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山:執行任務途中突遭敵軍伏擊,身負數彈

英烈事蹟|陳平山:執行任務途中突遭敵軍伏擊,身負數彈

陳平山,1904年出生於福建省惠安縣塗嶺鄉樟腳犁壁嶺村一戶窮苦的基督教會役工的家庭。父親陳品先後在廈門基督教會和惠安縣城基督教堂當役工;母親鄭晏務農。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貧困,他從童年起就上山放牧、砍柴、拾草,幫幹家務,養成了刻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堅毅品質。十多歲時,他隨父親到縣城英國人辦的時化學校讀書。從窮山僻壤來到縣城,使陳平山心中充滿了新奇。在學校裡,他勤學好問,手不釋卷,深得教師們的賞識和鍾愛,認為他日後必然學震寰宇,於是為他取了學名叫“震寰”。

1923年底,在全國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的影響下,惠安北部的山腰、郭厝、峰尾一帶農民、鹽民自發掀起了武裝抗捐的鬥爭,一舉擊潰前來鎮壓的軍閥王永彝部楊團一個連。隨後,王永彝增兵兩個團進行殘酷鎮壓。為此,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嚮導》發表文章揭露軍閥的殘暴罪行,聲援惠安人民的英勇鬥爭。陳平山耳聞目睹了這場慘烈的鬥爭,進一步認清了帝國主義、軍閥、官僚的反動本質,激發了反帝反封建的熱情。在此前後,《共產黨宣言》、《新青年》、《嚮導》及《星火週報》等革命書刊已在惠安各地流傳。陳平山如飢似渴地閱讀了不少革命書刊,思想逐步起了巨大的變化。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陳平山聞悉之後,怒不可遏,帶領時化學校的進步學生毅然宣佈罷課、罷考,並不顧校方的阻撓,衝出校門,聯絡其他學校的學生組成宣傳隊伍,開往各個集鎮、碼頭及英國教會辦的“仁世醫院”等,憤怒聲討帝國主義的罪行,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

是年秋,陳平山與一班同鄉進步青年,由泉州國民黨員許卓然介紹,奔赴大革命的中心廣州。他先當了一段時間的憲兵,後又投考黃埔軍校,被錄取在第五期步兵科,編入第一學生隊四中隊十四區隊。入校後,陳平山進一步接觸了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思想覺悟逐步成熟。不久,他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後又轉為共產黨員。在此前後,他還參加了黃埔軍校左派學生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積極參與對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的鬥爭。在軍校裡,他還刻苦學習各種軍事技能,並練就了一手好槍法,黨內同志都稱讚他文武雙全。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4月下旬,黃埔軍校也開始“清黨”。陳平山與200多名左派學生被扣押在神州、江中等6艘輜重艇上隔離起來,稍後,又被移禁於廣州虎門監獄中。同年12月,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爆發,陳平山與在獄同學破獄而出參加暴動。在激烈的戰鬥中,陳平山頭部掛彩,但仍裹著紗布衝鋒在前,英勇奮戰,起義失敗後,陳平山隨部隊撤出廣州,到東江與當地農民運動相結合,繼續革命鬥爭。

1928年2月,上級黨組織通過中共東江特委調派陳平山回福建工作。他到漳州與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接上關係後,被指派在漳州、廈門等地開展工人運動。6月,因叛徒陳祖康、張高天的出賣,陳平山被國民黨第四十師張貞部逮捕。在獄中,他備受酷刑的折磨,有時被打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並因刑而罹病。但他堅貞不屈的革命氣質,深深感動了一個有正義感的獄卒,得以延請醫生至獄中治病。在治病過程中,陳平山與醫生認了鄉親,並通過該醫生的協助與地下黨組織取得了聯繫。黨組織派人夜間潛入獄中,幫助陳平山成功地越獄而出。

同年7月底,因惠安黨組織被破壞,半年來尚未恢復,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派陳平山回家鄉開展革命活動。雖然國民黨地方政府正懸賞到處通緝陳平山,但他毫不畏懼,深入到惠安縣城及附近農村的貧苦群眾中,宣傳黨的綱領,恢復黨與群眾的聯繫,秘密組織了縣城面業工會、轎伕工會、互助會和農會,並從中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

1929年4月間,陳平山重返故鄉塗嶺山區,設法恢復農會,建立革命武裝。為此,他走遍了各個村落,串連鼓動,恢復舊關係。6月10日,陳平山在大埔園寺主持召開農運骨幹分子會議,提出了擴大農會組織,抗捐抗稅,開闢遊擊根據地的任務。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塗嶺山區的農會又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了,農會會員激增到2000多人,並建立了近千人槍的農民自衛軍,以村落為單位編成13個連隊。同年夏天,陳平山又從惠北轉到惠東,化名陳振元到東嶺赤塗尾里仁小學當教員,並以此為掩護恢復和發展了淨峰、東周、小乍沿海一帶地區的革命局面。不久,他又深入縣立中學秘密開展學運,以學生運動支援和推動全縣農村的“五抗”鬥爭。11月,中共惠安縣委再次被破壞,縣委書記朱思等被捕,陳平山接任縣委書記,擔負起領導惠安革命鬥爭的重擔。

1930年4月,為貫徹同年2月召開的中共福建省第二次黨代會精神,中共福建省委決定成立中共泉屬特委,陳平山任特委軍委書記。5月間,陳平山與泉屬特委組織部長藍飛鶴先後在塗寨和弄村、塗嶺烏面宮、大埔園寺相繼召開黨員活動分子會議,整頓黨的基層組織,擴大革命武裝隊伍。會後,陳平山、藍飛鶴等在塗嶺路口村創辦了“青年俱樂部”,鄰近各鄉村同時辦起了夜校、婦女會、少先隊等革命群眾團體。隨後,陳平山又在後樓等村召開黨員大會,恢復、重建了後樓、陳田、長箱、路口、赤土埔五個鄉村黨支部。這時,全縣已有12個黨支部,黨員60名,成為當時全省發展黨員最快的縣份之一。

6月間,中共福建省委兩次指示泉屬特委迅速領導農民開展“五抗”鬥爭,組織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泉屬特委決定在惠安組織武裝暴動。陳平山不再擔任惠安縣委書記(由藍飛鳳接任),專門與藍飛鶴進行暴動的準備工作。7月間,中共福建省委常委蘇阿德與團省委書記曾宗乾前來泉州,傳達省委同意在惠安舉行武裝暴動的指示,並具體研究了暴動計劃。此後,陳平山、藍飛鶴積極利用各種社會關係,深入到縣民團常備隊、短槍隊、國民黨海軍陸戰隊林壽國部以及輞川民團等處,進行兵運工作。未幾,省委書記羅明來泉州、惠安檢查工作,在惠安胡埭頭村召開泉屬特委和惠安縣委聯席會議,聽取陳平山、藍飛鶴暴動準備工作的彙報,甚為滿意;並指示暴動後應迅速轉向三坪山區開闢遊擊根據地,打通泉屬、漳屬、閩西的交通線,使整個閩西南遊擊區連成一片。會議決定成立“福建紅軍惠安總指揮部”,由陳平山任總指揮。

7月底,陳平山、藍飛鳳和蘇阿德夜以繼日地在輞川、西山、大前黃等18鄉分頭髮展秘密農會和交通站,溝通了惠東、惠北兩地的交通聯絡線,為暴動作了切實的準備。

8月初,特委和縣委在五陳山尾村召開會議,全面確定了暴動的具體行動方案:惠東突破,惠北打援,合攻縣城,進軍三坪。暴動武裝編為兩個團,由福建紅軍惠安總指揮部指揮。惠北為第一團,惠東為第二團。第一團由陳平山兼任團長、政委,下轄三個營、七個連,計500餘人槍。其具體任務為攻佔惡霸陳速生的住宅,並伏兵陳同關,阻擊莆田來援之敵國民黨海軍陸戰隊林壽國部。

9月上旬,陳平山回到惠北塗嶺家鄉,與吳敦仁、吳國珍等開始了緊張而嚴密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就緒後,14日夜,惠北第一團紅軍戰士佩掛“紅軍”臂章集結於恆德寺,由陳平山作了戰前動員。15日三更時分,陳平山率領隊伍出發,以一個連控制陳速生的老家吳西村,阻止其家族出援;其餘隊伍四面圍攻塗嶺街陳速生的住宅大院。但陳宅鐵門堅固,久砸不開,地主武裝負隅頑抗,一時攻打不下,時近天亮,鄰近村莊群眾不明真相,鳴鑼聚眾向塗嶺街衝來。為避免與群眾發生誤會,陳平山下令隊伍撤出陣地,退守於泗洲、洪厝坑一帶。

19日,惠東的第二團面對國民黨海軍陸戰隊一個營及民團千餘人槍的圍攻,因寡不敵眾而失敗,藍飛鶴等被捕後英勇犧牲。

惠安暴動失敗後,同年10月,中共福建省總行動委員會執委、團省委書記曾宗乾(即王德)再次來到惠安,在塗嶺泗洲村召開了善後會議,並傳達了省總行委的決定:撤銷中共泉屬特委,惠安黨組織劃歸中共莆(田)屬特委領導,原泉屬特委宣傳部長藍飛鳳任莆屬特委委員兼惠安縣委書記;原泉屬特委軍委書記陳平山改任惠安縣委委員,留在惠安西北部,開闢惠安、晉江、仙遊三縣交界的三坪山區遊擊根據地。

根據省總行委的指示和善後會議的精神,陳平山迅速整頓了中共塗嶺區委,利用地方開明紳士出面組織“塗嶺團防”,派黨員培訓武裝骨幹,掌握了地方武裝。為了防範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的襲擾,陳平山佈置各村以“聯防”名義設立崗哨,國民黨軍隊等過境須事先與“塗嶺團防”聯繫,經同意方可通過。隨後,中共塗嶺區委建立了惠安南部的菱溪、泗洲,西北部的樟腳、寨後、洪厝坑、甘蔗園、後樓等據點村,拓展了塗嶺至三坪山區的游擊區,使北起楓亭、南至驛坂,縱貫30華里的地區,出現了紅色武裝遊擊割據的局面。惠安革命群眾重新看到了勝利的希望,而國民黨地主政權機關撤逃一空,並將這一地區劃為“赤色區”。

三坪游擊區的開闢和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地方政權和地主豪紳、反動民團的恐慌和嫉恨。國民黨惠安縣政府懸賞1000銀元通緝陳平山,地主豪紳暗殺陳平山的陰謀也在加緊進行。

同年12月,中共莆屬特委及莆田紅軍教導隊決定轉移到三坪游擊區活動。1931年1月7日,陳平山從仙遊的園莊出發,翻山越嶺去迎接特委機關和紅軍教導隊的到來。午後,陳平山趕至寨後的苦鳥籠灣,正撩起衣服擦汗,突然,幾聲刺耳的鴉叫聲從山腰傳來。“有情況!”多年的地下鬥爭經驗使他立即警覺起來。他拔出雙槍,加快步伐向樹林子跑去。但事先埋伏的六個敵人已向他包抄過來,六支駁殼槍同時向他射擊。陳平山儘管藉助地形地物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激戰,但終因寡不敵眾,身中數彈而英勇犧牲,時年27歲。

1950年春,福建省晉江專員公署、惠安縣人民政府在烈士生前生活和戰鬥過的塗嶺樟腳陳國寨山麓修建了陳平山烈士墓。1986年,惠安縣人民政府又撥款改建為紀念碑式結構。陳平山烈士墓及紀念碑,40多年來已成為惠安縣中、小學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每年清明節,全縣各界人士及人民群眾都紛紛前往瞻仰悼念,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來源:中華英烈網

網絡編輯:國樑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中華英烈網”官方微信平臺投稿須知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