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將於5月6日,以線上的形式由爾冬升主持並揭曉最終獎項。在影后的評選中鄭秀文已經取得先機,有《花椒之味》和《聖荷西謀殺案》兩部作品入選,尤其是《花椒之味》一口氣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11項提名,成為了最大熱門。在《花椒之味》中我們看到了鄭秀文的沉澱與改變,但同時也讓我們想起了2年前金像獎上的《脫皮爸爸》。《脫皮爸爸》讓吳鎮宇時隔13年再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吳鎮宇與鄭秀文,《脫皮爸爸》與《花椒之味》,看似毫無關聯,但卻揭示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生活之下那些後知後覺的父愛。同時也一起反映著香港電影金像獎近些年來的變化。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後知後覺的父愛

母愛如水無微不至,父愛如山沉默不語,但因為表現方式的不同,我們往往記住了母愛的溫柔,而忽視了父愛的穩重:童年裡最深的記憶是母親做得一手好菜時燦爛的微笑,和學習搞砸時父親一頓嚴厲的訓斥;我們看得見母親為了家庭的操勞和付出,但是卻體會不到父親為家庭生計的在外奔波;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中長大,卻不經意間發現爸爸已經雙鬢斑白。母愛看得見,但父愛摸不著,但當我們慢慢長大成人,經歷了生活風吹雨打的洗禮後。才會忽然明白父愛的偉大,而此時的父親又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大山,而成為了夕陽下的晚霞。因為厚重,所以父愛總是後知後覺;因為後知後覺,所以父愛又顯得格外的沉重,在《脫皮爸爸》和《花椒之味》吳鎮宇與鄭秀文共同闡述了父愛的偉大。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脫皮爸爸》:父愛,用一輩子教孩子長大

《脫皮爸爸》站在父親的角度來看,是自己返老還童慢慢回憶自己一生的故事;站在兒子的角度看是,是自己在父親慢慢老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故事。電影由吳鎮宇和古天樂聯袂主演,吳鎮宇飾演老年痴呆的父親田一雄,古天樂飾演壯志難酬的兒子田力行,故事的開始田力行面對的是母親的過世,父親的痴呆,生意的負債和妻子的離異,正處於人生之中最艱難的時刻,而此時卻發現父親意外的每天要脫一層皮,而且越脫越年輕。慢慢地跟著脫皮的爸爸一起回顧了曾經的歲月,其中有老氣橫秋的晚年,有苦難言的中年,意氣風發的青年,還有懵懵懂懂的少年。原來父親看上漠不關心的冷漠背後全是為了家庭的堅持和付出,直到自己臨走的那一刻還在教會兒子成長與面對。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脫皮年輕返老還童,其實只不過是一種電影的手法,一種兒子對父親的一種幻想,如果僅僅把這部電影看著父親帶著兒子一起探險的奇幻之旅那就太過於膚淺了,這是一部在時光的流逝之中,在歡樂的氣氛之下,讓人熱淚盈眶的電影,電影讓吳鎮宇獲得了第36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演員提名,但電影真正的核心卻是古天樂對父愛的理解。當父親脫皮越變越年輕時,兒子對父愛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他感受到的不僅僅只是父親過去陪伴自己的時光,還有父親獨自承擔的壓力。電影的最後,當所有的爸爸圍在一桌吃竹升面時,各自爭吵與指責,成為了電影最溫馨與最感人的畫面。原來我們每個人的爸爸都有這麼多面,不同的時期他們肩負著不一樣的使命,生活沒有一刻是輕鬆的,但無論何時他們永遠用自己的堅強守護著孩子的脆弱,生孩子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但讓孩子長大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花椒之味》:父愛,失去之後才明白你的偉大

花椒,味苦、辛辣、陣麻,但是有著驅寒、止痛、溫中行氣的藥用價值,很少有人用花椒來形容感情,但是用這個芸香科的植物來形容父愛卻恰到好處,父愛如花椒一樣辛辣微苦稜角鮮明難以靠近,但他的嚴厲、他的教導、他無聲的關懷,卻是我們人生路途中保駕護航的良藥。電影《花椒之味》根據張小嫻的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改編而成,講述的鄭秀文飾演的如樹,賴雅妍飾演的如枝和李曉峰飾演的如果三個同父異母的親姐妹,在父親(鍾鎮濤飾)去世後慢慢的相遇,一起在父親留下來的火鍋店裡慢慢地還原了父親一生真實生活的故事。電影並不追求商業上的高票房,而把所有精力注入到了人物細膩的真實情感之中,也是鄭秀文全力衝擊香港金像獎影后的嘔心力作。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花椒之味》電影最大的核心在於身為女兒的如樹如何理解原諒父親的過程。在如樹的眼中父親本來就是一個只關心火鍋店生意,對她和母親都有所虧欠的男人,而在他去世後又莫名多了兩個親妹妹。如樹對父親的偏見更深了。但在如枝和如果的眼中父親卻是最疼愛她們的人。如樹在與如枝如果的相處中慢慢地瞭解了父親的全部,原來不是父親不夠疼愛他,而是她不夠了解父親。在每個女兒的眼裡,父親可能只是一個父親的身份,但現實中每個父親卻有著生活上方方面面的身份,在子女面前他是偉岸的父親,在顧客面前他是熱情友善的服務員,在夥計面前他是心裡善良的老闆,正是因為父親顧及周圍所有的一切,所有難免忽略了對子女的愛。只不過如樹在知道這一切時候,父親已經不在了,就如同一顆你嚼在嘴裡的花椒,當你嚼完吐出之後,才發現他的回味就如同父愛一樣,失去了才明白他的偉大。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看香港電影的變化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期間包括余文樂的《一念無明》、黃秋生的《淪落人》還有郭富城的《麥路人》,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這種反映人們生活真實情感的電影已經慢慢的成為了主流。當香港電影票房不再像過去那樣瘋狂時,那些曾經輝煌的暴力美學、經典的無厘頭喜劇和無休止的警匪之爭也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香港電影開始慢慢沉澱,慢慢通過電影來反思生活。電影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在《脫皮爸爸》裡,我們很明顯地感受到了,這部電影是吳鎮宇為兒子費曼而作的;同樣在《花椒之味》中鄭秀文能將對父親的思念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也是基於她在生活中對她中風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電影本就應該這樣,將自己生活中的真實感悟通過藝術的形式傳遞給更多的人,忠於生活,忠於自己,忠於電影,每個演員都是影帝與影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