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一屆科舉,是千年最牛?你看看考生都有誰

在我國古代,科舉作為一種特別的選官制度而存在,從隋唐時期開始,一直到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結束,科舉制度存在了上千年之久,它誕生後,即便是窮人弟子,也有了入朝為官,飛黃騰達的機會,中國古代多少名人,都是從科舉考試當中脫穎而出。不過宋朝嘉佑二年的這一屆科舉,也是歷史學界公認千年最牛的一代,為何會這樣說呢?看下當時的名人都有誰就知道了。

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一屆科舉,是千年最牛?你看看考生都有誰


1057年,是宋仁宗登上皇位的第35個年頭,此時的宋朝,簽訂澶淵之盟,邊境無戰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正是發展壯大的時期,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然而盛世同樣出人傑,這一年舉行了科舉的大考。負責監考的主考官正是著名的大書法家歐陽修。

當年三月,全國各地的學子們,收拾行囊,滿懷希望的進京趕考,等到初五,成績公佈於天下,各科錄取899人,而進士錄取最多,達到了388人。

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一屆科舉,是千年最牛?你看看考生都有誰


其中狀元章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章衡先後出任過潤州長史,通判湖州,直集賢院,鹽鐵判官官職,並且編著有《編年通載》,宋徽宗趙佶對他的評價是:“內德溫純,外容莊重,翰苑詞宗,國家樑棟。”

不過無論章衡,還是竇卞、羅愷,進士榜前幾名似乎讓人感到陌生,然而到了後面才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角色。

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一屆科舉,是千年最牛?你看看考生都有誰


古代的唐宋八大家當中,蘇軾和蘇澈兄弟以及曾鞏竟然都是同年的考生,更讓人感到嘖嘖稱奇的是,這一年蘇軾只有20歲、蘇澈只有18歲,能夠以這樣一個年級考中進士是什麼概念?不亞於如今14歲讀哈佛的神童,那時候的進士,平均年紀可是在30到40歲的區間。

唐宋八大家是指的唐宋期間,散文頗有造詣的八位著名學者,其中蘇軾和蘇轍,加上主考官是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曾鞏和王安石,則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這一門科舉,竟然和八大家一半佔據了關係,確實讓人歎為觀止。

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一屆科舉,是千年最牛?你看看考生都有誰


而剩下的人當中,還有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大將:呂惠卿、曾布、章惇,作為宋朝乃至中國昔日以來最大的變法運動之一,對於後市起到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而呂惠卿、曾布等人,即便是在王安石失事以後,仍然不斷的推動變法的實行。

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一屆科舉,是千年最牛?你看看考生都有誰


程朱理學對於中國古代影響不可謂不深遠,而“程”指的正是程顥,程顥的官職談不上高,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等職務,但是在學術上頗有造詣,他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後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遺書》《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書》。

因此,這一屆科舉,才是名副其實的“龍虎榜”,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隨著時間一點點地推進,等到了明清,皇權不斷加強,而科舉也開始拘泥於八股文的形式,可以說從科舉出生的才子就更加稀少了,到了清朝年間,殿試交上去的,基本全都是歌頌天子的文章,而嘉佑二年的人才爆發,在宋朝之後的封建王朝裡也消失不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