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老年朋友的求學與求師

2020-4-27

求學與求師的問題,是每一個希望進步,希望人生有所成就的人,必須要面對與重視的問題。孟子講“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這說明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是多麼重要!韓愈講“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也。”這些話講明瞭求師的重要性。那麼怎麼求師?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說明在同行的人中,必有某方面特長的人,是值得我學習的。俗語講:處處留心皆學問。說明了學習機會的廣闊性。我們做學文,求知識要在以下幾方面重視起來。

首先是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輝煌更加有意義。特別是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走過來的人,因為歷史的原因,知識特別貧乏,現在已進入老年,要想使自己的夕陽真正紅起來,必須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盡力學習。這部分人在學習的時候,心理上面對諸多幹擾,一是我這麼大年歲了,資歷比較深,地位比較高,資格比較老,再說自己知識貧乏,需要學習,不是太丟人了嗎?這種想法,將使晚年的人生更加暗淡。做學問需要去掉虛榮心,更加需要實事求是的態度。比如說學格律詩詞,就拿我來說吧,由於我父親是教師,在他的教學參考書上,我在幾十年前就知道格律詩本句平仄相間,對句平仄相對,平聲押韻的要求,實際上這只是懂得個皮毛,寫起來就非常困難。所以過去對寫格律詩特別反感,還誇誇其談批評寫格律詩。2018年,我進了詩詞學會群,會長李青旺老師,在詩詞格律方面很有造詣,當之無愧是專家型人物。我從他那裡學了七絕的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格為仄仄平平仄平仄(實際上也是拗補),另外還學了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拗補成仄仄仄平平仄平,特別是掌握了入聲字的運用,不死套平水韻部,在用中華新韻時,也可以用入聲字等等,這些知識,使我現在寫起格律詩來,就比較得心應手,順當得多了。現在在幾分鐘之內靈感來的時候,也能寫一首七絕了。我的詩得到了好多人特別是李會長的不斷肯定和鼓勵,寫詩熱情空前高漲,幾乎每天都寫格律詩,心理上感覺特別爽,特別充實,特別有意義。我要是愛面子,打腫臉裝胖子,在格律詩方面,絕對不會有現在的水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願每一位老年朋友都成為一名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的真正想求知的智者。現在有些老年朋友,過去是什麼長啊,什麼主任呀,甚至還是什麼家呀,放不下架子向比自己地位低,比自己年輕,在某些方面的知識還不如自己的人學習。韓愈在他的巜師說》一文中講:“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翻譯成白話就是:出生在我之前的,他懂的道理本來比我早,我應該向他學習;出生在我後面的,他懂的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應當向他學習。我學的是道理,哪裡用得著管他出生在我前面,還是在後面呢?因此不論地位高貴還是卑賤,無論年齡大還是小,哪裡有道理,哪裡就有老師。在這方面,古聖先賢,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孔子在三歲時死了父親,十七歲時母親又去世了,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根本不可能進入當時的貴族學堂學習,他的大部分知識可以說是靠自學獲得的,所以有些教授就說,孔子沒有老師。但聖人無常師。孔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少向別人求教。他先由魯國到自己的祖籍地宋國(現在河南省商丘一代),學習古典文化,沒少向別人學習,後來他又向郯子請教過古代的官職名稱,向萇弘學習過彈奏古琴,向師襄子學習過巜文王操》,他專一拜訪老子,向老子問禮,對老子有很高的評價。說獸我能用網縛之,鳥我能用箭射之,魚我能用釣鉤釣之,老子是能乘風雲可以上九天的龍,我是拿他沒辦法的。孔子同老子的政治觀點不同,主張不同,但他從老子那裡學得了古典文化,得到了柔弱勝剛強,韜光養晦等為人之道。孔子是一位不恥下問的先賢,他儘管向這個學,向那個學,但最後他對後世的影響,他在中國文化領域的歷史地位比誰都高。我們是普通人,比不得孔子,但要想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就得象孔子那樣,放下架子去虛心學習,這樣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在排除心理壓力的干擾後,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發現老師的優勢,對老師要有崇拜之心。老師不是萬能的,不是百事通。老師儘管相對來說在某個領域的知識比學生要豐富得多,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答不上來的問題,甚至會答錯的問題(但雖後能及時發現,及時更正),這都很正常。本人從事一線教學多年,從小學三年級教到高中三年級,不管是教小學也好,或是教初中高中也好,都有被學生問得答不上來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很可能問題就解決了。既使不能解決,下去再查查資料,備備課,再給學生解答,這都很正常。要命的是學生不能因為老師一半個問題回答不出來,就嚴重瞧不起老師,對老師失去信任,那學生將在求學的過程中,效果極差。因為你不尊重老師,就會導致不認真對待老師的辛勤授教,甚至放棄向老師學習的機會,那怎麼能學好知識呢。作為一個老年人,想向別人學習知識,就不能苛求於人,要認清自己的不足,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最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在求學的過程中,不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不要過於迷信老師,因為老師也有講錯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善於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要敢於超越,要力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沒有超越老師勇氣的學生就不是優秀學生,不希望學生超越自己的老師就不是好老師。教會學生餓死先生的說法,那只是指在專業技術領域,老師不敢把全部技術傳授給學生而失去對技術的壟斷,導致學生在技術競爭中打敗老師,使老師的飯碗受到威脅。而在純文化領域,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超越自己而為自己臉上貼金。學生也不會因為超越了老師而瞧不起老師。正象毛主席對待徐特立先生那樣,你過去是我的老師,現在還是我的老師,將來永遠是我的老師。師生關係應該是永遠割不斷的親情。我們主張超越老師,那麼怎樣才能超越呢?要自學,靠自己學。這是唯一超越的途徑。學習單靠張住嘴讓別人喂是吃不飽長不壯的,必須積極主動地學,把自己的學習潛能盡最大努力挖掘出來,這樣才能結出學習的碩果。現在科學發達了,為我們的自學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條件,一部手機就是一所大學,我們要多進一些文化群,多參與一些有利於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活動,對自己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不斷進取,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夠達到自己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孔子一生在學習上辛勤耕耘,特別是在晚年的時候,下苦功夫研究《周易》,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也就是因為學習把系竹簡的牛皮繩子弄斷了三次,可見其用功之深。具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是經過孔子精心改編的版本,蘊含著他的光輝思想。孔子為中華民族樹立了光輝的學習典範,更為我們老年人的學習點亮了指路明燈。在中國歷史上不乏有老年人學習成功的例子,就是在現代也有我們學習的榜樣。象我國現代科學家錢偉長,他認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不會老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他說:“我36歲學力學,44歲學俄語,58歲學電池知識。不要以為年紀大了不能學東西,我學計算機是在64歲以後,我現在也搞計算機了,當然不象年輕人那麼好,不過也嚇不倒我。”錢偉長之所以被稱為萬能科學家,那是他一生堅持勤奮好學的結果。荀子在《勸學》篇中講“學不可以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裡荀子強調了學習不可停止,要博學,堅持每天反省自己,這樣才能使自己明智起來,行動上才不會有過錯。實際上堅持學習的意義不止於此。我們堅持學習,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可能會對後世對歷史留下積極影響,對當前社會也能做出應有貢獻,特別是對自己的兒孫也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更重要的是勤於學習,使大腦受到鍛鍊,就不會老年痴呆,思想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總之,學習有這麼多好處,我們怎能不積極求學求師呢?最後祝每一位老年朋友,知識越來越豐富,身體越來越健康,人生越來越光鮮。謝謝賞讀!

試論老年朋友的求學與求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