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非遺項目泥塑傳承人趙東民——匠心泥韻 指尖傳神

市級非遺項目泥塑傳承人趙東民——匠心泥韻 指尖傳神

趙東民製作泥塑作品《抗日烈士趙登禹》

市級非遺項目泥塑傳承人趙東民——匠心泥韻 指尖傳神

製作泥塑泰山挑夫

市級非遺項目泥塑傳承人趙東民——匠心泥韻 指尖傳神

作品《我為祖國獻禮》

“想要做出好的泥塑作品,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創作,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9月8日,在牡丹區牡丹街道趙樓村,記者見到了菏澤市級非遺項目泥塑傳承人趙東民。

今年52歲的趙東民出生在一個泥塑藝術世家,技藝傳到他手中,已是第四代。泥塑,俗稱“彩塑”,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是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不過,在趙東民看來,一個個“泥塑”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製作泥塑的對稱性和化妝最為重要,初胚、定形、細刻、磨光、粉彩、定妝、配飾,有一套嚴密的程序,缺一不可。

走進趙東民的工作室,展架上擺滿了大小不同的泥塑作品,有人物、鳥獸、景觀等。曾獲得山東省泰山文藝三等獎的《我的小蘋果》以及獲得九華山國際禪意設計大賽銀獎的《懷素書蕉》作品,讓人讚不絕口。

“一件完整的彩塑作品需要二三十道工序,用泥土為原料捏製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乾,塗上底粉,再施彩繪。”趙東民告訴記者,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蜂蜜等。泥塑的模製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制子兒就是製出原型,找一塊和好的泥,運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個形象,經過修改、磨光、晾乾後即可,有些地方還要用火燒一下,加強強度。這是一個很慢很細緻的工作,快不得,需要坐得住,耐得了寂寞。製作的過程就是賦予泥塑生命的過程,也是與生命對話的過程。

“一件好的泥塑作品,要能承載歷史和文化,能為觀者帶去審美享受和靈魂共鳴。”趙東民說,泥塑學習之難,在於不僅要精通曆史、繪畫、雕刻、色彩搭配等知識,更需要不唯名利、腳踏實地的“工匠精神”。來源菏澤日報記者 李若生

編輯:沐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