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文明是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的,在經過了5000多年的積累和沉澱之後,誕生的文化是非常燦爛的。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文化的一個巔峰時期,因為當時7國混戰,世道非常的混亂,而諸子百家的先賢們各抒己見,為當時的社會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救世良方,各個門派都認為自己的學說是最完美,最能夠濟世救民的,因此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當時的諸子百家各自的學說皆由所長,也各有其短各個諸侯國都有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他們紛紛都選擇了百家之一的學說作為自己的治國方針。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而當時最出名的要數孔子的儒家學說了,當時的孔子非常有聲望,曾周遊列國,面見各個君王,而且每一個國家對孔子都非常得禮遇。但是,有一個國家是例外,那就是秦國,他非但沒有給孔子禮遇,反而還禁止孔子入境。而最後,卻是唯一沒有讓孔子入境的秦國,打敗了6國,統一了天下。那麼,這是一種偶然嗎?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其實,當時的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在春秋戰國後期,各國經過數百年的戰爭,實力的強弱已經被區分出來了,天下一統的局面是大勢所趨的。在當時,秦國和齊國是實力最強的兩股勢力,誰能搶佔先機,誰就可以得到天下。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而在這樣的形式之下,秦國是非常敏銳的,他很果斷得就採用了法家的治國思想,讓秦國在短時間內迅速得強大起來,軍事、經濟能力迅速增強,最終才打敗了6國。那麼法家的思想有什麼特別之處嗎?為什麼可以讓秦國在短時間內變強呢?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首先,法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法治國,強調了“法”的絕對性,只要是制定下來的法,就必須無條件得服從。此外,這個法並不是別人制定的,而是有君主制定的,即所謂的“法自君出”,強調了君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如果不服從這個“法”,那麼就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而法家這樣的思想雖然看上去非常先進,但是確實很殘酷的,這就意味著普通的老百姓是沒有絲毫權利可言的,只能乖乖做任君王驅使的綿羊。但是,法家的這個思想,卻可以幫助秦國在短時間內,迅速得增強自己的實力,壯大自己軍事實力,達到對外擴張的目的。因為,在這樣的法家思想治理之下,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都是擰成一股繩的,貫穿了君王的意志力,讓政令暢通無阻,效率大大提高。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而儒家的思想在和法家的相對比之下,就沒有這樣的優勢了,因為儒家強調的是仁政,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為君主應該做一個有德行,且賢德的人。而儒家這樣的思想,對於底層的老百姓是有利的,對於國家的長久統治也是有幫助的。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但是,當時的天下大勢迫在眉睫,秦國的君主怎麼可能按照儒家的思想去考慮百姓呢?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怎麼樣得到天下。因此秦國才會拒儒家思想於千里之外。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而歷史總是富有戲劇性的。秦國利用法家思想達到了快速“發家致富”的目的,統一了天下。但是,在秦始皇登基之後,他並沒有意識到,法家的思想其實是不適合治理國家的。依舊採用法家的思想來治國,一味的追求“富國強兵”,而這樣也就導致了“國富民窮”,最終老百姓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抵抗秦朝,秦國才因此滅亡的。

為什麼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反而秦國能統一6國?

因此,秦國可以說是,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秦始皇的這個慘痛教訓,也給後世的各個朝代留下了經驗,所以在漢朝,沒有哪個皇帝敢說自己就是用法家思想在治國。在漢武帝的時候還曾有過“罷百家,尊儒術”的方針。即使有用到法家的思想,也是在舉著儒家思想的大旗之下,悄悄的使用。這也就成為了我國古代各個朝代的一個治國方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