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戰》:育兒其實就是愈自己

毫無疑問,當父母是一項非常有挑戰且充滿艱辛的工作。寶寶從出生到現在已經七個月大了,那個起初萌萌而嬌弱的“小動物”漸漸離我遠去,每天我都能感受到他初作為一個“人類”對這個世界產生的好奇和探索。從成年人的視角來看,這是一個充滿規則和多種秩序的世界,或許也是一個叢林法則橫行的殘酷世界。如何恰當引導孩子快速適應我們所處的環境,將Ta培養成一個健康、快樂和成功的人是所有父母渴望獲得答案的問題。


《父母:挑戰》:育兒其實就是愈自己

《父母:挑戰》是一本關於兒童心理分析和有效訓練技巧的書籍,書作者醫學博士魯道夫·德雷克斯是一位精神病學領域的專家,他將精神病學的相關知識和實踐應用到教育和兒童訓練領域,同時提倡民主和平等的親子教育氛圍。

《父母:挑戰》:育兒其實就是愈自己

書作者告訴我們,兒童訓練是一項崇高的使命,也是一門藝術。幾乎從事所有的職業或者掌握一項技能,我們都需經歷前期的系統學習和實踐培訓。然而父母這個角色,從新生兒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匆匆上崗,其實很多父母遠遠還沒有做好準備。


《父母:挑戰》:育兒其實就是愈自己


書作者用一句話描述了整本書的主旨,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如果與孩子相處最多的人沒有學習必要的知識,通常很難在孩子面臨問題時準確理解問題並解讀孩子的真正的意圖。很多人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正是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同時,我們這一輩大多數人多年來一直承載著來自父母的傷害,有些甚至伴隨終生。最可怕的不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去培養孩子,而是自認為很瞭解,其實這所謂的“一知半解”往往也是錯誤和富有殺傷力的。孩子是和我們一樣平等和需要受到尊重的個體,他們只會是他們自己,不會多於自己父母的樣子。作為父母這個角色,我們可以努力做到的是,理解自己,理解孩子,以身作則。


《父母:挑戰》的作者魯道夫博士主要從四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兒童教育中的心理學相關知識和有效訓練孩子的主要方法:

第一部分: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父母當前的養育難題,以及那些妨礙我們對孩子採取客觀態度的困境。其中包含很多父母經常使用的,但對孩子實際產生傷害的毫無益處的訓練方法。比如,給自己和孩子建立雙重價值觀,使用獎勵和懲罰機制,職責孩子的錯誤等;

第二部分:重點介紹影響兒童訓練的三個主要因素。包含家庭氛圍和自我改進的重要性、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平靜地化解衝突和對抗等;

第三部分:兒童訓練中最常見的三個錯誤。這裡作者提到一個觀點,採取正確做法的最佳方式在於避免不正確的做法。作者儘可能建議父母要學會避免錯誤的訓練方法,這就是一種教育上的進步;

第四部分:對某些重要情形下產生的問題進行心理層面的探討並給出行動建議。

在我看來,除了書中介紹的有效訓練孩子的外在技巧之外,其中提到的教育孩子的心法和底層邏輯更令人印象深刻。作為父母,作者不是要求我們做加法,而是要給自己“減負”。總結下來就是“一靜一動”

靜— 學著拋去我們在孩子面前的那個“高”(不對等的互動)、學著拋去心中的那份“優”(優越性),學著減少心中的焦慮並保持平靜和剋制。

動— 在育兒的過程中,學會理解自己,嘗試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與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和解,然後問問自己要去向哪裡,最終收穫一份屬於自己的成長。

作者在書中講到,育兒就是一個父母和孩子頻繁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保持一段美妙的親子關係,總結下來有以下很重要的幾點:

v 自我教育比教育孩子更為重要

書中告訴我們,培養孩子的關鍵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目標之一是啟蒙,傳播必要的事實性知識;另一目標是教育者的個性發展,需要承擔起自我教育的責任,也就是理解自我並改善自己。

有人有過這樣的童年經歷,父母希望孩子長跑拿第一名,然而自己卻從來不喜歡運動;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誠實,不經意間我們會洞察到他們背後的謊言;想要安靜地呆在家裡,父母硬拉著你出門參加親戚朋友的飯局,原因是要一家人一起出現才夠體面。父母在處理自己事務方面越是感到能力不足,越容易試圖管理孩子,不停地管閒事和給建議。

有多少父母以自己的需求為先,在“愛”的名義之下,有佔有,有索取,有優越性,有父母自己的願望和需要。父母慢慢變成了孩子不想成為的人,甚至討厭的人。Ta的心中有多少可能蘊含真正的愉悅和幸福呢?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顧慮和建議實屬多餘,最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斷努力,提升自我。我們可以一直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希望孩子這樣那樣,我自己首先做到了嗎?我可以示範給他/她嗎?孩子只會成為像我們這樣的人。


《父母:挑戰》:育兒其實就是愈自己


v 用勇氣打底孩子的一生

書作者魯道夫博士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觀點,孩子在面對困難時選擇屈服還是克服,決定這個結果的唯一因素是Ta的勇氣。

勇氣對我們每個人來講是如此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何用勇氣打底孩子的一生呢?在我看來,避免做挫傷孩子勇氣的事,說傷害孩子自信心的話。

孩子與生俱來的勇氣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有時會在新聞報道看到一些有關先天生理缺陷的嬰兒努力求生的報道,這種勇氣很多成年人也未必做到。

《父母:挑戰》明確指出,後天的訓練方法不當最容易使孩子逐漸喪失勇氣,然而我們卻怪罪孩子不夠努力,膽小畏縮或者性格欠佳。有些父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不會讓他/她經歷一點點苦難;有些有意地設置很多障礙,氣餒和自卑的感覺不斷積累,孩子的勇氣越來越少。想要孩子收穫成功的人生,盡力保護好Ta的勇氣吧!


《父母:挑戰》:育兒其實就是愈自己

v 警惕語言的力量

為什麼要用警惕二字?因為語言可以是溝通工具,也可以淪為鬥爭工具。

我們身邊不缺喜歡說教並指責的父母,“如果你能做成,別人早就做完了”、”你可以做得更好!”“你怎麼學不會呢?”……,大部分父母是為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期做得更好。然而事實卻事與願違,孩子感到挫敗和氣餒,有時甚至會出現衝突和對抗。如果說有一種方式既可以讓我們擁有美好的親子關係,又能促使孩子進步,鼓勵和讚美是不二的方法。受到鼓勵時,孩子更易於接受和管教。比如孩子剛學穿衣服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找出一個具體的點,比如衣服穿正了、襪子穿上了,想方設法稱讚他/她的努力;如果字寫得不好,至少可以從中找到一到兩個字進行讚美和鼓勵。乃至孩子確實失敗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用鼓勵來促進他/她的進步,嘗試從“禁止錯誤的做法”到“強調正確的做法”,自始至終孩子想要的都是父母發自內心的認可。


《父母:挑戰》:育兒其實就是愈自己

《父母:挑戰》的書作者講述的很多場景都是我們在培養孩子的路上必然會遇到的困境。我們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一面鏡子, 然而人無完人,我們的父母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而我們也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在陪同孩子一同成長的路上,我們療愈並改善了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也努力幫助了我們的孩子成為更優秀、更快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