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秦朝的百花凋零,漢代文學興盛發展,產生出一群作家群體

導語: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較為繁榮昌盛的時期,西漢東漢加起來四百多年的歷史,再加上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

漢代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期,而漢賦更是成為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的文學樣式,為後世的文人樹立了非常良好的典範

經過秦朝的百花凋零,漢代的百花齊放顯得奪目而耀眼。那麼漢代的文學為何如此發展興盛呢,這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就的成果。

歷經秦朝的百花凋零,漢代文學興盛發展,產生出一群作家群體

一、解讀儒家典籍風氣的流行

首先要追溯到文學的歷史淵源,在春秋戰國時期,有《詩經》和楚辭這樣璀璨的文學作品,並由此產生了一批文人,他們把自己生命的追求和嚮往都寄託在文學中,以此來進行創作。

文壇經過了秦代的沉默和漢初的不知所措之後,這些文人漸漸的開始嶄露頭角,也逐漸開啟人才輩出的模式。

在一開始,這些人的文學創作都從經典中尋找靈感,而儒家經典,五經的流傳更為廣泛。甚至在漢代的官家學府和私人學堂都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以此來教書育人。

因為有這樣的需求和文化淵源,導致當時興起了一股解讀儒家經典的風氣。在漢書中有記載說“召見,說《春秋》,言楚辭,帝甚說之”,這裡講述的就是漢武帝時期一個文人朱買臣通過解讀經典,取悅了皇帝,最終被封官獎賞的故事。

另外還有當時的士人貴族也普遍手拿楚辭,口讀詩經,這樣的誦讀經典在當時被稱為是一種高雅的活動,很多文人墨客都極為推崇,可見在當時的文學之風的興盛。

歷經秦朝的百花凋零,漢代文學興盛發展,產生出一群作家群體

二、貢納辭賦的人才錄用方式

其次就是漢代的一個選官制度的推動。漢代採用貴人推薦和考試錄取這兩種方式來選拔人才。一般的文人既沒有攀附權貴,也不認是高人,只能通過考試來博得一官半職。

在當時的選拔人才上,不僅注重對人品的考核,還有的是對文學創作才能的看重,這樣一種方式極大的方便了當時的一批作家。

當時有名的以文才取士的諸侯王有很多,比如梁孝王劉武,他後面還專門為這些文士建築了梁園,又是文學史上的一道蔚為壯觀的作家群體。

另外還有淮南王劉安,他也是一個喜歡廣納賢士的人,“淮南王安亦都壽春,招賓客著書”描寫的就是當時的賢才聚會的景象,而《淮南子》這本流傳下來的著作就是劉安召集的這些賓客們所作的。

這樣一個良好的以文取士的制度,極大的推動了漢代作家群體的生成,給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

歷經秦朝的百花凋零,漢代文學興盛發展,產生出一群作家群體

三、天子對文學愛好的推崇

不僅諸侯王、貴族士子喜歡文學,連天子也是文學的愛好者。像西漢的武帝

宣帝元帝等等,對文學都極為推崇,其中漢武帝還在興致高漲時親自作賦,還有他的作品流傳後世。

有這樣一批對文學推崇的皇帝,何愁文學不發展呢。天子招攬賢士跟諸侯招攬不是一個級別的,只要能夠博得他們的欣賞,在朝廷任職是極為便利的。

在當時就有一個文學中心由民間向中央靠攏的態勢,就是因為天子的重視。從漢武帝開始,創作辭賦被稱為是一件極其雅正的事,很多高官、貴族以及中下層文人都參與其中,因此也形成向天子獻賦的制度。

在這樣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下,產生了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作家。比如司馬相如,為皇帝創作天子游獵賦,成為漢賦的集大成者。

比如枚乘,創作的《七發》很有代表性;比如楊雄,比如枚皋,比如王褒,這些人都是漢文學史上的頂樑柱級別的人物,他們出現,以及他們作品的優秀程度,足以讓漢賦成為文學史上的驚才豔豔之作。

歷經秦朝的百花凋零,漢代文學興盛發展,產生出一群作家群體

四、樂府、東觀以及鴻都門學的設立

基於天子們的重視,兩漢還成立了一些專門管理文化文學方面的機構樂府就是西漢專門成立的一個掌管國家歌舞樂隊樂詞的一個機構,屬於官方的一個機構,這就相當於官方帶頭創作,其中的激勵作用不言而喻。

樂府機構組織文人們進行創作,從而形成了漢樂府詩這樣一個極為珍貴的文學樣式,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作品,比如《孔雀東南飛》就是當時時期的一個作品。

除了官府機構以外,也有一些民間組織,是文人薈萃的好地方。洛陽城的東觀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彙集了同時代大批著名的文人。

另外還有一個機構就是鴻都門學,這是漢靈帝在洛陽設立的一個皇家學校,

專門供貴族子弟以及各大州郡的優秀學生學習

鴻都門學是專門學習辭賦詩畫的一個學習,放在現代屬於藝術學校,這樣的一個學校的設立在歷史上還是首創,也可以看出當時漢代對文化文學的一個重視程度。

歷經秦朝的百花凋零,漢代文學興盛發展,產生出一群作家群體

五、遊學、遊宦的興盛

遊學,即遊覽、學習,是出門到陌生的地方求學的一種方式,也是經歷路途遙遠、感悟天地的一個方式;遊宦,即出遊、求職,是古時候的文人為了謀求一官半職而出遠門到他鄉去謀求出路的一種方式

這兩種方式在漢代都有身影,到了漢代後期,遊宦之風成為一種社會時尚。漢代末年,時局較為動盪,很多有志之士都通過遊宦進入仕途。

世務遊宦,當途者更相薦引”描述的就是當時的文人通過去他鄉遊說,取得賞識,並謀得官職的現象。

這樣一種遊學、遊宦之風對文學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東漢的文人詩也就是從這樣一種環境中產生的。

特別是作為抒情詩的以及五言詩的最高成就的古詩十九首》,其主題就會表達遊子的一個

羈旅、思鄉之情,以及被留守在閨中的一個思婦之情。這兩種情感的交織共同構成了東漢文人詩的一個感情基調,成為抒情詩史上一個典範中的高峰

歷經秦朝的百花凋零,漢代文學興盛發展,產生出一群作家群體

結語:

通過對漢代歷史的一個分析,會發現經濟政治文化是掛鉤的,

漢大一統、經濟繁榮、天子推崇、選官取文、社會偏重,這些種種的原因都是構成漢代文學興盛發展的一個動因

但無論起因如何,我們看到了漢代文學的結果,那就是一騎絕塵的漢賦、鴻篇鉅製的歷史散文、憤世嫉俗的樂府詩作、思鄉愁怨的文人詩詞

這些成果,無論哪一個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瑰寶,值得我們後人去傳誦、繼承,從中汲取營養,並以此來滋潤身心,做一個信雅達的人。

參考文獻:

《漢書·朱買臣傳》

《漢書·地理志》

《後漢書·王符列傳》

《經學歷史》

《王充與兩漢文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