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按輩序叫人,五六歲小孩叫五六十歲大人“哥”,這合適嗎?

這叫公序良俗。在農村,按輩序叫人是祖宗傳下來的約定俗成的慣例或者說規矩。只要你還在地球上生活,無論你腰纏萬貫,還是高官厚祿,回到原來生長鄉村,就要遵照按輩序叫人的習俗。否則,輩序搞亂了,就不成方圓了,你的“罪過”也就大了。按輩序叫人由來已久,也無可厚非,起碼體現了對自己祖宗的尊重——因為輩序是前輩傳下來的,且按長晚秩序排定後,晚輩大都能尊重長輩。如果每個家族沒有意外發生,晚輩的年齡普遍比長輩要小。正常情況下,按輩序叫人並不彆扭和尷尬。


農村按輩序叫人,五六歲小孩叫五六十歲大人“哥”,這合適嗎?

但是,家族的生存與發展狀況不盡相同。譬如:我的舅爺(已經作古,活著應該有120歲了)這一脈,由於祖上開染坊,積累了財富,也人丁興旺。在早得子早得力的傳統習慣作用下,從他開始往上四代都是十七、八歲就成了家(我舅媽告訴我的)。所以,他這一脈的男丁都比同宗其它脈系的同輩人年齡要大。到我舅 舅頭上,他比同宗其它脈系的平輩人大了五,六十歲,有的七、八歲的孩子叫我耄耋之年的舅舅為大哥。我到我舅舅家去拜年,還要叫我的同齡人為表叔,甚至表爺。並且還要敬貢一包糖——我這地方,晚輩給長輩拜年糖是必須品,這叫禮輕情義重!這是現實形成的年齡與輩份的差距,無法改變。

至今,近代族系以輩份稱呼執行得非常嚴格。叫錯了,會惹來笑話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有數祖忘典、大逆不道的意思。再以後,無論你多麼光彩照人,回來就有人說你為富不仁、尾大不掉,甚至沒有人理睬你了。看看這個問題嚴重啵?相反,如果按輩序叫人,縱使是五、六歲小孩叫五、六十歲的大人為“哥”,而哥哥也親切回應,在外人看來,特別親熱。覺得這個家族輩份沒有亂,比較團結,長晚有序,都有修養,是有希望的家族。

輩序是血脈傳統,無形中起到了宣揚家族文化的的作用,是維繫家族親情基礎之一。不過年齡小、輩分高不能擺譜。晚輩比你年齡大,你也應該體現應有的尊重。現在,在我老家的紅白事時,年齡小、輩分高的長輩非常注意這一點。他們坐上席時,都知道在接受年齡大、輩份低的晚輩敬酒的同時,主動為晚輩夾菜以示回敬,叫人心裡怪舒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