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每天發很多微頭條以吸引讀者?——與一個朋友的問答

可不可以每天發很多微頭條以吸引讀者?——與一個朋友的問答

數量是一種優勢

“首先,可不可以一天發很多微頭條?”

——當然可以,如果它有價值的話。

“那麼怎樣判斷自己寫的微頭條有沒有價值?”

——有意義、有深度或者有創造性即有價值。

“什麼是意義、深度、創造性?”

所謂意義,就是對別人有幫助,比如你寫:今天我到公園轉了一圈,發現人很多,覺得沒意思我就回家了。

如果是楊冪這樣寫會有大批粉絲閱讀,他們會想:我的偶像到哪個公園轉了一圈?跟誰去的?怎麼提前沒有什麼信息發佈?我沒去,真遺憾。

如果是你寫,就叫沒意義。

但是,倘若你寫:我今天去了八戒公園,看到一個老大爺,八十了,還在雙槓上鍛鍊(真有這樣的人);回想起自己的爺爺也這樣大的年齡,卻已經癱瘓在床上;於是你得出,如果鍛鍊,身體衰老一定會減緩,然後你論證了一番。那麼這個微頭條就有意義了;因為會引起其他人的思索。

可不可以每天發很多微頭條以吸引讀者?——與一個朋友的問答

有意義的東西就會對人有幫助

深度不再多說了,前兩天剛剛說過。

創造性就是你發現了人所未見的事物,或者常見的事物卻想到它不尋常的原因。創造性主要有啟發作用。

“如果我發的文章沒人看怎麼辦?”

——想想看,所有植物的生長,都是前面慢,後面快;小麥生長四個月時依然沒有麥粒;然而第五個月時,便開始灌漿結粒,前面四個月幾乎沒有價值。但是卻離不開那些時間。

前面跑得快,後面跟不上;或者在教育上,開始時搶跑,但人生卻輸了,都叫拔苗助長。

寫作也是這樣,開始你不停寫,卻幾乎沒有幾個粉絲;此時很多人就會放棄,放棄的人越多,成功的價值就越高;如果大家都不放棄,成功的門檻就大幅度提高,幾乎沒有人能夠成功。仔細想想是否這樣。

粉絲增加最快時,都是在後期。

可不可以每天發很多微頭條以吸引讀者?——與一個朋友的問答

萬物的生長符合指數曲線

想想看,如果一個人有800萬粉絲,人們看到常常立即點關注,為什麼?

因為你覺得這麼多人不可能是傻子,人家必有自己的長處,值得關注——或瞭解,或學習,或欣賞。

然而怎麼形成這800萬呢,前面要有艱苦的積累過程。

人們往往忽略了開始時的極端困難,卻又不知道後期的極其容易。

當然如果動手早會好很多;世界上很多事情動手早就比較好,因為那是創造性;如果你第二個做,就是模仿了。

河北廊坊有一個人專門發明幾乎沒用的東西,比如地震時吃方便麵不搖晃的設備,以及其他類似的無用創造,號稱“廢物愛迪生”,結果有幾百萬粉絲,然後就有人學了,第二個人便會讓人覺得沒有創造性,或者說挺無聊的。你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寫作功底不好能不能發微頭條?”

——可以。先在自己的朋友圈發,給自己的同學、親戚閱讀,練得多了,水平就會提高。

沒有練習,就永遠停留在原地。

可不可以每天發很多微頭條以吸引讀者?——與一個朋友的問答

不要過於糾結於邏輯

“我總擔心自己的寫作中有邏輯錯誤?”

——學點邏輯學會有用,但這不是一下能提高的。

有邏輯錯誤不可怕。

有些題材的文章涉及邏輯不多,有些則很多。涉及邏輯問題少的類型可以多寫;比如小說、詩歌、記敘文,其邏輯性就弱很多。這種類型即使有邏輯錯誤,人們也不在乎;金庸的小說如果按照邏輯判斷,很多都是假的,內功是沒有的東西,人也不可能一掌將那怕碗口粗的樹劈斷,樹把人的手掌震斷倒有可能;但是喜歡看的人非常多。劉蘭芳的《岳飛傳》以及大多數含有演義字眼的小說中,很多內容都是假的。舉個例子李元霸手持大錘重800斤,這可能嗎?100斤都不可能,一百斤相當於以前大袋麵粉兩袋,一手提五十斤麵粉,怎麼打仗?只需兩個小時,連人帶馬都得累趴下;再說你手持大錘,人家一箭射過來你怎麼防?十八般兵器也是假的,古代兵器——近距進攻靠槍、劍、刀;遠距離靠弓;防守靠盾;沒有其他,比如宇文成都鎏金鐺之類,還有什麼高寵槍挑鐵滑車的故事都是假的,一挑不動,二槍會斷。這種錯誤在舊小說中處處皆是。

如此嚴重的邏輯錯誤竟然幾乎所有人能夠接受,實在不可思議。

涉及邏輯主要是議論文和說明文,這種文體就要重視邏輯了。

即使如此,也不必恐慌;正如世界上沒有一棵完美的樹,文章也同樣如此;邏輯錯誤沒關係,亞里士多德等也常有說錯之處,但是不可否認他是西方歷史上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偉人。

可不可以每天發很多微頭條以吸引讀者?——與一個朋友的問答

亞里士多德也犯過錯誤

“多寫會不會增加讀者量呢?”

——文章有意義就會,因為他們會有收穫,也總有人會喜歡的。

如果寫得少,粉絲就逐漸不關注你了;

不寫,他們就會跑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