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通過“社保原理”,來解讀投資理財?

大家都知道社保吧,每個人都應該交社保,為什麼要去交社保呢?是不是怕老了沒有能力賺錢後,還有 一份收入保障呀?社保其實也屬於理財的一種,都是在保障自己一生的財務狀況。就像財商教育裡面,經常講到的挑水和挖井的案例一樣。

怎樣通過“社保原理”,來解讀投資理財?

我們年輕的時候,有時間,有精力,有體力,有很多資本可以去挑水,可以去賺錢。但,隨著我們的身體越來越老,精力 越來越差,能力越來越弱,本錢越來 越小,挑水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小。

但,我們的支出反而會因為我們的身體越老而越大。到了我們挑水的能力越來越差的時候,我們的財務狀況就會慢慢的出現問題,財務風險就會越來越大。

所以,大部分人就希望在自己年輕的時候挑更多的水。但挑更多的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資本,這將會是一個惡性循環。越賺錢就需要越付出,越付出就會越支出,越支出就希望越賺錢。就像一隻圍著籠子奔跑的老鼠一樣,永遠跑不出那個圈。

高收入必須需要高消費來支撐,不然你就會被圈子排擠或淘汰。做生意也一樣,生意越大,開支就必定越大,賺的越多,但,負擔同樣會越大。所以,雖然我們都知道社保很沒意思,但都必須要去交。

因為你害怕萬一以後老了,賺錢的能力沒了,需要錢時該怎麼辦。社保是從我們開始工作的時候就已經在繳納了,一繳就是幾十年。現在的社保每年繳的額度越來越高了,現在10級的社保,一年大概需要2萬左右,繳20年就是40萬。

之前幫一個外地的朋友代繳,5級,是6480元。我們一生都在繳社保,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60歲以後能拿到穩定的養老錢,簡稱被動收入,現金流收益。雖然很可憐,但也算是吧。

我們通過社保就可以來解讀理財的意義,我們之所以願意去繳社保,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對國家的信心是最大的。我們把我們一生所賺的錢分一部分繳給國家,然後,希望以後國家來給我們養老錢。

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區別,就在於錢繳到誰的手裡罷了;但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我們將我們賺來的錢交給一個機構,由這些機構來幫助我們來打理這部分錢,所以,這都叫託管理財。

我們把錢不管是交給國家,還是交給其他的保險公司,這些機構一定不會把這些錢都存起來,然後等我們老了再返發給我們。肯定不會這樣,那些機構一定會把那些錢拿去投資,去創造更大的價值去了。

那些錢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不管創造了多大的價值,都已經跟我們無關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已經把那些錢委託給了那些機構了,我們委託我們的錢的同時,也將這些錢的風險和價值委託出去了。

我們只希望得到安全和穩定,這就是我們的代價所以,從這個層面上去講,安全是最大的風險,穩定是最大的代價。我們這部分錢其實在這幾十年裡面,早已創造了幾十倍,幾百倍的價值。

但都跟我們無關了,因為,我們不懂理財,而那些機構懂。我們都覺得錢就是財富,那些機構不是這樣認為的。我們不懂錢,所以我們不可能擁有真正的財富,而真正的財富卻被那些機構拿著我們的錢給壟斷了。

壟斷了什麼呢?資產!各個領域裡面的優質資產!這些被壟斷的優質資產,其實都是用我們的錢構建的,最後這些資產反過來,變成了剝削和壓榨我們的機器。

理財的意義是什麼?構建資產和建立現金流收益。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你有多少資本、資源、資訊呢?現金流收益太難了,財務自由太難了,平民百姓是沒有機會的。

我們只能去耗盡一生掙錢,然後把自己的血汗錢,心甘情願的交給那些機構,以求換來晚年的溫飽問題。這算是理財嗎?

那我們如何才能真正的構建,屬於我們自己的資產和現金流收益呢?我們如何才能,只用我們那微薄的一點點閒錢,就能通過一個槓桿來撬開現金流管道收益呢?

答案就是我們需要自主理財,我們需要我們自己來掌控我們的錢,我們需要我們自己來經營我們的錢。我們需要把風險和價值,同時攥在自己手裡,我們需要營造一個,可以讓我們的閒錢流通並創造價值的平臺。

會賺錢的人,要一直去賺錢,但,會理財的人,能享受自由,在一個穩定長久的平臺當中學習理財。幾年後卻可以不再為錢而奔忙,賺錢這條路是沒有盡頭滴,因為錢永遠會跑在我們前面,我們永遠會在後面追趕。

我們要擺脫金錢的束縛,我們要學會理財,我們要讓金錢去為我們工作,我們要建立永續的資產項和現金流收益,這就是理財的真正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