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讀書分享《鄉土中國》《尋路中國》《月亮與六便士》……

1.《尋路中國》何偉


這是本科時候學院通識書單上推薦的書。


之前看過何偉的《江城》、《甲骨文》,也許是最近對非虛構寫作特別感興趣,遂翻出了這本《尋路中國》


11月讀書分享《鄉土中國》《尋路中國》《月亮與六便士》……


我們的社會文化中,關於農村以及農民的記敘,會有以都市文化為中心對鄉土文化壓迫性視角,以精英主義視角顯示出的對農民生活處境基於優越感的同情,會有很多來自鄉鎮的青年人並不知道也不會思考為何會有這樣的生活處境,大家所關心的是生活面臨的切實問題:努力尋找生活的出路。


有時候我感到難過,為什麼一個美國人可以在中國寫出這麼現實又深刻的書,而身處其中的我們,卻像是結構性視盲,對很多東西視而不見,或者是因為太習以為常了,反而捕捉不到可供記錄的信息。


又也許,是因為無奈吧。


我喜歡何偉這種溫和、理性、平等、多元的記敘視角。


這本書讓我突然開始重新二十幾年的成長過程中,我所出生的村莊裡修自來水、修路、教育、醫療、人們生活改善後看似利好的家電下鄉政策,小城鎮和小縣城的建築形態變遷……


原來這一切普通人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狀態,都是被時代背景下的某一道政策所決定並深刻影響的。


2.《鄉土中國》費孝通


11月讀書分享《鄉土中國》《尋路中國》《月亮與六便士》……


這本始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描寫中國鄉土社會的書,對中國鄉土社會的文化意義思考,到現在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本書雖然單薄,費先生對鄉土社會的觀察和剖析深刻、動人,比起現在很多專家學者滿紙廢話素然無味的書,讀起來要有意思很多。


一直好奇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文化因素,在那樣的文化土壤中孕育了很多真正意義的文化、思想大家。以後要抽時間更深度的瞭解一下那時候的時代背景。


3.《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光明日報出版社


11月讀書分享《鄉土中國》《尋路中國》《月亮與六便士》……


這本書是在一個喜歡的讀書博主的抖音直播間買的第一本書,很便宜,只花了9.9個大洋,如果不是喜歡那位讀書博主,估計不會買這個版本,不過這個譯本也不妨礙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


比起思特里克蘭德棄掉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優渥的中產階級生活,為了畫畫的願望,即使社會身份地位一直淪陷也毫不在乎,那種“壯士一去兮”奔向夢想的勇氣。這本書更讓人動容的是毛姆對人性深刻入微的觀察以及生活本身的深刻洞見。


比如,關於思特里克蘭德那看似溫柔賢惠的妻子,毛姆不經意間的幾筆就寫盡了其虛榮虛偽的特點。在丈夫決絕離開後,看似柔弱的連明日的生計都無處著落,但立馬梳理之前聚會上結識的各種資源,開始打字的職業生涯,在生意成功後又不承認這一職業帶給其維持生活的必要性,還希望在外人眼裡自己依然可以如以前那個生活優渥的證券經紀人太太一樣不用自己工作就可以衣食無憂,也羞於讓自己的女兒繼承自己的事業。在得知思特里克蘭德是一位天才畫家後,即使當初她從來都不瞭解也不支持丈夫的畫畫願望,幾十年來對丈夫的生活不聞不問,思特里克蘭德經歷了那麼多的生活變遷她也不關心且不知情,得知丈夫的死訊後一幅看似悲傷的樣子差點讓人感動,但那一句“我是一位天才畫家的妻子,我有責任這麼做。”,突然明白為何當時思特里克蘭德要決絕出走了。(也許想法有點無情,但看完小說真這麼覺得)


4.《蒂特馬斯社會政策十講》


11月讀書分享《鄉土中國》《尋路中國》《月亮與六便士》……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寫的書,現在看來依然覺得很有意思,外國學者在講述一些社會公共問題時,總會提到政治政策,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不過這本書的大多以英國的社會為背景,希望能看到更多以中國社會為背景的有價值的書吧。


5.《非虛構寫作指南》李梓新


11月讀書分享《鄉土中國》《尋路中國》《月亮與六便士》……


這本書給人最大的感覺是“真誠”。


除過何韜、周軼君、張卓、關軍等寫的一些文章,還有三明治短故事學院學員寫的一些文,有的故事很有意思,喜歡關軍那段話:


我們生活在一種生硬的、暴力的、粗糙的、宣教式的語言環境下,更糟糕的是,它還是灌輸性的,從你開始學話、開始識字,灌輸就一直進行著。這個時代的流行語也對我們的寫作語言構成威脅。尋找自己的語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要緊的,先得清理,擺脫那些被汙染的漢語對你的影響。把自己清理得近乎窮光蛋了,才具備重新創造的可能。


一直有關軍這種感受,因為職業的原因,很多時候不是在追熱點,就是在策劃內容的路上,在這種形式的時間賽跑裡往往氣喘吁吁,卻始終只能被牽著走。


除過大多數乾巴巴的流水線式產品,即使把一些內容還不錯的東西打印出來放到紙上,讀起來都會覺得不如讀一本經典文本過癮。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