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日常生活中,如何理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之度

從中小學開始,經歷大學,再到接觸工作,走過這一路,當我們回過頭來觀察時,總會發現,我們學習了那麼多的知識,卻依然應對不了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難題。

於是我們總以為是懂的道理太少。

當我們再認真思考的時候,才會發現,在我們初高中基礎教育階段,老師們已經把這些道理通過書本知識教會給我們了。

思辨|日常生活中,如何理解

不是我們懂的道理太少,而是我們漸漸忘了這些道理。

不論是在學生生涯,還是在工作中,學習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如果我們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那麼我們的生活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我們在學習中往往會忽略很多問題,導致學習沒有效果。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論語中關於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學習和思考是人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徑。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當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們才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思辨|日常生活中,如何理解

為什麼說"學而不思則罔"?

要弄明白為什麼學習而不思考會導致迷惑,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學習的目的。

狹義上的學習,一般指讀書(一般人會認為是學校教育);廣義上的學習指各個類別技能的學習,它的範圍非常廣泛,從攝影技能到、汽車修理等等,任何一種新技能的掌握,都可以稱之為學習。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學習,主要是指從書本上學習間接經驗。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博覽群書、讀破萬卷的。只有我們不斷學習千人斬總結的知識和經驗,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在教育學中,這個問題可以近似於對教育本質的探究。關於教育的本質問題,教育學中有眾多論述。在我們國家的教育學考試中,則給出了標準的定義:教育的本質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培養人成才,要讓我們學到的知識變成掌握的技能,也就是學以致用。

思辨|日常生活中,如何理解

考駕照的時候,除了學會駕駛,為什麼還要考察學員對交通規則的掌握情況?

因為交通規則是社會維持交通運行狀況的重要依據。駕駛員掌握了交通規則,也能規範行車行為,有效避免交通事故。

千萬不要忽視這些間接經驗,這都是千人總結出的精華。這些我們從書本上學到的間接經驗,會指導我們的實踐,讓我們避免踩坑和走冤枉路。

對學習而言,一知半解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學得紮實深刻,必須充分發揮思考的作用,在知識間建立聯繫,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果我們做到這一步,相信學習不會再是一件難事!


思辨|日常生活中,如何理解


何為"思而不學則殆"?

知行合一,學與思齊進,一直是我們的追求的學習境界。思考讓學習更深入,讓人更智慧。

有效思考是建立在豐厚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之上。知識體量就如建築地基和框架,為有效思考撐起堅固的空間。

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支撐,放任意念自由流轉,對思維的方向不加約束,對其科學性不加判定,這樣的思考只能稱之為胡思亂想。

思辨|日常生活中,如何理解

大家一定聽過杞人憂天的故事。主人公總擔心天會塌下來,因此終日憂思不已。

天,是指地面以上的天空,我們所看到的藍天,其實是大氣層的顏色。空氣中有許多微小的顆粒、塵埃、冰晶等物質,當太陽光穿過空氣時,波長較短的藍、紫、靛等色光容易被這些微小顆粒阻擋,從而使光線散射四方,使天空呈現蔚藍色彩。

如果杞人知道這些科學原理,那麼他就不必每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憂愁了。

有句話這樣講:

學習就像是在畫圓,你學的知識越多,圓的半徑越大,圓的面積也越大。但同時圓的周長也就越大,而這時候你所能看到的圓周以外你未涉足的世界也就越大,發現你不瞭解的事情越多。(原話找不到出處,如大家記得,歡迎告知)

學海無涯,越是學習,越是覺得自己無知。這些能時刻感到自己的"無知"的人,他們每一步的學習都伴隨著深刻的思考。只有不斷思考自己的所學,才會發現未知的世界很大,在等著我們探索。

思辨|日常生活中,如何理解

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昇華。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更有效。同時,我們還必須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反覆實踐運用,知識才能鞏固,技能才能醇熟。這樣的學習和思考,才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

最後,把胡適先生的一句話贈給大家,與君共勉。

胡適: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