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夷貝讀《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開啟一段心靈旅行

【編者按】讀一本好書,由聆聽,開啟一段心靈旅行。搜狐文化誠邀各界愛書的朋友共享讀書好時光,尋找書中明珠,與那些有趣的靈魂與奇景異象相遇,打開更多可能。



邵夷貝讀《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開啟一段心靈旅行

朗讀者:邵夷貝(唱作歌手)

駱駝在行進時前後排成一列長隊,每五至十五頭駱駝就用一根繩子相連,拴在駱駝的鼻棍上。駝夫通常是漢人、突厥人或吐蕃人,他們所穿的鞋用獸皮或厚羊毛織成,帶有鱗狀的紋飾,腳趾和腳跟處用皮革加固並向上翹起,以減少與地面的摩擦。鞋底有時用紙張這種昂貴的商品—層層包裹,腳踝附近有鞋帶可以將鞋繫緊,防止沙子進入鞋中,鞋內則包以柔軟的紅布。

駝夫的水壺通常是掏空葫蘆做成的,重量輕但夠厚,足以防止水分蒸發。當水耗盡或水井榦枯時,他們便利用駱駝來幫忙尋找水源。

對絲路上的旅行者和居民來說,駱駝還有很多別的功用。一位中國將領在奔赴戰場的途中,用一頭駱駝運載了一大箱淡水,箱子裡裝滿了魚,供其在打仗期間享用。只有駱駝才有如此充足而持久的力氣來完成這項任務。演藝人也看中了駱駝的這些特質並加以利用。集市上,年輕的男孩們在駝背上表演雜技;王公貴族踏上旅途時往往帶上樂師團隨行,八名樂師全都坐在由一頭駱駝承載的大型木轎中;戰爭中,軍隊常使用多達兩百頭駱駝來揹負沉重的旋風炮。旋風炮安裝在木架上,其旋臂能夠將發射物向各個方向快速連續射出。

邵夷貝讀《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開啟一段心靈旅行

【英】魏泓 著,王姝婧、莫嘉靖 譯《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四川人民出版社 · 理想國出品,2020年4月

公元8世紀到10世紀,唐朝盛極轉衰,西域局勢動盪不安。在盛唐漫長的身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最終葬身海洋的中東船長塔澤納、敗走鐵刃城的吐蕃士兵賽格拉頓、遠赴漠北的太和公主……無論是貴族還是民眾,都在試圖抓住命運的節奏,努力活下去。正是這樣一個個生命軌跡照亮了兩千多年的絲綢之路,隨著歷史湧至現在。

本書作者魏泓是知名敦煌學家,她實地行走中亞土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考察眾多重要的考古遺址。重走漢人與吐蕃士兵的戰爭之路,從今天阿富汗的阿姆河到巴基斯坦亞辛河谷的古代王國,經洛瓦里山路進入奇特拉爾地區。魏泓用公主、作家、畫家等12個人的身份和視角,用他們的故事講述古老的過去以及遙遠的地方,激發讀者對這段迷人歷史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歷史的慾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