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漫畫為何能席捲日本?原因之一,是日本有手冢治虫,而其他國家沒有。」

這是《朝日新聞》獻給手冢治虫的輓詞,英國知名漫畫研究者保羅·葛拉維(Paul Gravett)在《日本漫畫60年》(Manga: Sixty Years of Japanese Comics)中也用這句話拉開了「漫畫之神」頌歌的序幕。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 《新寶島》至今被普遍公認為日本現代漫畫的起點

1947年,手冢與酒井七馬合作的漫畫《新寶島》(新寶島)於大阪發行。作為這是日本第一本原創赤本漫畫,其在形式上一改早期連環畫較為生硬和重複的視角和分鏡,首次在畫紙上採用變焦、廣角、俯視等電影技術繪圖,以分鏡頭的方式連接,這種在今看來十分基礎的設置在那時卻給讀者和創作者以不小的衝擊。

不止是特寫、鏡頭角度的安排,像動作場景、高潮段落,這些過去漫畫用一格就描繪完畢的橋段,我會花好幾格、好幾頁,仔細捕捉其中的動作與面容表情並加以描繪。

創造這本首版熱銷破 40 萬本漫畫的「神」當時只有 20 歲,他沒日沒夜趕連載的同時還在繼續著醫學課業,每天往往是下課後就直奔工作室。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 截取自手冢治虫作品《漫畫少年傳》

而這樣的滿負荷狀態並未因名氣提升、收入猛增或正式團隊成立就有所緩解,直到73年株式會社蟲製作(株式會社蟲プロダクション)倒閉揹負三億日元債務,他依舊堅持漫畫創作,正是這一年,醫療漫畫先驅《怪醫黑傑克》(ブラック・ジャック)開始連載,斷斷續續又是 10 個春秋。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 這部作品開啟了日本漫畫界的新時代,推動了日本漫畫在1970年代的轉型,與永井豪《惡魔人》、池田理代子《凡爾賽玫瑰》並稱“二十世紀70年代三大不朽傑作”漫畫作品

在其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手冢治虫創造了包括《鐵臂阿童木》(鉄腕アトム)《火鳥》(火の鳥)在內的 600 部漫畫,總頁數超15 萬,粗算下來平均每週要畫 4 個連載,期間穿插參與制作約 60 多部動畫(綜合蟲製作和手冢製作公司的出片量),同時交流會和講演活動不斷......這樣高效高壓的工作如果放到普通人身上,估計即使給到年薪百萬也少有應承。

那手冢為何可以堅持這麼久?究竟是什麼驅使他如此獻身漫畫?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除了「熱愛」再難找到其他理由!

我還活著!我逃過了一劫!

我要畫漫畫!現在誰也阻止不了我!

在自傳向的漫畫作品中,手冢不止一次借分身這般高呼,就像葛拉維對手冢的介紹所言「兒時對漫畫熱情已轉變為強烈的使命感」。但另一方面,他並未就此視漫畫為崇高之物——

所謂漫畫,車站小店裡賣的漫畫週刊雜誌是專業漫畫,但那些並非漫畫的全部。即使畫的是火柴棍人,也是漫畫;即使是廁所隔間牆上的塗鴉,也是漫畫。

上段表述引自《誰都可以畫漫畫!》。通過這本手冢治虫自編自繪,披著教程外衣實則聊天調侃不斷的小冊子中,我們終得以一窺「漫畫之神」的鮮為人知的創作理念。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 後浪漫新書促銷中,點擊鏈接即可購買

漫畫就是從塗鴉開始的

「零基礎如何學習漫畫?」

對漫畫感興趣的你是否也這樣在檢索框裡打出這樣的疑問?對應的答案除了伯裡曼,還會有不少叫做《如何畫XXX》《零基礎入門XXX》,封面混雜各色日系美少女的教程。好不容易決定了書,接下來挑選鉛筆、對應的橡皮、墊板等等,又或者考慮WACOM的哪個型號好用。雖仍未畫出一條線段,這些準備卻讓人有了出道十年的自信。

結果不出半年,熱情就像北京9月的晚風,摸不著絲毫暖意了,書和工具落得個閒魚打包三折出售的地步。

而在《誰都可以畫漫畫!》這本書中,手冢治虫安排的初學者裝備如下:

首先,請你準備一張紙。無論是專門的素描紙、筆記本紙、賬單,還是海報背面,甚至衛生紙都沒關係。然後再準備一支鉛筆,4B 也好,2H 也成,木炭彩鉛也可以。

好,這下你畫漫畫的工具就齊了。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

與此對應,他在開篇便指出塗鴉(這裡也包括兒童畫)是漫畫的原點。這些信手而成的作品中飽含輕鬆快樂,或許正是要抱著「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不管畫的多差勁,都能開心地畫下去」這樣理直氣壯的心態,才能在漫畫創作的道路上真正踏步起來。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 手冢為本書手繪了不少專屬插圖

隨後,手冢沒有多言及形式,反而再次回到「什麼是漫畫」上,撕下了華麗繁複的裝裹,將他心中真切樸實的漫畫桃源呈現給大眾。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平民的批判精神」「向世間販賣幽默與笑點」,從「諷刺」「表現慾望的畫面」,於手冢而言,每一個對漫畫內核的定義都是成立的,在無限的熱情之下,漫畫既擁有無限的自由!

但也存在漫畫不可觸碰的地方。由手冢提出,如今深深印刻在每位漫畫家及漫畫愛好者心中的三原則也同樣出自本書:

所以畫漫畫的人,一定要守住一個真理。那就是基本的人權。


無論用漫畫表達多麼痛徹人心、多麼激烈的情節都不要緊,可一旦關係到基本的人權,絕對不能視為兒戲。它們包括:


  1. 取笑戰爭和災難的犧牲者。

  2. 瞧不起特定的職業。

  3. 愚弄民族、國民和大眾。

讀到這裡,我們或許明白了「漫畫,人人都可以畫」的另一重含義,從本質上看,漫畫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表達方式,同話語、文字沒有任何差別。這也是手冢通過本書最終想要傳達的理念之一。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只會畫畫卻不會寫故事,漫畫是不會好看的

漫畫的好壞,首先是創意,也就是點子來決定的。

除了深入的概念探討和分享,本書在漫畫創作上的乾貨也不容忽視。這塊硬知識瞄準的並非作畫技法,而是直指了故事創作的靶心。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對手冢而言,最要緊的事情是:說出動人的故事。他曾提到,故事像棵樹,需要結實的根才能引人注目。根基脆弱,在突出的枝節也是枉然。

說起寫故事,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或許是編劇入門書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的《故事》(Story),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正如前者,它為普通大眾和專業人士梳理總結了不少「寫」的思路。這些方法簡單易懂且實用性強,能幫助畫手脫離木偶人狀態的同時,也讓遲遲不敢拿筆的人勇於將在家庭、學校、公司中發生的事畫成作品。

以其中一段舉例,手冢將這節標題命名為「能畫四格漫畫就能畫任何漫畫」,並在後文以「起」「承」「轉」「合」這四字基準進行詳細論述。

「起」是原因,是事情的開始。

「承」是這個事情接下來的發展。

「轉」是事件突然轉向意想不到的方向。

「合」是事情的結論。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在手冢看來,四格漫畫是把故事分為四個階段進行表現得方法。簡單的圖文搭配,讓人難免對這個稀鬆平常的結構有了另一番認識。

以上提到的種種僅是零星光華,手冢將其創作心血和對漫畫熱愛凝練在這本書的每個詞句間,即使再來幾篇千字推文都難呈一二。

屋下學徒和助手知名的都有幾十位,研究者和相關文獻不勝枚舉,但如果你真的想了解手冢治虫和其所思所想,不妨在看作品之前,先通過本書跟這位「漫畫之神」直接聊聊。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別人評價我的漫畫,有認為反戰的,也有認為是好戰的;有時認為是反體制的,也有時認為是贊成體制的。看上去我這人在創作上相當隨意,但有一點我始終如一,在《鐵臂阿童木》中人類對機器人是有戒備的,它並非描述未來社會玫瑰色般的生活,也不是科學萬能的讚歌。這其中的主題,是人類對機器人的歧視與羞辱,是對處在優勢位置的人們所作所為的質疑。


另一個貫徹我作品的主題,就是“生與死”的問題。說得再簡單點,就是“我不想死,我怕死”。


因為我在學生時期的志願是成為醫生,生與死的主題至今都縈繞在心裡。


《火鳥》是最明確的關於生與死的作品。我希望通過火鳥無數次死去,在灰燼中重生來眺望人類的整個歷史,於是創作了這個故事。


等我要死的時候,我就會體驗到“啊啊,原來死亡是這樣的”,屆時,這個故事或許會迎來終結。

承載著這樣哲思的人與書,永不會有過時的一天。

手冢治虫:「就算八十歲只要畫得動就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