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團大規模擴張的造芯之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1. 前言

近幾年,集成電路已經成為我國進口大宗商品總額第一的產品。從海關總署公佈的2018年進出口數據中可以看出,集成電路進口總額達到20,584.1億元,在當年各進口產品類別中總額第一,原油進口總額15,881.7億元,排在第二。由此可以看出,2018年集成電路已經超越原油成為我國進口大宗商品的總額第一,且進口數量和總額逐年遞增,表明我國對高精尖的集成電路產業還是比較依賴進口。

但是隨著2013年斯諾登事件和2018年中興通訊事件的爆發,國家對集成電路芯片的國產化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各大ICT廠商都紛紛佈局集成電路產業,包括紫光集團、華為、中興、阿里巴巴、小米、格力集團等企業,除了一些傳統老牌的集成電路企業,其中也不乏阿里和小米的集成電路新玩家。

之前已經介紹了紫光集團通過自主研發和收購合併的兩條腿走路模式,走上了大規模擴張的造芯之路,2018年還位列國內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前三的位置,因此也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分享一下紫光集團的造芯之路,探究其走的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之路。

紫光集團大規模擴張的造芯之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2. 紫光集團佈局的集成電路業務

紫光集團依託清華大學校辦企業和國內頂尖人才的支撐,加上國家戰略的引導佈局,獲得了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地方政府和國家各大銀行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紫光集團從集成電路的”零“起步,從2013年收購展訊通信為起點,開始進軍集成電路芯片產業,並斥巨資相繼收購了銳迪科微電子、晶源電子和西安華芯半導體(後改名紫光國微),控股上海宏茂微電子公司,並牽頭成立並控股長江存儲,並在武漢、南京、成都投入巨資開工建設大規模存儲與芯片製造工廠。

紫光集團大規模擴張的造芯之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至此,通過大規模併購,紫光集團的集成電路芯片產業涵蓋了手機芯片和射頻芯片、FPGA設計、存儲芯片設計、存儲芯片製造、存儲芯片封裝測試等完整的生態鏈,在存儲芯片如NAND Flash領域,實現了設計、製造、流片和封測等垂直IDM產業鏈,實現了紫光集團在集成電路領域從0到1的突破,具備了從1到無窮大的深厚的發展基礎,也躋身國內十大集成電路企業前列。

紫光集團從2013年收購展訊通訊開始,只用了短短6年的時間,已經位列國內集成電路企業的前列的位置,也開創了國產芯片產業快速擴張的奇蹟,要知道,集成電路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產業,短期內要達到如此的成績實屬不易。

紫光集團大規模擴張的造芯之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3. 紫光快速擴張的造芯之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改革開放以來,現代科技企業在選擇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時,是選擇“技工貿”還是“貿工技”之路,也是科技企業在發展初期或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必然會面臨的選擇。

技工貿:先加大研發投入,自主開發新技術,加工生產以後進行銷售,進而獲得利潤,典型的以“以技術搶市場”為出發點。

貿工技:先做貿易買賣,實現一定的原始積累,求得生存,然後再開發新技術,並進行銷售,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典型的以“以市場換技術”為出發點。

因此,簡而言之,“貿工技”和“技工貿”就是“貿易買賣”和“技術研發”在企業中哪個處於優先地位的區別。

在國內,華為和聯想都是ICT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的優秀代表,而聯想在1984年底創立開始10年走的是“技工貿”路線,但後來20年,聯想改走了以“貿工技”為主的路線(當然不可否認聯想在研發的投入也很大,在國內也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高科技公司),其發展歷程和企業市值也經歷了一波三折。

而堅持走“技工貿”的華為持續多年的技術研發投入,雖然華為的步子走的要慢一些,但是穩紮穩打,研發投入也常年躍居世界前列,因此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今華為的市值、營業額和科技界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聯想。

紫光集團大規模擴張的造芯之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紫光集團大規模擴張的造芯之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那麼,紫光集團的造芯之路,走的是“貿工技”還是“技工貿”之路呢?

追蹤上述紫光集團的造芯之路,可以發現紫光依託清華大學校辦企業和國內頂尖人才的支撐,加上國家戰略的引導佈局,獲得了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地方政府和國家各大銀行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紫光集團從集成電路的”零“起步,從2013年收購展訊通信為起點,開始進軍集成電路芯片產業,並斥巨資相繼收購了銳迪科微電子、晶源電子和西安華芯半導體,控股上海宏茂微電子公司,並牽頭成立並控股長江存儲,並在武漢、南京、成都投入巨資建設大規模存儲與芯片製造工廠。

至此,通過大規模併購,紫光集團的集成電路芯片產業涵蓋了手機芯片和射頻芯片、FPGA設計、存儲芯片設計、存儲芯片製造、存儲芯片封裝測試等完整的生態鏈,在存儲芯片如NAND Flash領域,實現了設計、製造、流片和封測等垂直IDM產業鏈,實現了紫光集團在集成電路領域從0到1的突破,具備了從1到無窮大的深厚的發展基礎,也躋身國內集成電路企業的前列。

因此,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紫光集團的造芯之路走的是一條先“貿工技”後“技工貿”之路。在初期走的是“貿工技”之路,通過斥巨資收購大量優質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進而快速切入集成電路領域,藉由“資本”快速換取“技術”,進而把手機通訊芯片和存儲芯片的設計和製造等產業都納入了紫光集團的造芯版圖之中,且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鏈,也幫助紫光完成了大量的芯片技術和產品的原始積累,初期的這條“貿工技”之路也是國內其他集成電路企業難以望其項背的,眾所周知,芯片的突破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因此收購和自身研發都是獲得芯片突破的重要途徑。

在完成大規模收購之後的中期階段,紫光集團走的是“技工貿”之路,因為集成電路技術的更新換代非常快,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研發人力和資源,進而保持或者領先競爭對手的創新技術,紫光展銳在2019年3月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發布的其首款5G基帶芯片—春藤510,標誌著紫光展銳成功邁入全球5G芯片第一梯隊,長江存儲也力爭在今年推出與國際接軌的90層3D NAND Flash芯片,這些也體現了紫光也不斷加大在創新技術上的投入,推出追趕業界領先的技術方案和產品,這個階段走的是“技工貿”之路。

4. 結語

筆者認為,企業走“貿工技”還是“技工貿”之路,沒有對錯之分,只要適合企業自身發展定位和可以實現自身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就是正確之選,也要用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去看待這些問題,需要考慮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那條路更適合企業本身當前的發展階段畢竟,企業要生存並對員工和社會負責任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走“技工貿”之路的企業意味著在追求產品和技術創新的研發之路上,要付出更多的研發資源和資金投入,除了創造經濟效益之外,也更能研製出推動科技和社會進步的創新產品或技術,也比走“貿工技”之路的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社會效益,因此,會更加贏得社會大眾的尊敬和推崇。

紫光集團大規模擴張的造芯之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紫光集團走上集成電路的造芯之路,雖然初期階段獲得了較大的擴張和收穫,但是紫光集團集成電路產業的業務盈利能力還比較弱,意味著紫光還需長時間攻克芯片的技術、資金和人才這三座大山,這是一場需要持久戰的荊棘之路。

筆者認為,紫光集團要在目前強手如林的集成電路產業上實現更大的突破,需要在技術、人才和資金上不斷的加大投入,堅持走以“技工貿”為主的路線,在技術和產品上持續創新,未來的造芯之路會更加通暢。

紫光的造芯之路未來將走向何方,大家敬請拭目以待,筆者也將持續關注和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