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公元263年入冬時節,東吳都城建業(今南京市)的皇宮大殿內,吳主孫休(孫權的第六子)坐在龍椅之上,手裡拿著一封西蜀送來的告急文書,正對著下面的群臣說道,現如今曹魏大舉侵犯蜀國,蜀主劉禪發來救急文書,列位對這件事情都發表發表看法吧,

這時,東吳大將軍,老將丁奉說道,陛下,現今的天下是魏蜀吳三足鼎力,而魏強,吳和蜀弱,因此,吳蜀聯盟共據曹魏,是兩國一直以來的共同國策,而唇亡齒寒的道理,相信誰都清楚,如果蜀被魏所滅,魏國將會更加強大,那時,以我吳國的實力,很難再與曹魏抗衡,因此,救蜀就是在救吳,我們吳國應該儘快發兵救援蜀國。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丁奉說完以後,其他的大臣也紛紛點頭稱是,然後,吳主孫休將蜀國使臣叫來,讓他趕緊回到成都,把吳國馬上出兵救援西蜀的消息,通知給蜀主劉禪。

另外,孫休與群臣商議如何出兵,最後決定兵分三路,頭一路,由大將軍丁奉率兵三萬,進攻魏國的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的壽縣),以期能夠達到曹魏為了救援壽春,而將攻伐蜀國的主力魏軍調回,從而減輕魏國對蜀國軍事壓力的戰略目的。

然後,令後將軍丁封(丁奉之弟)和東吳宗室,領軍將軍孫異,率軍二萬水陸並進,經由沔中(漢水流域)入川,馳援西蜀。

同時,又命徵西將軍留平到南郡(今湖北荊州市一帶),與鎮守荊州(當時的華夏十三州之一,魏吳各佔一半)的上大將軍,左大司馬施績(朱然之子),共商從荊州方面救援蜀國的出兵路線。

當東吳救援蜀國的各路大軍踏上征途,快要到達戰場的時候,忽然傳來,蜀主劉禪已經降魏的消息。蜀國已滅,這時候在去救援,就已經是毫無意義了,因此,吳國各軍只能原路返回。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而蜀國滅亡的消息傳到建業以後,吳主孫休與群臣經過商議決定,派兵搶佔以前蜀國的巴東,甚至蜀中的一些城池。這樣,不但能夠拓展吳國的疆域,同時,還能夠擴大吳國西部的戰略防禦圈。

另外,在道義方面,更能說得過去,因為,劉禪降魏,蜀國已經滅亡,而蜀地就是魏國的領土了,這時候吳國在攻打蜀地,那是在和魏國作戰,同時,搶的也是魏國地盤,所以,對於以前的蜀國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背信棄義之說。

另外,這時候曹魏還沒有完全把蜀地掌控在手,所以,派兵去征伐蜀地,也會比較容易進展。

因此。吳主孫休命建平太守盛曼率軍西行,前往巴東重鎮永安(又稱白帝城,蜀漢先主劉備死於此處,今重慶奉節縣),以救援西蜀為名,來攻打蜀地。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而鎮守永安的是前蜀漢的巴東太守羅憲,由於羅憲當初得罪劉禪的寵臣,宦官黃皓,因此,黃皓在劉禪面前進讒言,將羅憲貶到巴東,歸巴東地區的一號軍事長官,右大將軍閻宇指揮。

後來,魏軍進攻成都,劉禪命閻宇救援成都,因此,閻宇將巴東大部分的蜀軍主力都給調走,去回援成都,只給羅憲留下五千軍隊,鎮守巴東重鎮永安。

後來,當魏軍已經進入成都,蜀主劉禪已經降魏的消息傳到了永安以後,永安城甚至整個巴東都亂了起來,很多官員害怕將來被魏軍所殺,紛紛丟棄官印逃出城去,另外,一些盜匪也趁機而起,殺人越貨,因此,弄的巴東百姓是人心慌慌。

羅憲看到局勢如此混亂,馬上命軍隊將那些作亂者紛紛抓獲,然後,將首惡者正法。這樣就將永安,以至整個巴東的局勢都給穩定了下來,而這時,蜀主劉禪命羅憲投降曹魏的文書,也已發到了羅憲軍中,羅憲尊從劉禪的命令,正在等待魏國使者前來受降的時候,東吳的建平太守盛曼,就率軍來到永安城外,同時,給羅憲送了一封書信,信中的意思是,東吳受蜀主劉禪之約,率兵前來蜀中,幫蜀國抵禦魏軍,希望羅憲打開城門讓吳軍通過。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羅憲看完書信心想,主上(劉禪)已經降魏這個消息,東吳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了,為什麼還要來幫助我們抵禦魏軍,看起來事情已經很明顯了,東吳是藉著救援蜀國為名,實際是要搶佔巴東。

另外,羅憲想到,既然我是巴東太守,鎮守永安,我就必須要守護好這一方的土地以及百姓,而今主上命我降魏,那麼我就必須聽從主上的命令,將這片土地和百姓交到魏國手中,而一切趁火打劫的來犯之敵,我絕對不能讓他們如願。

然後,羅憲命人拿著自己的書信,來到城外盛曼的大營,通知盛曼,除非有蜀漢皇帝劉禪的聖旨,否則,是不會給吳軍打開城門的。

盛曼大怒,率軍攻城,結果,被羅憲殺個大敗,盛曼無奈,只有給吳主孫休上書,請求增援。孫休接到消息以後,馬上,與群臣商議對策,這時,從蜀中傳來消息,魏軍主帥鍾會在成都發動叛亂,雖然後來鍾會已死,但是,成都乃至整個蜀中都處於混亂之中,甚至,蜀中百餘座城池都沒有人鎮守,屬於沒有歸屬之地。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孫休一聽大喜,這個時候如果派兵過去,一定能夠很容易的搶佔很多的地盤,因此,命撫軍將軍步協,徵西將軍留平率軍二萬,與建平太守盛曼一起進攻永安。

永安城中的羅憲見吳軍大舉來攻,自知己方兵力單薄,無法抵禦吳軍,因此,命手下參軍楊宗突圍北上,向曹魏的安東將軍陳騫求援,同時,將自己以及手下文武官員的印綬呈獻與司馬昭。陳騫接到羅憲的告急文書,不敢怠慢,命人騎快馬將此事稟告給司馬昭,但是,此時由於蜀中局勢不穩,司馬昭為了穩定蜀中,所以,根本無暇顧及永安。

羅憲見到吳軍已兵臨城下,找來手下眾將商議,最後認為如果只靠拒城緊守,肯定難以擊退吳軍,因此,當吳軍攻打永安數日不克,全軍疲憊的時候,羅憲親率永安數千精兵,趁夜出城,殺入吳軍大營,打了吳軍一個措手不及,最後將吳軍擊敗。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吳軍在永安失敗的消息傳到建業,吳主孫休大怒,急調駐守西陵(今湖北宜昌)的鎮軍將軍陸抗(陸遜之子)率兵三萬與步協等人聯合,會攻永安。

而永安城中的羅憲深知,陸抗的軍事才能,絕對不是步協等人可比的,同時,曹魏方面的援軍又遲遲不到,因此,羅憲只能命全軍拒城緊守,依靠永安城的險峻地勢阻擊吳軍。

而吳軍這次圍攻永安城,從公元264年春一直打到同年的入秋時節,足足打了接近半年,而永安城內,由於沒有援軍支援,所以,一直都是在孤軍奮戰,到最後,城內不但沒有糧食了,同時,一大半人都染上了瘟疫。這時,羅憲手下的幕僚就勸羅憲,應該率軍突圍到上庸,因為那裡是魏國地界,這樣就可以保全性命了。

結果,羅憲認為,自己守土有責,同時,保護一方百姓更是自己的重任,這時候,絕對不能夠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拋棄自己所要保護的百姓與城池,因此,羅憲沒有接受這個建議,誓與永安共存亡。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正在永安極度危險的時候,洛陽方面的司馬昭,命剛到魏屬荊州赴任的荊州刺史胡烈,率軍攻打吳屬荊州的重鎮西陵。

原來,這時候司馬昭已將蜀中局勢,徹底的穩定了下來,而蜀中各處城池也都被魏國接管,司馬昭回到洛陽以後,知道永安有難,因此,命胡烈率兵進攻西陵,以圍魏救趙之策,吸引永安方面的吳軍救援西陵,以解永安之圍。

當陸抗,步協等人得到魏軍進攻西陵的消息以後,急忙率兵東去,救援西陵。至此,永安之圍徹底的解除,而羅憲率巴東文武,從此徹底歸附於曹魏。

司馬昭命羅憲繼續鎮守巴東,同時任命羅憲為武陵太守,陵江將軍,使持節(有誅殺那些違法亂紀的中下級官員的特權),監督巴東軍事。

而陸抗率軍到達西陵,與胡烈打了幾仗,胡烈得到永安之圍已解的消息以後,知道這次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因此,率兵撤回,從此,魏吳兩國又恢復到了戰前的狀態之中。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公元264年夏,吳國的皇帝孫休由於身染重病,最後在建業的皇宮中身亡,吳國又立孫權之孫,孫休之侄孫皓為帝,從此,東吳進入了暴君的統治時期,一直到滅亡。

至此,由於蜀國的滅亡,三國時期,三足鼎力的局面已經徹底消失,天下形成了南北對立的局面,北方的曹魏,同時也是即將誕生的西晉王朝,和南方苟延殘喘的東吳政權。

公元265年春,洛陽晉王府中的司馬昭,感覺到自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因此,命晉王世子司馬炎(司馬昭嫡長子)隨自己輔政。同年九月,司馬昭病情加重,找來群臣與司馬炎交代後事,司馬昭命群臣以後要好好輔佐司馬炎,同時,叮囑司馬炎,必須要牢牢掌握軍權以及政權,然後,一代權臣司馬昭病逝於洛陽。

兩晉風雲之,永安圍城

司馬昭死後,司馬炎接替司馬昭之位,將司馬昭以前所有的軍政大權,都給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甚至,司馬炎比其父司馬昭還要厲害三分。

而司馬炎接位以後做的頭一件事情,就是和手下親信大臣們,在一起策劃取代曹魏,建立由司馬氏統治的政權。

因此,一個全新的政權,西晉王朝即將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