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遴選材料分析題:城市規劃與治理

一、理論政策

城市發展,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內的地位與作用及其吸引力、輻射力的變化增長過程。是滿足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的多層次需要的過程。包括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量的擴張表現為城市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質的提高則表現為城市功能的加強,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發展,從空間角度而言,是存在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一個獨特的居民點形式;從經濟角度而言,城市的第二、第三產業是整個區域及國家經濟整體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問題表現

1.“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

2.城市空間規劃不合理。相鄰城市之間發展不協調和城市規劃問題。

3.城市發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擴大城市規模,不考慮當地資源環境承載條件,提出超越發展階段的人口、經濟、城區面積等指標。部分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功能過度集中於中心區,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交通擁擠和環境惡化等問題。

4.城市規劃和管理脫節,市政工程缺乏統籌規劃和建設,綜合管理能力滯後,影響城市運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貧民區”問題比較突出。

5.農民工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崗位不穩定,流動性很強,農民工社會保障滯後的問題也很突出。

6.城鎮化的多頭管理問題。

(二)原因分析

1.資源、環境和體制約束等客觀原因

2.認識不足、管理不當的主觀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城鎮化的基本內涵、主體形態、空間佈局三個基本問題,還缺乏全面把握和有效指導,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重視。

(三)影響分析

1.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增進民生福祉。

2.打造特色城市,提升城市競爭力。

3.增強綜合國力,建設“城市中國”。

(四)提出對策

1.城市決策者精心規劃。

2.城市管理者用心治理。

二、熱點案例

案例1:雲南河口投2.7億建文化長廊,3年後耗資3億拆除

雲南省河口總投資2.7億元、2011年2月完工的“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遊文化景觀長廊”三年後的5月23日卻開始動工拆遷,拆遷補償費用近3億元人民幣,高於它的建設費用。

這個坐落在中越邊境紅河河堤上,被設計為商業、文化、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建築景觀帶,因沿河商鋪嚴重影響了景觀,成為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也曾因涉及國境界河,項目曾遭多名當地官員反對,但“經過政府特批”排難而上。在建成後,這個被設計為“商業、文化、旅遊觀光的一體建築景觀帶”,曾由當地媒體不惜美譽地反覆宣傳,甚至被冠以“邊境明珠”等多個頭銜。但之後按照上級有關“將河口建成國際化濱江城市”的要求,河口縣在2013年制定了《河口縣開展口岸國門形象提升工程的實施方案》。“文化長廊”的改造提升工程,成為《方案》中的重點項目。官方稱,“本著還河於民、還景於民”的理念,“文化長廊”將被改造為城市公共空間和平臺。2014年5月23日,河口縣對第一批協議拆遷的14套房屋進行拆除。

案例2:青島西海岸投資1000億元打造青島“未來之城”

青島海洋活力區位於西海岸新區濱海大道以西、世紀大道兩側區域,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630萬平方米,以建設“獨具海洋文化特色的現代化新型中央活力區”為目標,按照“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理念,重點打造海洋創新發展智慧領航區、國際經貿合作機構總部集聚區、東北亞航運中心商務核心區、區域金融貿易創新示範區、現代濱海都市活力時尚之心。堅持高點規劃引領,主要以多元海洋要素特色地標群和超級複合時尚街廊、活力通廊、綠化廊道,構築集聚性的創意化生態活力空間,形成獨具空間藝術魅力、富有海洋文化內涵、體現完善服務功能的生態智慧型城市地標性區域。實現高新產業集聚,聚合全球要素,以“海洋經濟合作平臺”為主題,按照“產城融合、智慧可續”的城市發展模式,重點培育海洋科技、海洋信息、海洋商貿、海洋金融、海洋資源等總部服務型新興經濟產業,引進各類企業總部100家以上,建成青島西海岸總部經濟中心集聚地。實施高端配套服務,聚集商務酒店、國際商購Mall、未來展示中心、海洋博覽中心、時尚體育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健康醫療中心等高端服務設施,致力於將青島海洋活力區建設成為新時代西海岸城市發展核心增長極和青島國際大都市新名片。建成後的青島海洋活力區,將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動力心臟、智慧大腦,為西海岸新區提供創新基因、動力之源,將成為青島城市發展的新空間、西海岸的新地標群、現代產城融合的新典範。不久的將來,一座“未來之城”將在西海岸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