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因為喜歡,所以關注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拜拜了,暑氣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的風,比立秋時節的更涼了幾分。

這時,老鷹開始捕食,好給自己囤一身能量過冬;天地之氣變得肅殺,季節的基調轉向悲涼;田野上的作物成熟,農民們忙著豐收,正應了那句農諺:“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這時,不光稻黃了,也是收棉花的好時候。趁著天氣晴好,把團團可愛的棉花寶寶摘下來,鋪在地上曬,遠遠望去,像下了一層厚厚的雪。曬好以後,正好拿新打的棉花,做幾床雪白暖和的新棉被,抵禦接下來的歲末寒冬。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易》雲:“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

秋天的慷慨,全在在田野的一草一木裡了。

田地收了,糧倉滿了,心也踏實了,正好趁著酷熱終結,出門放飛下自我,舒活舒活在空調房裡懶了一夏天的身子骨。

不管是城裡還是鄉下,這時天上的雲,不再是像大暑天時那樣濃雲成塊,而是舒展了眉頭,疏的疏,淡的淡,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讓看雲的人,也不覺放鬆了下來。

該換秋衣啦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如果說夏天是個噼裡啪啦,咋咋呼呼的小夥子,那秋天,就是一個沉默的中年大叔了。收起了一會烈日一會暴雨的暴脾氣,變得雲淡風輕起來。樹枝上的葉子,或深紅或淺黃,隨風搖搖頭,卻總是不開口,讓你猜不透。

落葉感秋氣,心淡下來,正是讀閒書的時候,讀誰的呢?

學宋人仇遠家的小兒,讀一讀歐陽修的《秋聲賦》,正應景:“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

或者讀一讀屈原的《楚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過,也不必被這些悲秋的文字淹沒了,弄得涕泗橫流,畢竟後面還有真正的深秋,足夠你傷感個夠。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這時候,別忘了有一件歡樂的事是最要緊的,那就是:換秋衣!

早在東漢時,《四民月令》裡就提醒大家這件事了:“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

因為夏天一過,裙子、熱褲、吊帶衫之類的清涼裝,也差不多該被打入冷宮了。雖然這意味著,露出大長腿顯示好身材的季節已經過去了,但是秋天不冷不熱,也是上演“街頭時裝秀”的好機會。所以,正好去商場看看新上市的秋衣,挑上幾件中意的長衫、風衣外套、長靴,把瘦瘦的購物車養肥一點。

衣櫥裡早點備好秋衣,就不怕哪一天早上起來溫度猛然下降,冷風吹得你直哆嗦了。

一碗清粥,半隻老鴨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處暑天氣餘暑未消,加上秋燥,所以胃口難免也變得有些挑剔,這時候,不適合吃太肥膩燥熱的食物,來一些清淡小粥,正可以撫慰躁動不安的胃。

山藥依闌出,分披受夏涼。”---王冕《山藥》

清瘦土黃的山藥,自古以來就受人追捧,唐代的溫庭筠,宋代的陸游,元代的王冕,都曾經給它們留下讚美詩。竹杖芒鞋深入山上,挖上一筐子山藥,去皮洗乾淨後,把山藥切成塊,雪白如玉。然後,把它和糯米一起煮,再放上幾顆紅棗,就做成了美味的山藥糯米粥,一口一口吃下去,軟糯潤滑,唇齒間香氣四溢。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除了山藥糯米粥,秋天來一碗銀耳雪梨湯,也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雪梨脆瑩如玉,清甜多汁,

“初嘗蜜經齒,久嚼泉垂口”,被認為是天然礦泉水。銀耳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又叫雪耳、銀耳子。把銀耳洗淨,連同去皮切塊的雪梨、蜂蜜一起煲成湯,等湯涼了些以後,再加點蜂蜜,就可以吃了。

盛在碗裡,梨的瑩白點綴在銀耳的乳白之間,看著就清涼極了,舀一勺放進嘴裡,清甜爽口,潤肺又去火。不光胃滿足了,整一顆心也不知不覺輕盈起來。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處暑時節,除了喝素粥,還需要來點葷腥解解饞。

在南京,處暑時節有吃鴨子的習俗。因為鴨肉不溫不火,味甘性涼,正好消暑去燥。去菜市場選上一隻肥瘦適宜的鴨子,洗乾淨,然後再加點白蘿蔔,正好燉上一鍋蘿蔔老鴨煲。口味重點的,可以做成紅燒鴨塊。

在民間,人們還有“處暑送鴨,無病各家”的說法,誰家做好了鴨湯鴨肉,會首先分給街坊鄰居們嚐鮮,討個好彩頭,然後全家人再敞開肚子,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頓。

有素有葷,這處暑天的美食既可口又養生。

石蒜花忽地闖來

處暑前後去花園或山林裡走一走,一不小心,可能就遇到了傳說中的彼岸花了。

叫彼岸花,是因為它開花時不見葉,有葉時不見花,所以得了這麼一個文藝範十足的名字。不過,它的學名可就樸素得多:石蒜。

石蒜喜歡長在潮溼的山野中,一枝枝斜立著,身子纖細,頂上的花向內卷著,造型就像一個精巧的宮燈。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石蒜顏色多樣,有紅的、黃的、白的。其中紅色的比較常見,也叫曼殊沙華。

一大叢的火紅石蒜,遠遠地看著,像一片火,又像一片海,好像要燒到天涯海角似的。如果恰好有陽光照在上面,投下斑駁的影,就更讓人有點恍如異境的感覺。

比起石蒜、彼岸花的叫法,金燈花這個別名,大概算是最直接形象的了。唐代女校書薛濤就寫過一首《金燈花》:“闌邊不見蘘蘘葉,砌下惟翻豔豔叢。細視欲將何物比,曉霞初疊赤城宮。”

這裡“如曉霞初疊”的金燈花,就是火紅的石蒜了。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而開黃花的石蒜,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叫忽地笑。它們一身燦黃,自帶陽光,忽然映入你眼簾時,還真感覺一群穿裙子的精靈們迎面走來,發出一串串銀鈴似的笑聲。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石蒜在現代小說裡,因為彼岸花、曼殊沙華等名字,經常被蒙上一種浪漫神秘的色彩,不過在古代啊,石蒜也並不見得多麼受人待見。

比如唐代的筆記小說達人段成式,就曾在《酉陽雜俎》裡說:“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草木本無心,結果石蒜因為花葉不相見,被人叫做“無義草”,似乎還真有點冤的。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把石蒜跟金絲桃、纏枝蓮、繅絲花等一併列入下品,認為它“鉛華粗具,姿度未閒,置之籬落池頭,可填花林疏缺者也”。在園林裡不是主角,但作為一種漫不經心的點綴,給人一種不期而遇的驚喜,或許,才更出石蒜的本來精神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最美的母語是古詩詞,最美的清晨是父子共讀!

想讓孩子真正學會、讀懂詩歌嗎?來聽聽椿樹學堂《給孩子的詩詞課》吧。大樹爸爸和小樹的趣問妙答,將帶您和孩子體驗不一樣的詩詞王國!

二十四節氣 | 處暑:拜拜了,悶了一夏天的暑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