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華文化,分享成語知識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


下面是今天分享的成語

改弦易轍(gai xian yi zhe)褒義

【解釋】易:改變。轍:車輪的痕跡。這裡指道路。琴換了弦,車改了路。比喻遇事不順要靈活變通,改變不適宜的或錯誤的方法或態度。

【出處】唐·白居易《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況商土瘠,商人貧,可以靜理而阜安,不宜改弦而易轍。 

【例句】在聽取了學生們的建議後,校長決定改弦易轍。

【近義】改弦更張

【反義】舊調重彈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


駭人聽聞(hài rén tīng wén)含貶義

【解釋】駭:驚懼。事出怪誕,聽起來令人感到害怕。

【出處】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東角樓街巷》:“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例句】昨天報紙上登了一條駭人聽聞的事情。

【近義】危言聳聽、聳人聽聞

【用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

傳播中華文化,分享成語知識

看圖猜成語


機不可失(jī bù kě shī)中性

【解釋】碰上合適的機會,絕不可錯失。形容辦事要抓住機遇,當仁不讓。

【出處】《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難以違 拒,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例句】你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機不可失,錯過就完了。

【近義】時不我待,可乘之機

【反義】坐失良機,失之交臂

【用法】複句式;作分句


開路先鋒(kāi lù xiān fēng)褒義

【解釋】古指行軍作戰時派遣的先頭人員。現比喻在某項事業中在前面起開創作用的集體或個人。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卷:“你只把(彈弓)背在身上,一路雖然抵不得萬馬千軍,大約也算得一個開路的先鋒,保鏢的壯士。”

【例句】在征服自然的工作裡頭,鑽探隊是披荊斬棘的開路先鋒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


傳播中華文化,分享成語知識

看圖猜成語

來之不易(lái zhī bù yì)褒義

【解釋】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出處】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小蘿蔔頭的故事》:“他知道,這個學習機會來之不易。”

【例句】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近義】談何容易,輕而易舉

【反義】信手拈來,唾手可得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