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有1億人在教我如何做產品,但微信不是剋制,只是有原則

張小龍:有1億人在教我如何做產品,但微信不是剋制,只是有原則

你已經與微信同行多少天了?

1月9日,微信公開課Pro再次如約而至。而在微信誕生第八個年頭,這次的主題是“同行WITH US”。張小龍並沒有在白天亮相,而是把演講放在了晚上。

微信前不久剛剛進行了7.0版本的改版,“視頻動態”悄然出現在了微信功能中。而就在今日,也有消息傳出,今日頭條有意推出一款社交產品,命名為“抖信”。不知道這是否是巧合,但對於已經達到日活10億的微信而言,它還將持續自己的產品觀。

張小龍說,每次微信改版,都有5億用戶在吐槽,還有1億人在教他如何做產品。但對於久經沙場的張小龍而言,他明顯還會堅持“做自己”。

張小龍說,他很榮幸能夠看到,一個產品從0走到擁有10億用戶。

微信剛剛經歷了改版。但從圖表到打開的界面,始終還沒有改變。張小龍說,春節前,很多APP為了迎合潮流,連圖標都變成了番茄炒蛋。但微信從來沒變過。

張小龍的產品,想做用戶們低調而又有用的一位“朋友”。微信走過八年,張小龍說,也許一個人和它相處的時間,比家人還要多。所以,這應該是一位有用的朋友。

微信的啟動頁始終保持不變。張小龍曾經問過手下的程序員們一個問題:PC時代PV最大的頁面是什麼?沒人知道。但一番調查後,你會發現,那是IE的404頁面。於是他又問:為什麼這個頁面上,不做個廣告呢?這個問題,就和微信啟動頁面為什麼不變一樣,你為什麼一直在看著那個月亮,卻不放個廣告?

“如果你把它看成一個經常見面的最好的朋友,你會喜歡和最好的朋友見面說話時,先看到他臉上貼著的廣告,把廣告取下來才能和他說話?”張小龍說。

也是第一次,張小龍提到了自己做微信的“初心”。初心這個詞兒這兩年很火,但張小龍說,找到初心,但實際上,初心太難找了,所以,還不如叫它“源動力”更確切一些。

微信的源動力有兩個,其中之一,張小龍說,就是做工具,希望微信是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

工具的內涵之一,就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提高效率。微信的用途,就是在社交上幫助用戶提高效率。張小龍曾經說過,對於用戶而言,他們更願意被誠實相待。

張小龍提到的微信的第二個源動力,則是要做體現用戶的價值的平臺。“作為通訊工具,它能很快替代比如短信的通信功能,那麼怎麼移植服務信息,而不是變成SP的廣告推送?我想到讓用戶自己來訂閱。比如說閱讀號,它是為了幫助原創作者體現價值,所以要消除信息不對稱。”包括後來小程序、小遊戲,都是這樣的源動力。

2017年1月,小程序面世,張小龍的目的,是在微信連接了支付、連接了人之後,把線下商戶的服務也一起連接起來,實現“服務線上化”。但不同於其他“線下+線上”的產品,張小龍想要用戶“用完即走”,不要長期佔用用戶的時間和入口,也沒有更多的變現方式。

各類APP開發者聽到這句話,內心大約是崩潰的。但是對張小龍而言,正如他說過的,最好不要對用戶用“套路”。“小程序的使命是讓創造價值的人獲得回報。做小程序,你的源動力是什麼?只是想藉由這個載體做點小生意,那我不建議你用。”

2018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現場直播自己玩微信小遊戲“跳一跳”。在他看來,這也只是一款娛樂放鬆的小遊戲。小程序和小遊戲的商業價值,反而是用戶自己去研究得不亦樂乎。

將微信作為工具,張小龍表示,“我們不可能以用戶停留時長為目標”。“現在很多人說APP的價值是用戶的停留時長,這違揹我的常識。用戶的時間有限,互聯網基礎的使用是讓人提高效率,而不是讓人把時間都耗在上面。微信是溝通工具,就是讓它去高效完成溝通任務。比如說,微信是沒有‘已發送’‘發送成功’這樣狀態提示的。點擊下發送,你就可以離開了,不用再看了。我們更關心的是,用戶找一個東西,是不是能用盡可能短的時間。”

在這次微信改版後,“視頻動態”的功能也吸引了很多人關注。張小龍則表示,它只是一個技術,而微信則是要作為社交平臺的,它不可能將之作為主要的載體。而且,這個功能,也不是用來讓用戶用視頻“記錄人生”的。你可以將它看做用戶分享照片的升級,它更私密,視頻也更隨意,因為作為移動社交工具,用戶可以在微信上隨時分享自己的狀態和所見所聞,是它和PC版的工具最大的區別,而視頻,在張小龍看來,則是當前狀態的最好表達方式,將成為社交溝通未來最主要的形式。

作為一款社交工具,是張小龍給微信的定位。而這還將堅持下去,不會改變。

常有人說張小龍剋制,但是這次公開課上,張小龍說,微信並不剋制。只是,他有自己必須堅持的原則。

張小龍:有1億人在教我如何做產品,但微信不是剋制,只是有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