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救助貧困聽障兒童重返“有聲世界”

近期,由中國獅子聯會出資支持救助特困家庭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開展。本臺手術由該院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楊教授專家組負責主刀完成,年僅3歲的貧困聽障患兒肖藝涵通過這臺免費救治的公益手術已成功重返“有聲世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救助貧困聽障兒童重返“有聲世界”

(左3為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楊軍教授為肖藝涵做術前檢查)

據瞭解,”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受助患兒肖藝涵來自福建省周寧縣山區特困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幼子,一出生就被確診為雙側先天性內耳畸形,導致先天性耳聾,這是一種重度的聽障殘疾。突如其來的打擊,給這戶原本就貧困的農村家庭帶來更加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可患兒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為了挽救孩子的聽力,肖藝涵父母不惜四處借錢,求醫問藥,足跡遍及福建、上海等地,然而都於事無補,只有通過”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重建聽力,才有可能使孩子回到“有聲世界”。

由於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眼看孩子距離“有聲世界“只有一步之遙,但面對高昂的”人工耳蝸“裝置,讓這對農村貧困夫婦再次望而卻步。幸運的是,“中國獅子聯會”瞭解到肖藝涵的情況後,主動為孩子資助了一臺”人工耳蝸“,並在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楊軍教授團隊的支持下,成功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並獲得“新聲“。通過手術,肖藝涵小朋友人生第一次聽到了媽媽的溫柔細語,爸爸的慈愛呼喚。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救助貧困聽障兒童重返“有聲世界”

(受助患兒肖藝涵全家向楊軍教授專家組致謝並贈送錦旗)

“聽力是人與人之間彼此交流最重要的途徑,好聽力也是寶寶學習口語的前提。生活中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聲音,都是這些聽障患兒難以理解的世界,亦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植入了”人工耳蝸”之後,聽障兒童開始感知到聲音,不過他們的聽齡還遠落後於同齡孩子,需要經過聽覺言語康復訓練,才能實現正常交流”,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楊軍教授介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有60萬名聽障患者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而中國僅有7萬名。中國約有3000萬人存在聽力障礙,重度聽障及重度以上聽障患者有900多萬,其中兒童佔比為85%。

據瞭解,作為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眩暈規範化診斷治療和康復、人工耳蝸植入、聽力障礙疾病的診斷和干預、側顱底外科手術、小兒耳鼻咽喉頭頸疾病診斷治療、頭頸腫瘤外科治療及修復是學科的優勢特色。特別是對重度至極重度兒童及成人人工耳蝸植入是科室優勢診療項目之一。每年科室接待全國各地前來求診的門診人數高達25萬左右,手術量超5000臺,其中,每年為兒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的手術量超過100多臺。這些聽障兒童,如果能在6歲之前得到及時的治療和康復,他們能夠像普通孩子一樣在有聲的環境下成長。但高昂的”人工耳蝸”費用讓大多數貧困聽障家庭望“耳”興嘆,導致孩子們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永遠失去傾聽世界的機會。

近年來,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與中國獅子聯會積極合作開展公益手術,救助來自全國各地的聽障貧困兒童。在科室主任楊軍教授的帶領下,醫療團隊已為多名家庭貧困患兒成功安裝了免費的“人工耳蝸”。此外,新華醫院的小兒麻醉技術位居全國一流水平,它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在開展低齡嬰幼兒早期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中提供保駕護航。同時科室攜手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新華—渥太華聽力言語診療康復中心”,借鑑渥太華大學醫學院以“家庭”為中心的聽覺言語康復診療模式,搭建集“家庭—醫院—社會(教育)”共同協作的支持體系,使廣大聽障兒童獲得更好的聽覺言語語言發育。

中國獅子聯會藍夢服務隊葉筱茜表示,中國獅子聯會自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以來,一直關注“助殘、扶貧、賑災、助學、敬老、公共衛生、文化傳播”各個領域。藍夢服務隊的會員們秉持“出心、出錢、出力、出席”的四出精神,傳遞愛心,播種陽光。藍夢服務隊希望將來能幫助更多的聽障兒童迴歸“有聲世界”,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幫助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