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1)

推介《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1)

推介《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1)

梅梓祥

推介《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1)

時光流轉人亦老。有一個話題,總縈繞在我們的心頭,難以釋懷,這就是“兵改工”。

一支為新中國的建立、建設建功立業,黨和國家領導人信賴,人民群眾愛戴的英雄部隊——鐵道兵,在1984年集體脫下軍裝,成為企業。不論對於人民軍隊的歷史,還是鐵道兵十幾萬指戰員的人生道路和情感,都是一個大事件。其間,中央及軍隊領導的決策,鐵道兵機關及各部隊的變革過程,是怎樣的情景?

很多年前,我讀到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副總經理呂連亭的《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平凡人生》兩本著作,就很想將其中有關“兵改工”的章節,向大家介紹。現徵得呂總的同意,我摘編書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推介《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1)

呂連亭同志軍旅照片。

呂總1937年出生于山東萊蕪,1956年當鐵道兵。當過測量員,組織幹事,擔任彭海貴副司令員、吳克華司令員秘書。參加過包蘭鐵路、嫩林鐵路等重要鐵路工程建設。

鐵道兵35年曆史,他親身經歷28年,是鐵道兵歷史的見證者。他革命生涯最多的年月,在鐵道兵以及兵改工以後的總部機關辦公室工作。工作崗位便利,熟悉、瞭解隊伍上上下下的綜合情況;兵改工後,他是總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參與企業管理、經營的政策制定;退休以後,又擔任“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志”等圖書的編審。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呂總對鐵道兵歷史的重大事件,有宏觀、全局以及細枝末節的掌握。

難能可貴的是,他退而不休,肩負責任,深懷感情,勤奮筆耕,完成數十萬字的“回憶錄”,為鐵道兵隊伍留下一份珍貴的史料。


推介《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1)

呂連亭同志在南昆工地(右一)。

《平凡人生》,是呂總個人歷史的記錄,也是他所經歷的鐵道兵歷史的折射。從新兵訓練到施工生產,從機關文案到鐵道兵首長的風範,都有精彩的敘述。《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全景式記載鐵道兵撤編、併入鐵道部的曲折、艱難過程。文章大量引用文件、會議記錄等材料,增加了權威性。

兵改工,是黨中央的重要決定。完成這項任務,是鐵道兵指揮部、鐵道兵善後工作領導小組、鐵道部、解放軍三總部通力合作的結果。各個機構的領導,既有高風亮節的大局意識,又有所屬單位的局部利益與感情的考量。書中真實再現了大變革中,各個方面的領導的思想境界、性格特點。面紅耳赤的爭論,握手言和的友誼,主要是圍繞併入鐵道部、移交軍隊的單位選定,鐵道兵機關人財物的劃分,鐵道兵所屬辦事處建立幹休所等事宜。考慮到文章發佈後的社會效應,摘錄的內容,在總體框架下,儘可能少的涉及個人的言行……

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推介《鐵道兵改工決策紀實》(1)

鄧小平說:“軍隊裁員一百萬。”


鐵道兵改工的歷史背景

(一)兵改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一九八三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團以上部隊成建制集體轉業到地方工作共有三批:

一九五二年,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政務院確定1個軍部、41個師、11個團,共46.5萬人集體轉業到建築工程、石油工程、鐵路工程、水利工程和農業建設、林業工程戰線工作;一九五四年,中共中央批准駐新疆的8個步兵師集體轉業成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九八二年,根據國民經濟調整和國家、軍隊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撤銷,集體轉業到地方工作。基建工程兵共34萬人,按系統對口集體轉業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鐵道兵機關及所屬10個師和直屬單位共15萬人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

撤銷鐵道兵建制,人員併入鐵道部,是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日,中央書記處第一百六十一次會議,對鄧小平同志的提議進行了認真討論,一致認為“鄧小平同志關於撤銷鐵道兵建制,把人員併入鐵道部基建隊伍的意見是正確的,完全同意;軍委辦公室會議、國務院都要堅決貫徹執行小平同志的意見。”這次兵改工規模大,人數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從未有過的。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