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童年故事——初到長沙城

從鄉下第一次到省城,毛澤東挑著行李,穿過熙熙攘攘的坡子街,走進最繁華的街道八角亭。他看到,這裡一個個耀眼的招牌,一家家豪華的門面,和湘鄉、湘潭比起來,不知要強多少倍。二月的長沙雖然還有幾分寒意,毛澤東的心裡卻感到熱乎乎的,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樣新鮮。他為自己終於能夠來到省城而高興,但他也十分擔心,自己一個湘潭人能否被這所為湘鄉人辦的中學錄取呢?好在有東山學校幾位老師的引薦信,又把他的籍貫改為“湘鄉”,這一次居然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就順利入學了。

毛澤東童年故事——初到長沙城

在長沙,毛澤東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報紙———《民立報》,這個報紙由著名的同盟會會員于右任主編。從報上,他看到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他還得知領導這次起義的是一個名叫黃興的湖南人。他為湖南人中出了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而興奮不已。

這裡,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湖南人。生活在華南崇山峻嶺中的湖南人喜歡吃辣椒是出了名的,他們還以個性強悍並有政治才能而著稱。有句諺語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過去,毛澤東就聽說過湖南老鄉譚嗣同為戊戌變法肝腦塗地的英雄壯舉;現在,他仔細研究了孫中山和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敏銳地感覺到:中國大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作為一個湖南人,必須有所作為!激動和興奮使他徹夜難眠,他披衣坐起,在燈下奮筆疾書,直抒己見,大膽地提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組建民國新政府,把孫中山從日本請回來當新政府的總統,康有為當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他用大字工工整整地謄清,第二天一大早,便把它貼到學校的“揭示欄”裡。不久,許多同學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紛紛。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公開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可以看得出,他當時還不清楚孫中山、黃興所代表的革命黨與保皇黨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的區別。但是,由主張君主立憲、擁護清朝皇帝,到主張推翻清王朝、廢除封建帝制和建立共和制,毛澤東的思想顯然已發生了重大轉折。

“頭上的辮子是君主制度的尾巴,我們應該一刀兩斷!”毛澤東當著同學們的面,一邊大聲說著,一邊拿起剪刀,“喀嚓”一聲,帶頭剪去了頭上的辮子。

“對呀,我們要割掉這條尾巴,把皇帝從寶座上拉下來!”一位和毛澤東要好的同學從他手裡搶過剪刀,“嚓嚓嚓”幾聲響,把自己的辮子也剪了下來。

這時,原先約好一起剪辮子的另外十幾個同學卻猶豫起來。因為,在清代,男子留辮子是歸順朝廷的象徵。而剪去辮子,弄不好要惹殺身之禍的。

這時,毛澤東和他的那位朋友以信守諾言為由,用突然襲擊的方法,強行剪掉了他們的辮子。

就這樣,在短短的時間裡,毛澤東從譏笑“假洋鬼子”的假辮子,發展到剪去辮子,以表示與反動沒落的清政府一刀兩斷,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變化啊!

毛澤東童年故事——初到長沙城

不久,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湖南是第一個起來響應的省份,其他省份的新軍和會黨也紛紛效仿。一時間,革命如熊熊的烈火,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燃燒起來。

有一天,一個革命黨人得到校長的許可,到毛澤東所在的中學裡來作了一次激動人心的演講。會場上鴉雀無聲,人人都在全神貫注地聽著。演講結束,當場便有七八個學生站出來,激憤地表達他們對清朝政府的強烈譴責,號召大家立即行動起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政府。但這時,人們發現,平時表現最激進的毛澤東卻沉默不語。

“潤之兄,你這個喜歡發表政見的人怎麼一言不發了?”有人向毛澤東發問。“我在想,革命不能光靠嘴巴講,還要靠實際行動!”

“那你打算怎樣行動呢?”一位同學追問道。“我已經想好了,到湖北去,當革命軍!男子漢應該到戰場上去真刀真槍地幹!”毛澤東不緊不慢地回答。

大家為毛澤東這果斷的決定而震驚。不大一會兒,幾位同學也齊聲喊道:“對,我們到湖北當兵去!”

四五天之後,毛澤東和其他幾位到武漢參加革命軍的朋友從同學那裡籌到了一筆錢。聽說漢口的街道很溼,必須穿雨鞋,毛澤東就到城外軍隊裡的一個朋友那裡去借雨鞋。

就在這時,武昌起義軍正沿著粵漢路逼近市區,在長沙城外打了一場大仗。同時,城裡也發生暴動,各個城門都被工人佔領。當毛澤東從朋友那裡借雨鞋返回城裡時,戰鬥正在激烈地進行。於是,毛澤東就跑到一個高地上觀戰,當看見一面白旗在衙門上升起的時候,他那激動的心情如湘江的浪濤翻湧起伏。當然,他怎麼也想像不到,38年後在一個金色的10月,他會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毛澤東找到他的朋友後正準備出發到武漢去,聽說起義後湖南新軍也在招募新兵,以便北上支持武昌。毛澤東就放棄了去武漢的計劃,馬上在長沙報名參加新軍,被編入湖南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後來,他還動員了兩個學生參軍。

在軍隊裡,毛澤東很快和大多數士兵建立了友誼,與他特別要好的是一個湖南礦工和一個鐵匠。在他們眼中,毛澤東是一位“博學”的“秀才”,毛澤東常幫他們寫家信,和他們一起拉家常,因而,深得這些窮苦出身的士兵的信賴。當時軍餉是每月7元,他除花二三元用作伙食外,其餘都拿來買報紙,這更使他對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天,他從報紙上第一次讀到“社會主義”這個名詞,感到十分新鮮,便同士兵們熱烈地討論起來,還寫信給幾個同學探討這個問題。其實,那時所謂的“社會主義”是“社會改良主義”,還不是科學意義上的“社會主義”。不過,由此卻可見毛澤東早年對科學真理的熱切追求。

1912年的春天到了,但中國的大地上依舊寒氣逼人。清廷還沒有完全放棄政權,國民黨內部卻發生了有關領導權的鬥爭。正當湖南新軍準備採取行動向清廷和袁世凱發動進攻的時候,孫中山和袁世凱達成了協議,南京政府宣佈解散,南北實現了“統一”。毛澤東也像大多數人一樣,以為革命已經結束,於是,他也退伍,重新踏上了求學之路。

在求學過程中,19歲的毛澤東也和許多年輕人一樣,走了一些彎路。當時,毛澤東並不懂得如何判斷學校的優劣,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幹什麼,他只是根據報上登的招生廣告來選擇學校。

他先是想進警察學校,但在考試以前,又看到一所製造肥皂的學校的廣告,這所學校聲稱“不收學費,供給膳宿,還有津貼”。於是,毛澤東改變念頭,決定去做一個肥皂製造商。

毛澤東童年故事——初到長沙城

這時,他的一位在政法學校唸書的朋友又勸他去報考政法學校。這所學校的廣告許諾:“三年內教會全部法律課程,畢業後即可當法官。”毛澤東寫信向父母親描述了報考這所學校的美好前景,又交了一元錢的報名費,等候父母的回信。

有趣的是,這時又有一位朋友勸告他說:“國家現在正處於經濟困境中,當前最需要的是能夠振興國家經濟的人才。”毛澤東再次動心,並被一所商業學校正式錄取。但是,心思不定的毛澤東仍然在盯著報上的廣告,當看到一則廣告說政府辦的公立高級商業學校在招生時,便想去學做一個商業專家。

這一決定得到喜歡經商的父親的支持,毛澤東便進了這所學校。但因學校多用英語授課,不懂英語的毛澤東只學了一個月便退學了。

這之後,毛澤東又以名列第一的考試成績,考取了省立第一中學。在這裡,他寫的一手好文章,備受教師的讚賞。國文老師柳潛讀過他的600字的《商鞅徙木立信論》後,寫了如下批語:

“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落墨大方”;“精理名言,故未曾有”;“逆折而入,筆力挺拔”;“力能扛鼎”;“歷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這位熱心的老師還借給他一部《御批歷代通鑑輯覽》,讀過之後,使毛澤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誰知不久後,他又出人意料地做出退學的決定。他認為,第一中學的課程太淺,內容太陳舊,校規又太繁瑣,還不如自學更為有利。這時,毛澤東在第一中學的學習剛好半年。

退學後,毛澤東在長沙城新安巷的湘鄉會館找了一個住處,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湖南省立圖書館去讀書。圖書館位於長沙東南角的定王臺下,林木幽深,環境幽雅,館內收藏著各種中外書籍和報紙雜誌。每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他就第一個進去,中午買兩塊米糕吃,算作午餐,休息片刻,便又開始閱讀起來,直到閉館的時刻到了,才最後一個離開。後來,毛澤東對這段讀書生活作了這樣形象的描述:“那時,我貪婪地讀,拼命地讀,就像牛闖進了人家的菜園,嚐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一樣。”

毛澤東童年故事——初到長沙城

在這段自修期間,毛澤東讀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穆勒的《名學》、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意》、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等,還穿插閱讀了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羅馬的文藝作品。這些反映18、19世紀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著作和以進化論為核心的近代自然科學方面的書,開闊了毛澤東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知識。

在這裡,毛澤東還第一次看到了一張世界地圖。他站在這張地圖前,以極大的興趣研究著,久久地審視著。他為世界之大、人口之多而驚歎,一種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危機感油然而生。從那時起,他便下定決心:要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冬去春來,毛澤東這種苦行僧式的自修生活轉眼過了半年,消息傳到韶山沖。父親聽說他在長沙既未進學校,又未找工作,整天泡在圖書館裡“不務正業”,十分惱火,便不肯再寄錢來。加上他所寄居的湘鄉會館已被軍隊佔用,急需尋找新的住處,毛澤東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前途。他認為,自己最適合於教書。所以,當看到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不收學費,膳食費低廉”的招生廣告後,毛澤東便結束了被他稱之為“自己學習史上最有價值”的半年自修生活,以優異的成績考進這所學校,再一次跨入了學校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