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所引起的一系列併發症。大部分糖友可能知道,要是出現泡沫尿就會去查腎功能,要是出現眼睛模糊就會去眼科做眼底檢查,那周圍神經病變呢?往往容易被糖友忽略,從而導致病情加重,治療不及時。下面我們就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現狀說起,聊一聊神經病變給糖尿病患者帶來的危害。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病率高

糖友可以看看自己平時有沒有這些症狀,如手麻腳麻,發涼,對溫度感覺不明顯,刺痛,出汗異常或者腹瀉等等,這些都要引起糖友們的注意,提示可能發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那麼,糖尿病患者患DPN的發病率為多少呢?一項針對1.5萬例糖尿病患者的社區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的神經性疼痛患病率為34%[1];在中國,一項大規模多中心研究(n=2048)證實,糖尿病患者DPN患病率為34.86%,疑似DPN患病率為26.22%[2];糖尿病神經病變往往隱匿起病,近半數患者無症狀,另有研究顯示,病程2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90%合併糖尿病神經病變[3]。由此可見,全球範圍內DPN的患病率較高。

DPN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危害嚴重

DPN給糖尿病患者帶來的危害極大,致殘率、致死率高。DPN是足潰瘍和截肢最嚴重的始動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發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0倍,糖尿病患者接受大面積截肢後,5年死亡率為44-68%[4];有研究報道,DPN最先累及足部,是糖尿病足潰瘍發病的關鍵誘因,也是大多數高收入國家非創傷性下肢截肢的最常見原因[5]。

DPN的影響範圍很廣,顯著影響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而且也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在臨床中,我們應當規範管理和積極的干預治療。

現有DPN的治療方案

DPN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代謝障礙基礎下的多因素有關,包括神經缺氧/血、氧化應激、蛋白激酶C-β活性異常、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免疫因素、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等[6]。

目前臨床上的治療方案,遵循指南推薦,在2017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治療方案包括:

針對病因治療,積極嚴格地控制高血糖並保持血糖穩定;神經修復以及其他神經營養因子等藥物的應用。

針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治療,抗氧化應激: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增加神經營養血管的血流量,增加神經Na+-K+-ATP酶活性,保護血管內皮功能,常用藥物為硫辛酸;改善微循環:周圍神經血流減少是導致DPN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常用藥物為前列腺素E1等;改善代謝紊亂:通過抑制醛糖還原酶、糖基化產物、蛋白激酶C、氨基己糖通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而發揮作用,常用藥物為醛糖還原酶抑制劑。

疼痛管理:治療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可採用抗驚厥藥、抗抑鬱藥物、阿片類藥物;由於具有成癮性和發生其他併發症的風險較高,阿片類藥物曲馬多不推薦作為治療DSPN疼痛的一、二線藥物[7]。

總 結

DPN作為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它的患病率高,致殘率、致死率也極高,給糖尿病患者帶來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並且也是多危險因素共同導致的疾病,在臨床中積極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壓以及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都是預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措施。目前,DPN很多早期症狀不明顯,現有的診斷手段易出現漏診,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們應當重視DPN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Iqbal Z, et al. Clin Ther. 2018 Jun;40(6):828-849.

[2] Pan Q, et al.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8 Nov 5;9:617.

[3] Kapoor N, David K, Saravanan B. Approach to diabetic neuropathy. Curr Med Issues 2017;15:189-99.

[4] Selvarajah D,et al.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strategies for screening and early intervention.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Dec;7(12):938-948. doi: 10.1016/S2213-8587(19)30081-6. Epub 2019 Oct 14.

[5] Hoffstad O,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 38: 18525–27.

[6]中華醫學會《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編輯委員會,等.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9;18(6):519-528.

[7]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華糖尿病雜誌2018,10(1):4-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