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談到思維,絕大部分的人都很自信。因為我們幾乎每個人很重視自己的思維,也可能因此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這篇文章要做的是,拆解思維和提升思維,不妨對照自己的思維看看,有個客觀比較。

我們該怎麼提升自己的思維?思維具有哪些要素和特徵?良好的思維的方向,未來是什麼樣的?

弄清楚這些問題很重要,我們大多數的推理都是無意識的,只有在跟別人的衝突中,我們被改變或者捍衛時,思維才會浮出水面,被意識到。

不管我們能否看見自己的思維,我們都需要了解思維的中包含哪些要素?才有可能對要素作出優化。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思考者的雕塑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培養一種能力,看見我們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在起衝突的時候,關注自己的思維,像個冷漠的觀察者一樣,把思維的一切看清楚,細細觀察。

做不到這點是不可能做到解析、提升思維的。現在做不到也沒事,我們最終能做到。

我們時常對自己的觀點、概念這些東西把握不準,因為它是變化著的,時常毀三觀,或者身邊人的真實故事也會改變我們的觀點和概念。

即使這樣,也不妨礙我們將它作為獨立的要素加以思考。

我們在與他人交流時,對方的觀點和概念只要把握住了,基本就理解他的思路了。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但並非所有的觀點和概念都是容易被改變的,有的是我們花很大精力親身感受到的,多數人也認可的。比如說,我們被感動時,心靈得到撫慰、洗禮。

我們可能會得出觀點:世界上最真最強的力量來自心靈的。

無疑觀點和概念都是值得批判的,有不少人得出的觀點是極可笑的,分手或者離婚帶來的觀點是極具矇蔽性的。

因為這些觀點取決於自己的片面經歷,具有主觀性,極受情緒的影響,而非理性思考,尤其需要重視。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情侶之間製造的驚喜

比如不少女孩在離婚後,談起感受時,她如此慶幸自己離婚了,說終於自由了,可以愜意的生活,再也不用感受到婚姻內的絕望和無助了。

可能結論:一個人比兩個人好,都是因為多了他生活才無解,單身獨立是真爽。

這個問題很複雜,這要從男女平權,人的始終獨立性,婚姻與感情的規律,兩個人相處的配合,非暴力的溝通,允許犯錯的胸懷等方面來考慮。

而未曾考慮過這些的人,最好不要將自己的結論去告訴別人。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快樂的新婚夫婦

像愛、友誼、正直、自由、民主以及道德等重要的概念,我們也常常對此發生曲解。

這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地傾向於提供自己想要的,而並非用一種真實的方式來描述我們的自己和這個世界。

人時常陷入的自我麻痺,大多就來自潛意識的哄騙自己。

信息源是思維的開始,即使是客觀描述的新聞,不帶一點感情色彩,也極有可能有不全面、不真實的可能。

我們習慣性地對信息提煉出自己的經驗,對得出的經驗保持警惕和思考顯得很重要。

經驗獲得後,自然會產生推斷,我們的推斷可能準確,也可能不準,可能符合邏輯,也可能不符合邏輯,慶幸我們在推斷的時候是能感知到的,對此留意就好。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吵架的新婚夫妻

與推斷同時產生的還有假定。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想當然”,假定跟推斷一樣有對錯,但是假定比推斷更容易麻痺自己,往往意識不到。

比如兩個人同時看到一個人躺在水溝裡,一個人推斷那是個流浪漢,另外一個人推斷那人需要幫助。

兩者的不同反應就是由於各自的假定不同,前者假定只有流浪漢才躺在水溝裡,後者假定任何躺在水溝裡的人都需要幫助。

一個人躺在水溝裡,有很多情況,文中兩個人的判斷都來自失真的假定。

如果讀到某個人的推斷是符合自己的,就要注意,我們可能產生了與他同樣的假定。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在街頭的流浪漢

推斷和假定的發生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你不能停下來,對他們思考,極有可能做出愚蠢的決定。

思維的各個要素間都是相關的,密切重疊,沒必要用絕對的眼光去區分他們。

我們的目的會影響我們的提問方式,提問方式影響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影響著解釋,解釋的方式影響著概念,概念影響著假定,綜合起來則影響看問題的方式和觀點。

弄清思維的要素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維,分析衡量思維的質量,以便做出更好的做出選擇。

要想評估自己的推理能力,需要我們一直介入自己的思維,並以思維質量提升標準為參考,來考察思維的各個部分及推理的整個過程。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突然想到的一個想法的工程師

思維質量提升標準:質量思維提升的方向。包含思維的清晰精確性、關聯問題的思考、知識和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邏輯性驗證、保持公平客觀。

首先就是思維的清晰準確性,我們要作出的往往是提出問題。比如:“對中國的教育體制能做些什麼?”

這就是不清晰的問題,因為它的面太廣了,無法展開思考。

“為了讓學生學到勝任工作的技能,從事教育的人能做什麼?”改成這樣的問題,才能進行思考,我們也能感受到兩個相似的問題,卻帶動我們頭腦運轉不同的區域。

後者像是能將問題進行聚焦,感覺上也好很多。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正在學習的學生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能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室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愛因斯坦

我們所遇到的事情,自身是不會提問題的。第一步,我們需要給這個問題用文字給描述出來,而且需要反覆思考問題的是不是清晰?

問題夠不夠準確?

還有其他方式表述嗎?

是否可以更具體一些?

與這個問題相關的議題(觀念)有哪些?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正在思考的愛因斯坦

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除了保持清晰準確,思考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思維還需要有深度、廣度和邏輯性。

深度和廣度是需要知識來支撐,我們必須承認大多時候我們並不能解決好問題,這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機會。

把問題寫下來,嘗試以此種模式認真解決問題,是特別有成就感的,思維提升是必然。

紙筆是思考過程的最佳工具,邏輯性的驗證也必須用到,在腦中很難完成這個驗證。這讓我想起列奧納多.達芬奇的筆記。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思維的差異性

我們對某件事都有不太一樣的處理方式,甚至不同時期的我們,解決同一個問題也不一樣。

只要我們藉助知識來思考過,踐行過一次,那麼對這個問題就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畢竟,人生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我們最看重的思維,可以被分解和優化?

思維的齒輪高速的運轉

查理芒格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就提出用多種學科或者思想組成多元思維,提升我們判斷這個世界的能力。

用這種思維模型來解決生活問題顯得大材小用了,但這一定是一種很棒思維提升方法。

比如我們只擁有數學,會計的思維,那麼我們會用盡一切僅有的知識去理解世界,然而世界從來都是複雜的,不是單學科能解決的。

一種學科的思維就相當於一隻眼睛,獨眼龍走路都可能摔倒。

王陽明說格物致知,再這把物換成思維,我們分解它,整合它,發散它,磨礪它。它所帶來的能量,一定會讓我們滿意。

這是我們提升之路,人與人的差別就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