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賈平凹說,這裡的太陽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特別有光

“定西的太陽和別的地方的太陽不一樣,特別有光,光得遠處的山、溝、峁和村莊,短時間裡都處在了一片恍惚之中”。

這是賈平凹心目中定西的樣子。

甘肅定西,通稱“隴中”,歷史悠久,曾誕生了董卓、龐德等威名赫赫的人物。

2013年,因為採訪洋芋蛋,我來到了這裡。

「看山看水」賈平凹說,這裡的太陽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特別有光

迷人的世界最適種區

遠離內地的熙熙攘攘,汽車行駛在車流稀少的甘肅省定西市域國道上,兩旁植被稀疏,溝壑縱橫、丘陵起伏。

定西人自己介紹說,這是一片貧瘠的土地。

黃土鋪地,風沙漫天。荒山禿嶺、深溝大澗,水源極缺,水土流失嚴重,農業生產很不穩定;

這裡是所謂的“蘭州門戶、甘肅咽喉”,悠悠歷史長河,造就此古“絲綢之路”重鎮,是新歐亞大陸橋必經之地;

這還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有詩歌為證:“翻一翻唐詩宋詞,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彙集;問一問秦時明月,絲綢之路何時從這裡飄然向西。”

「看山看水」賈平凹說,這裡的太陽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特別有光

定西城

不過,久居中原,你突然來到定西,你只能體會到一種幸福感,這裡天高雲淡,空氣清新,車流較少,簡直是脫離苦海之後的休憩之地。


窮鄉僻壤情定洋芋蛋


說這裡是窮鄉僻壤是有歷史依據的。

“山是和尚頭,溝裡沒水流,遍地難長草,空中少飛鳥”。

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的定西地區,地質結構複雜,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多發,“十年十災”、“無災不成年”。

「看山看水」賈平凹說,這裡的太陽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特別有光

有考證,定西地區北部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年降雨量僅三四百毫米,年蒸發量卻高達1600毫米以上。乾燥的氣候致使當地地表植被稀疏,一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農作物的收成更是難以保證,被看作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艱難的自然環境,加上落後的經濟條件,使得定西人無法像絕大多數中國人那樣,依靠從土裡刨食養家致富。

「看山看水」賈平凹說,這裡的太陽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特別有光

這裡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耕地土層深厚,富含鉀素,馬鈴薯生長週期與當地雨熱同期,因此,當地種植馬鈴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個大、質優、色澤光潔、儲存期長、澱粉含量高,產量和質量在全省及全國均處於一流水平。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使得這片土地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馬鈴薯最佳適種區之一。

「看山看水」賈平凹說,這裡的太陽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特別有光

土豆開花

曾有學者考證諸多文獻,清道光二年,定西地區的馬鈴薯種植已經“累累結果數十,十數顆,色紫如脂………山溝地一塊挖芋常數十石。洋芋切片曬乾堪以久儲,磨粉和麥蕎可做餅饃。

”一直以來,洋芋蛋蛋都被當地人看作度荒充飢的口糧。聽當地的老人介紹,一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地仍然在為溫飽發愁。因此,種土豆,不是當地人的一種選擇,而是一條迫不得已的出路。即便如今,“啃著洋芋蛋的老農”,還能成為反映定西地區貧窮落後的影像,也成為外界對定西直觀認識的起始。然而,1995年的一場大旱,讓大家認識到了洋芋蛋的重要性。

「看山看水」賈平凹說,這裡的太陽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特別有光

“當年,定西遭遇大旱,糧食絕收,惟有馬鈴薯收成不錯。我們才意識到,耐旱、耐寒的洋芋蛋,既能做菜,又能當糧,更重要的是,需水季節剛好與當地主汛期相吻 合,適合生產。”定西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說。

“洋芋工程”,這個既包含了西北人骨子裡流露出來的樸實,又表達出當地人脫貧決心的口號,在1996年被當地政府叫響。定西人開始轉變生產方式,馬鈴薯的種植也逐步由自給自足走向規模擴張、產業培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