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春季還在戀戀不捨,夏季已經小跑著提前到來,對釣魚人來說,氣溫上升的太快,不僅魚沒有適應過來,釣魚人也不怎麼適應這種溫度的驟升;

要說升溫之後,黑坑的魚情,應該明顯好轉很多,畢竟水溫會隨著氣溫上升,魚的活性也會不錯,而我們釣黑坑的過程中,用的最多的聚誘手段,就是抽散炮了;

可是總有不少釣友反饋,天氣熱了,抽散炮後,聚魚效果確實很明顯,但是同樣的,假口、虛口、空竿的幾率也大了很多,一旦錯開魚開口那段時間,剩下的基本上都變成糗魚了;

釣魚這個事,就怕魚不進窩,魚進窩而釣不上,那多半就是餌和魚的問題,而黑坑釣魚,問題則多半出在窩料,也就是散炮上,可以這樣說,黑坑釣不上魚,只要把散炮的問題解決了,魚口馬上就來;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黑坑水域封閉,魚種相對單一,體型大小相仿,只要不是有病蟲害,除了高溫悶熱、水底缺氧這三個客觀因素導致魚口不好之外,其他的,幾乎全是窩料的問題;

因為黑坑的池子就這麼大一點,也不存在深淺水水溫、溶氧有多大的變化,所以,也只有是窩料出了問題,才有可能導致魚不進窩,亦或者是進窩不吃釣餌;

而現在的黑坑釣,因為信息很透明,除了亂用小酒和小藥,在味型上,出的問題是很少見的,而大部分出的問題,主要是在散炮的用量上;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什麼是散炮的用量

散炮的歷史其實並不久遠,但是也經過了好幾代的更迭,從早先的鉛皮帶幹散,到後來的溼散,緊接著再換成雙鉤帶溼散,然後又是速捏炮;

可以這樣說,黑坑散炮的上餌手法,幾乎每隔上1年左右,就會有一種全新的手法,這其中既有著商家在幕後發力,為產品的推廣不懈餘力;

這其中也有著釣友們,為了更高效的、更節省資源、效率的考量,一改過去簡單粗暴的誘魚手段,變成相對精準、高效的誘魚效果;

所謂散炮的用量,就是指,每次我們抽窩的時候,釣組上帶的散炮,大致的數量,這個數量,跟著上餌手法的更迭,數量是有明顯的不同的;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早先的鉛皮帶窩,至少要求是雞蛋大小一團散炮附上鉛皮,一場黑坑搶魚下來,用上5~8斤的散炮是常態,如果是在高釣坑裡,一場魚釣下來,用不到10斤以上的散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高釣坑;

而隨後的雙鉤鉤柄帶溼散,僅要求帶鵪鶉蛋大小的餌團即可,在搶魚的過程中,就算頻率大一些,一場魚釣完,也就是2~3斤的用量,已經算是不錯的一個數量;

而現在比較流行的速捏炮,則是一種連誘帶釣的典型打法,甚至都不太強調雙鉤都帶散炮,而多使用上鉤帶散炮,下鉤帶餌,也並不以頻率的密度來強調誘魚,也就是不到2斤的散炮,就能釣一場魚。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散炮用量,隨著釣魚思路的變化,也在不斷變化

散炮在實戰中的意義,也是隨著釣法思路的變化,定位上是有不同變化的,在實戰中,我們將散炮的實際意義,一共劃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單純的誘魚,用幹散的餌料,進水即溶散的效果,能在短時間內,將釣點附近的魚群都吸引到窩子裡;

階段二、誘魚之餘,我們需要將進窩魚留在窩子裡,這時候,帶顆粒的溼散,就應運而生了;

階段三、邊誘邊釣,開始有理性、用腦子釣魚,不再盲目追求進窩魚的數量,而是改為追求中鉤率的提升;

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會發現,抽散炮誘魚,目的性,越來越綜合考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因為早先的散炮誘魚效果,是有著明顯的缺陷的;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散炮用量越大,造成的意外、失誤越多

在以鉛皮帶窩為主的抽散炮方式中,其最為津津樂道的,就是快速發窩效果,當時大家都提出一個概念,叫做立體霧化區域,意思就是餌團從水皮開始炸開,因為餌料比重比水大,會從水皮到水底,形成一個柱狀霧化區域;

但是,這只是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在不斷實戰的過程中,釣友們發現,這種狀態雖然是可以達到的,但是對釣魚人的基礎釣魚技能,要求非常高,包括的開餌、附餌、拋竿,一旦做不到位,則會出現這麼幾種情況:

  • 1、餌團提前脫鉤,動輒就提前落水
  • 2、一蕩一溜,從釣位一直到釣點,沿途全會脫落
  • 3、窩料量太大,可能會把底魚打浮
  • 4、進窩魚光槍散炮,來回蹭線很容易導致假口、虛口,空竿率高;
  • 5、如果不釣偏鈍,搶魚時很容易發生蹬窩子,也就是炸窩

其實這裡就要略帶提一下,為什麼我們搶魚時,總會建議使用吃鉛偏大,調釣略鈍的釣法,正是因為我們頻繁使用量大、餌團大的散炮,導致進窩魚數量太大;

進窩魚在釣點裡,來回蹭線、撞漂,導致的虛假漂相是很頻繁的,如果貿貿然提竿,抓不著魚口到無所謂,但是很容易蹬窩子,也就是把進窩魚驚散了;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而偏鈍、吃鉛大一些的浮漂,容易出現相對清晰的頓口、黑漂,能過濾掉大多部分的虛假口,但是,散炮量太大,還有另一個比較糟糕的情況,就是如果釣餌味型不明顯,進窩魚給口的概率非常低;

因為在黑坑釣搶魚的過程中,大家的餌料都是腥、香十足,小藥藥酒和不要錢一樣,以魚發達的嗅覺而言,就算能區分出哪裡的餌料更香濃,但是也不可能精確到以釣點來劃分;

所以,在生口魚被釣的差不多時,往往效果最好的釣法,就是蘸麻團,因為蘸麻團的餌料,顆粒是慢慢脫落,動靜小,有實料,相對於大區域的容散料而言,吃顆粒料能吃飽;

所以,當搶魚時,生口魚放的多,那散炮抽的越狠,用量越大,上魚率自然就高,但是如果生口魚數量一般,那反而會發現,魚口就和糗魚沒什麼區別;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實戰黑坑,到底怎麼用散炮才合理

在實戰中,我們對魚情的判斷,往往有一先一後兩種,所謂的先,就是我們一般是通過塘老闆的口述,如放魚多少斤,我們會根據這個數目,做一個預估;因為塘老闆的話,往往縮水率很大,說是放魚1000斤,我們就要以生口魚,最多有300斤來預估了;

而所謂的後,就是我們實戰的時候,根據魚情,我們用大頻率的方式抽散炮,根據中鉤率,來估測,然後再改變抽散炮的方式,那麼具體做法,我們可以分兩步:

1、雙鉤幹散快速抽窩,在15分鐘能爭取打下去1斤散炮

2、15分鐘之後,改為上鉤速捏炮,下鉤搓餌;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連續抽了15分鐘的幹散,都沒有給口,那就再抽5~10分鐘左右,一直到連續有兩竿中魚,則馬上改為上鉤速捏炮,下鉤上釣餌;

如果連桿率很高,那就馬上改為雙鉤搓餌或者拉餌,魚口一緩,再改為上鉤速捏炮,下鉤搓餌,魚口徹底停了或者至少間隔10~15分鐘以上才有魚口,就改為蘸麻團吧;

為什麼說,黑坑不上岸,幾乎全是散炮的事

最後

回到開篇所言,黑坑的魚種、魚的體型相對穩定,加上有人工看護,所以只要魚口不好,除開天氣、氣溫、水溫這些客觀因素,那麼基本上都是餌料的問題導致的;

而餌料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反而不是釣餌,而是散炮出了問題,要麼誘不來魚,要麼誘進窩的魚不吃釣餌,而散炮出的問題,幾乎全是用量上出了問題;

當我們針對魚情、魚口,靈活的使用散炮的數量,先誘、再聚、後留,做到這六個字,就可以做到,別管進窩魚數量有多少,但是我們有一竿,中一條,一場下來,上岸也不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