?

在這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相關懲罰力度並不大,才造成了一些人渾水摸魚的現象;二是暴利的驅使。

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帶貨知名品牌,那麼商品的利潤是非常透明,而且也非常薄。可是帶貨那些假冒偽劣的卻可以從中牟取暴利。

兩者因素的疊加造成了多平臺直播帶貨魚龍混雜的狀況發生。

當前社會中,正是因為有了太多的日賺十萬,日賺百萬的新聞刺激著我們的眼球,以至於很多人急於求成,想要賺一把快錢。可是賺快錢不僅僅會喪失自己的信譽,更有可能受到法律嚴懲。

如果我們想在直播帶貨領域走的長遠,那些眼前的這些“捷徑”是不能走的。

之所以人們會在直播帶貨中選擇購買,那是因為看中了性價比,假如我們能夠在保證質量和品牌信譽度的同時再兼顧到性價比,那我們必定是笑到最後的人。

也許剛開始我們的利潤會非常薄,但是薄利多銷照樣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