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運勢,四都督起落。

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

天紀四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而鼎盛一時的東吳最具有色彩的四大都督亦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東吳的四大都督,他們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此四人都是三國時期吳國的俊傑,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這四個人其中有三人短命,剩下一人鬱鬱而終,令人唏噓不已。

三國時期東吳運勢,四都督起落。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三國時期東吳運勢,四都督起落。


魯肅: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人,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建安五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魯肅一直是以一個老實人的形象出現,孫權繼位後為周瑜推薦,仕於孫權,為孫權謀劃戰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戰時,魯肅力主抗曹,出使聯合劉備,並協助諸葛亮、周瑜說服孫權。魯肅為人忠厚老實,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協助諸葛亮脫險。赤壁戰後,魯肅在諸葛亮的設計下,成為保人,將荊州“借”予劉備,此後多次討要不成,處於兩難的境地。周瑜去世後,魯肅代周瑜成為水軍都督,數年後病逝。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三國時期東吳運勢,四都督起落。


呂蒙: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呂蒙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破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進佔荊州南部三郡,並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掩護孫權逃生。在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襲取荊州西部三郡,徹底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建安二十四年的年末,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三國時期東吳運勢,四都督起落。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


三國時期東吳運勢,四都督起落。


陸遜長子陸延早夭,次子陸抗成為了東吳最後的柱石名將。陸抗病死後。天紀四年,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