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寶媽在網上向大家求助:
女兒長大以後要當獸醫,感覺以後除了自己開寵物醫院,或者去寵物醫院打工,好像沒什麼其他出路啊?不想打擊她,在這裡問問大家怎麼辦……
“你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幾乎所有孩子都被問過這類問題,或者寫過此類作文,孩子們口中的理想職業也五花八門。
比較常見的,也是家長喜聞樂見的答案一般是:老師、醫生、科學家、舞蹈家、畫家等等,但是也有一些孩子的理想比較“偏門”,或者比較容易讓家長“看不上”,甚至反對,比如:環衛工、獸醫、網紅、職業電競……
其實,家長面對孩子口中的一些看起來“不切實際”、“不務正業”、“不體面”的理想職業時,沒必要反應那麼大,更不用急著教導孩子,甚至訓斥孩子,以期望把孩子扭向“正軌”。
三毛的《拾荒夢》
著名女作家“三毛”,在散文《拾荒夢》中記錄了兒時有個想去拾破爛的夢想。
有一次寫作文,老師讓儘量寫得有理想才好。寫完後,老師讓三毛讀自己的作文:
“我的志願——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的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這……”
沒等三毛讀完作文,就被老師丟了黑板擦,還讓重寫。於是,三毛又寫了一篇:
“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夏天賣冰棒,冬天賣烤紅薯的街頭小販,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又可以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順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裡,有沒有被人丟棄的好東西,這……”
然而,第二篇作文又被老師劃了個大紅叉,當然又丟下來叫重寫。結果,三毛只好胡亂寫著:“我長大要做醫生,拯救天下萬民……”。老師看了十分感動,批了個甲,並且說:“這才是一個有理想,不辜負父母期望的志願。”
我們可以看到,三毛寫自己兒時真實的理想,卻被老師說是亂寫,說有這種志願對不起父母;三毛亂寫得高大上的志願,在老師眼中才是正確的。
事實上,生活中很多家長也在扮演“三毛老師”的角色。孩子如果說出來的理想職業不是家長所期望的,是一些所謂的不好的職業,甚至有些無厘頭,讓家長看起來不務正業的職業,很多家長無法接受,甚至因此責罵孩子,然後趕緊教導一番,怕孩子走歪了。
沒有理想的孩子
有一個13歲的初一女孩,成績不好,父母問她有什麼理想,以後想做什麼,她都說不知道。她說不想讀書、不想工作,什麼都不想做,就想每天呆在家。
家長看著著急,做了很多思想教育,也給她看了一些勵志片,可是都沒什麼用。家長認為,小孩自己不想努力,沒有目標……
這是一個沒有理想的孩子?我認為未必。她肯定有理想,或者曾經有過理想,只不過她把理想埋在心裡,不想告訴父母而已。也許兒時她也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自己的理想,卻被父母家人嘲笑,被父母教導。
如果一個孩子的理想,一再被父母反對,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可能讓一個孩子喪失探索的自由和勇氣,變得沒有進取心,並且疏遠父母。
請尊重孩子的理想
每個孩子都會有理想,都會有不同的理想。孩子的理想和成長經歷有關,並且隨著成長和經歷不同,理想也會改變。
某一次,孩子說她長大以後想當獸醫,也許僅僅是因為她喜歡小動物,有愛心,也許是她看著家裡的狗狗生病死去而無能為力時,萌生的想法,也許……
如果家長一邊教導孩子要有愛心,要愛護小動物,一邊又對孩子想當獸醫的理想不支持,這不是打自己臉嗎?
請尊重孩子的理想,儘管那些理想有時候在你看來“不切實際”、“不務正業”、“不體面”、“沒前途”,但那就是孩子此時最真實的想法和夢想。
事實上,孩子的理想是善變的,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他們的理想可能從科學家、畫家、設計師、老師到現在的獸醫,誰又知道下一個理想是什麼呢?
所以,小孩子話理想的時候,老母親不要太過現實,更不要當真一樣的反對,只需要做好正確引導即可。比如:想當獸醫,說明孩子善良有愛心,可以多鼓勵一下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