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遴選 崗位選擇策略

正確選擇合適的報考崗位,很多時候比努力還重要。2019年中央遴選,全國統一試卷,全國人大71分就能進面試,民政部78分還進不去,有的崗位甚至67分就進面(國家稅務總局駐廣東特派員辦事處),即使是相同部門的不同處室招人分數也會有很大的差距,可見報考崗位選擇的重要性。同時,中央部委的遴選面向在職公務員且都要求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部分基層單位還有5年服務期,致使參加中央遴選考試的考生大多在28-33之間,部分已經結婚有孩子,還有已在現在單位成為業務骨幹,加之報考要經過單位同意,領導對於你考試是否有意見及可能會影響你在本單位後續發展,因此考試成本很高,大家報考前一定要慎重選擇,選擇好再努力學習,這樣機會更大。旗幟遴選(中央遴選專家組),結合多名旗幟遴選中央部委上岸學員報考經驗,總結報考中的注意事項,供各位考生借鑑。

一、考生自身條件和動因是崗位選擇的關鍵

(1)崗位不同,競爭不同-報考動因考慮。與其他遴選考試一樣,中央遴選不同部委以及相同部委的不同部門之間的競爭比例也是不一樣,甚至一些部門的進面試分差很大。一般來說,核心部委競爭較大,普通部委競爭比例一般,部分群團黨派競爭比例弱些、以2019年為例,中央黨委部門,比如中宣部,中辦等部門競爭比例一般在1:800左右;普通部委,比如水利部,司法部等競爭比例在1:350左右,群團黨派,比如民進、歐美同學會等,競爭比例在1:120左右,有的甚至在1:50左右(某黨派研究室)。因此考生在結合自身實力的基礎上,首先考慮自己的主要報考動機是什麼,是為了發展,為了向更好的部委衝刺,向核心部委邁進,還是說就是為了考上換個環境,為了來北京享受更好的服務,醫療,教育,文化,部分是為了解決兩地分居,甚至被逼婚等情況。基於你的主要動因來做考慮。

(2)個人條件,工作經歷-報考的現實考慮。報考專業限制,工作經歷和履歷,特殊專業和年限要求等,會讓考生據此作出崗位選擇的對比。一般來說限制多的,要求條件高的,競爭力比較小,但存在著潛在的風險,尤其是一些報考條件較細緻,報考要求與崗位關聯度不大的(要注意)。要全面看待整個報考過程,筆試完還有面試,還有差額考察(有時會要第2名),因此要注意崗位的匹配度,自身的工作經歷及所學專業,所獲得的資格證書和發表的文稿,尤其是崗位的重點要求,要統籌考慮,避免後期面試和考察,競爭過大,個人優勢不突出。比如,某部委一崗位要求有較強的文稿寫作能力,要2個人,第二名,發表很多文章,在中央新聞媒體上就有幾篇,而第一名,卻基本沒有發表過大文章,最後考察後要的第2名。

(3)其他隱形條件的考慮。年齡、性別、家庭情況、個人婚否等都是報考時需要結合報考崗位考慮的。一些工作較忙的,經常出差的,文稿較多的,需要加班的部委,相對傾向於年齡輕,未婚的男性,但也不絕對,但這項因素需要考生慎重考慮。因為面試是各部委自行組織,面試前都有考生的詳細資料,考生個人情況,會作為面試、考察的考慮因素。,

二、招考部門用人考慮是決定因素

(1)注重人崗相適方面。人崗相適應是部委選人的首要因素,簡言之就是找和招考司局/處室匹配度較大的人。在氣質、性格、業務、工作經驗、報考動機等方面很符合部門的特點,這是很多部委考慮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說能否留的下考生。很多來部委的同志,與部門磨合不順暢,不適應,有些是來一段時間鍍金後就走了,這給招考部門帶了很大的難題和巨大的沉沒成本。

(2)關注業務能力和個人品質。部委遴選招人,希望考生到崗位後馬上就能開展工作,最好是前期就對業務工作熟悉(這與國考應屆生考生不同),這是部委遴選的首要目的。因此對業務能力、工作履歷、培養潛力有很大的側重。同時個人的品質和毅力也是一個很大的考慮因素。(考官來判斷)

(3)其他因素。和考生報考一樣,部分部委對考生的年齡(幹部隊伍階梯培養的角度考慮)、性別、婚否、家庭等也會著重考慮。

以上因素分析後,建議考生:一是研究以往招錄情況。參照2019年,2017年中央遴選部委錄取公示名單來分析意向報考部委的筆試分數、用人趨向等(也可以找報考部委的內部人去詢問,另一方面可以詢問一些過來人);二是篩選3-5個意向崗位。通過報考條件和要求進行初步篩選,找出3-5個自己能夠報考並且願意去工作的部委,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崗位優先排序,排出來報考的先後順序,在報考開始後根據報考人數進行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